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劉晉:改變世界的石頭

2017-10-04


我們所吃的東西都來自有機物,唯一例外就是鹽,鹽是礦物,也就是一種可以吃的岩石。世上大部分地方的地下都蘊藏鹽礦,海水亦含有3.5%的鹽,可是鹽並非想像中那麼唾手可得,鹽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我們的身體本身就含有鹽,血液、眼淚和唾液都含有鹽,我們的身體需要鹽份才能生存。南美洲一些部落之所以有吃人肉的習慣,就是因為距離海洋和鹽礦很遠,又沒有動物作糧食,缺乏可靠的食鹽來源,要靠殺掉同類來吃才能補充鹽份。

文:劉晉

Image description 甘地曾帶領追隨者到海邊拾鹽渣,展開不合作的公民抗命。

鹽能夠有效保存食物,鹽不但能夠抑制令食物腐爛的細菌滋生,更可以促進乳酸菌生長,乳酸菌能夠把引致食物中毒的細菌趕絕,延長蔬菜或肉類的保存期。古時人類要展開長途跋涉之旅,就必須帶備糧食,因為途中可能沒有食物,所以不論是航海或是橫渡沙漠的商旅都依賴醃製食物果腹。如果沒有鹽保存食物,不同地域之間的交流就變得不可能。

餐桌上公民抗命

橄欖油可代替牛油,蜂蜜可以代替糖,但食鹽沒有代替品,故此食鹽是一種重要的商品,通常鹽商都是社會上最富有的一群,政府亦會藉壟斷食鹽供應作管治手段。金錢未出現之前,鹽被用作薪水和交易媒介,古代很多地方都向食鹽徵稅。

世上最早的公民抗命就是與鹽稅有關:1923年英國政府將印度的鹽稅增加一倍,當時私下製鹽是犯法的,此舉令貧苦的印度人生活百上加斤。對應殖民者的惡法,甘地和追隨者開始了3個星期的海邊朝拜,到1930年4月6日,甘地來到一處海灘,經過海水浴儀式後,就開始去拾鹽渣,印度人民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就此開展。

人們都響應甘地的行動到海邊取鹽,警員把一班取鹽的人關進監獄後,又來了更多人,甚至連婦女都走出來參與,故意觸犯禁令。甘地的不合作運動令殖民者束手無策,最後1931年3月英國政府讓步:廢除禁止人民製鹽的惡法,並減免激起民憤的鹽稅。這次由鹽稅引發的政治運動令甘地確認他的抗爭路線,後來甘地帶領的不合作運動成功爭取印度獨立。

鹽在人類文化中扮演關鍵角色,它充滿矛盾,一方面象徵潔淨與純潔,另一方面代表貧瘠與詛咒:它能保存一些東西,同時間會腐蝕另一些物質;加一點鹽能使土地肥沃,而太多的鹽卻能令土地寸草不生。不論是天主教或是日本神道教都視鹽為神聖的象徵,有辟邪作用。

即使科技怎樣進步,都不會改變鹽和人類的關係。

Image description 鹽能夠抑制細菌滋生,令食物不易腐爛,得以保存下來。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