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保育】四川禁區訪尋野生熊貓15年 巴朗山研究員程躍鴻:只見過3次

2019-04-17

走進四川巴朗山鄧生保護站,此處是野生大熊貓之家,也是地球上的一個禁區,只限科研或教育人員內進。每年獲批內進人士不超過1000人,程躍鴻是其中一人。他天天都要進入森林巡視,是一名駐守當地的科研人員。工作15年,他只遙遙地看過野生大熊貓3次。「最深刻一次是2014年——全國大熊貓普查,整天下雨,我們又餓又渴,突然來了一隻大熊貓,大家十分激動。」香港傳媒一行人深入巴朗山森林一小時,因整片山頭鋪滿白雪,不要說熊貓,連動物糞便也看不到。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專家李德生指,野生大熊貓從七八十年代中心成立後,由1114隻增長到1864隻,可見保育的成效。

一身迷彩制服的程躍鴻滿臉留下陽光的痕跡,在這兒,他除了追蹤野生大熊貓的去向,也研究其他動物。但他說即使看到野生熊貓,也不會走上前,只從遠處拍照片,盡量不打擾牠們的生活。「野生大熊貓很稀少,況且牠們嗅到人類的氣味或聽到人聲,都會遠離我們。」圈養的年老大熊貓在冬天可進室內保暖,但程躍鴻說野生大熊貓都不怕冷。「反而母貓在產子時會躲進樹洞」。

Image description 四川巴朗山鄧生保護站為禁區,每年獲批准進入的不超過1000人。(譚淑美攝)

程躍鴻形容熊貓在這區是「明星」,由於有政策支持,野生熊貓在這區的數量由2014年的104隻,增加至去年的149隻。眾所周知,熊貓繁殖困難,除了因發情期短,以野生熊貓來說,牠們不喜歡聚居,「棲息地分散,5隻至8隻待在一起,導致近親繁殖的風險。」

由於要深入巴朗山設置紅外線監察器,程躍鴻經常要餐風飲露,最長可達30天,「沒有訊號,沒有道路,整個夏季不停下雨!」可他依然充滿笑容地道。除了要應付惡劣天氣,「扭傷、雪崩、雪盲、吸血蟲都是少不免的。」本身修讀動物醫學的他補充說。

30天「人在野」,生活苦悶嗎?「頭幾天是興奮的,但到了第15天,漸漸有點枯燥,想念家人和孩子,到了後來就愈來愈想家。」雪豹被譽為「雪山之王」,全球僅餘約6500隻,同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之一,也在此地棲息。但程躍鴻說雪豹喜歡身處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又是夜行動物,難以發現牠們的行蹤。

同場的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副主任夏緒輝指,巴朗山是地震的震央。記者一行人驅車前往,穿越不少隧道,都是汶川大地震後興建,讓人們有躲避的空間。那麼他們如何確保熊貓的安全?「在自然地帶,人力是有限的,我們也就把大熊貓交託給大自然。」夏緒輝認真地說。如果岩石出現裂口,熊貓掉下去怎辦?「這是有機會的,但適者生存,野生動物有一定的感應和保護力。我可以告訴你,我們的卧龍保護區暫時還沒有一隻因地震而死亡的熊貓。」夏緒輝又說,雖然沒有統計多少人進入巴朗山鄧生保護站,但估計每年不多於1000人。

Image description 駐守巴朗山的科研人員程躍鴻每一天都要深入森林巡視,甚至餐風飲露在森林待上一個月。(譚淑美攝)

為熊貓打掃製小食

是次行程除了看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也分別去了3個圈養大熊貓的地帶——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都江堰市熊貓谷、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

先說神樹坪,由香港特區政府出資援建,於2014年落成,這兒也是全球最多熊貓BB的基地!除了做大熊貓的繁殖工作,也是全球首個大熊貓野外放歸培訓的地方(只限放還沒跟人混熟的熊貓BB到野外)。

目前基地有18隻熊貓幼崽,全部在兩歲以下。記者在其中一間「幼稚園」,就看到7隻不足一歲大的熊貓BB,其中3隻躺在地上曬太陽,另3隻懸掛在樹丫「聊天」,還有一隻徘徊觀望,不知道跟誰「埋堆」。不一會,牠決定爬樹,圓碌碌的身軀搖擺不停,煞是可愛,引來全場10多部相機瞄準!可惜牠爬來爬去只爬到第一個樹丫,爬了10分鐘,因技巧未圓熟,始終未能爬上第二個樹丫跟其他熊貓BB一起玩耍。

在這個基地,記者也參加了義工活動,穿上保護衣進入其中一隻大熊貓的「私家花園」,為牠清理吃剩的竹葉和糞便。一隻大熊貓每天要吃30至50公斤的竹子,還有其他高纖零食,食量驚人!難怪牠們不是吃,就是拉和睡!雖然起居室每天清理,但番薯般大的糞便,在現場所見也有逾20坨。其他香港傳媒組成的義工組佯作清理了一次,拍完照便收工,唯獨記者的一組,導賞員不斷鞭策叫嚷:「那兒還有很多糞便!這兒又有竹子!」

忙碌了大半個小時,記者和組員才把現場清理乾淨。而熊貓這時被困在另一個角落。當起居室清理好,記者離開,牠就返回原地,繼續吃、拉、睡,做隻「貓」做隻狗,有時的確好過做人!此外,記者們在吃過午飯後,又匆匆忙忙地去為熊貓弄窩窩頭——由粟米粉、黃豆粉等混水調成的營養小食,每個要蒸兩小時。

Image description 在神樹坪基地, 3隻熊貓BB懸掛在樹丫上休息,十分可愛。(譚淑美攝)

每年受精僅數小時

都江堰市熊貓谷距離市中心最近,也是這次行程看到最多遊客的地方。這兒除了有多隻圈養熊貓跟遊客見面,也有小熊貓(即外表像浣熊的小型哺乳動物,又名紅熊貓、九節狼)到處走來走去,遊客可以拿工作人員準備好的蘋果餵牠們。牠們本來有點怕人,但見到蘋果就拋開顧慮,甚至像人一樣兩腳站起吃蘋果!

特地趕來接受記者訪問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張志和指,「大熊貓每年發情一次,受精時間1至3天,而實際時間僅數小時,當牠錯過這數小時,就錯過了一年。」對於香港海洋公園的盈盈與樂樂暫時仍未能繁殖出下一代,他解釋熊貓都會擇偶,在海洋公園內,盈盈只有樂樂,而樂樂亦只有盈盈,因此較難繁殖。「但在成都的基地,每隻熊貓有多個擇偶對象,繁殖機率自然更高。」

樂樂的精子曾經送到神樹坪基地作人工受孕,但也不成功。今年8月將踏進14歲的盈盈、樂樂未來還有機會做爸爸媽媽嗎?「我們的基地曾經有21歲還能產子的母貓,已算是高齡產婦了!至於年紀最大參與繁殖的公貓則是26歲。」張志和想一想說。因此,我們可得出這個結論:大熊貓像人類一樣,雄性仍是較「襟老」。熊貓的歲數相比於人,可乘以3計算,即20歲的大熊貓,約等於人類的60歲。

Image description 義工們進入其中一隻大熊貓的「私家花園」,為牠打掃。 (海洋公園圖片)

野生貓有逾1800隻

在第三個大熊貓地帶——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專家李德生介紹,四川目前有4個熊貓基地,而此基地主要做疾病防控,以及作為大熊貓養老的地方。是次記者參觀的其中一隻熊貓,是一隻只有3隻腳的熊貓,牠由野外而來,因受到感染,被研究員發現後,送回基地醫治及截肢。這天只見牠趴在地上,旁邊有一坨新鮮的糞便。導賞員說,牠的行動固然跟別的熊貓有所不同,但也不會特別困難。

李德生後來亦分享了一些數據,包括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八十年代成立後,野生大熊貓從七八十年代的1114隻增長到1864隻,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從15個增加到67個;在圈養大熊貓方面,截至今年3月全球圈養大熊貓共548隻……可見保育的成效。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拍攝當天是3月23日,巴朗山鄧生保護站仍然遍地白雪。(譚淑美攝)

Image description 大熊貓專家李德生(箭嘴)指,現有野生大熊貓1864隻。(海洋公園圖片)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