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劉晉:食物與宗教

2018-09-26

今天我們不缺糧食,沒法想像古人所面對的情況。農作物成長需要土壤、水、陽光等條件,狩捕獵物涉及風險,尤其是古代沒有農藥、化學肥料,更沒有品種改良的技術,大自然的力量往往不是人類所能控制。糧食得來不易,古人自然把糧食和超自然力量聯繫一起。

每遇到歉收,人們就要面對饑荒,故此對風、雨或土地唯有存着敬畏的心情;遇上豐收,人們都視為上天的恩賜,於是古人透過「祭典」來祈求豐收,表達感謝,因此衍生出各種宗教祭典和傳說。

通常在務農或狩獵開始前,人們先會舉行祈求豐收的祭典,例如日本有所謂「田遊」,將水田當作神社,在農地上舉行歌舞,表演內容是模仿準備耕種到收成的經過。中國春節就是慶祝豐收,同時開始準備新一年耕作的節日。到了收割的季節,「冬至」是慶祝收割、酬謝神靈的日子,人們會宰殺畜生作祭禮,日本則有「新嘗祭」或「浮立」等祭典,祭典中人們打鑼打鼓、表演舞蹈。

Image description 伏見稻荷大社是「稻荷神」的神社, 也就是農耕之神。

神聖穀倉

各種食物之中,穀物的地位尤其重要,穀物養活了人們,故此榖物,尤其稻米,在亞洲文化中都擁有崇高的地位,很多文化都相信稻米有靈魂。日本人相信大和民族的誕生源於上天賜予他們種植稻米的技巧,第一任天皇本身就是一位農夫。

在某些文化把儲存稻穀的倉庫當作聖潔的地方,例如印尼南部靠近峇里島的龍目島,用了三種傳統類型的穀倉來代表主人間不同的身份。此外,還有非常嚴格的規則來規定誰可以進入穀倉,在印尼只有婦女才可進入穀倉,而且一天只能進去一次。如果家裏剛好有客人到訪需要取用稻米,女主人會用梯子爬進穀倉,好讓裏面的稻米靈魂察覺不到有人在一天裏兩次入侵這塊神聖的地方。

食物在每個社群中扮演的角色因應當地文化而不同,很多時食物成為人與神之間的聯繫。天主教是意大利人的中心信仰,麵包代表耶穌的身體,而葡萄酒就代表基督的血,這傳統變成今天宗教儀式的一部分。任何民族宗教的祭典對用作祭禮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同宗教對信徒的飲食亦有規限,時至今天我們的飲食文化仍然看到這些傳統。

今天食物變成隨手可得的東西,大部分人忘記「食物得來不易」的事實,人類甚至利用科技企圖改變自然規律,從而增加食物生產,食物失去其「神聖」地位。我們面對濫捕、水土流失和污染等問題,也許都因為我們背棄了祖宗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Image description 穀物養活了不少亞洲人民,當中稻米在亞洲文化中都有崇高的地位。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