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時刻快樂無條件

2017-07-10

Image description

西藏密教中有大量秘密的藝術作品,不會輕易讓普通人見到,這個級別的藝術品,令人有超越所有界限的開悟感受,像所有牆壁所有限制突然消失倒塌。

「寧波車」源於藏語,原義是「珍寶」,大意是受尊重的高僧,也譯作「仁波切」。

我年青時對於宗教或是靈性上的事情,都抱着敬而遠之、不去接觸的態度。自以為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應該具理性及科學精神,所以對於宗教靈性等都認為不夠科學,是某種迷信及不理性。

最初接觸「寧波車」這名號,是自陳冠中口中聽到,他那時已有追隨印度及西藏的上師,他是香港大學的學長,又是一位我尊重有思想學問的前輩,充滿神秘色彩的西藏密宗佛教,可能那刻在我心中埋下種子。九十年代,香港的電影名星歌星等紛紛拜在西藏的密宗上師門下,娛樂雜誌廣為報導,於是「寧波車」這尊稱漸漸為香港人認識。

朋友朱雪梅(Sally Chu)年青時已接觸佛教,冥想修行多年,曾多次探訪西藏、不丹及印度,結識了很好的佛學宗師。她父母二十年前在荷李活道開業經營藝術文物交易,她一直利用已有的資源和條件,一方面擔當藝術收藏顧問,一方面協助推廣佛教及靈修活動。她的冥想有功夫,我體驗過她遠距發功,令我身體搖晃,現時她義務以氣功協助病患。

Image description 在美國定居二十年的烏金秋旺仁波切(Rinpoche Orgyen Chowang) 辦講座談宗教藝術,四十來歲的他,面容祥和,經常喜歡笑,所傳承自寧瑪派,乃藏傳佛教流派最古老一支,其傳承最高修法為「大圓滿法」。

有緣結識仁波切
Sally最近為在美國定居二十年的烏金秋旺仁波切(Rinpoche Orgyen Chowang) 辦講座談宗教藝術,我未跟西藏密宗成就者談過話,難得可用雙方都懂的英語溝通,自然機不可失。仁波切約四十來歲,面容祥和,經常喜歡笑,並非想像中嚴肅的高僧。他傳承自寧瑪派,乃藏傳佛教流派最古老一支,其傳承最高修法為「大圓滿法」(Dzogchen)。

仁波切十四歲時隨父親拜訪西藏當代最偉大的佛教大師之一,晉美彭措法王(Jigme Phunstsok)創辦的喇榮五明(Larung Gar)佛學院,留下追隨法王學法九年,修畢大圓滿法,獲得堪布(Khenpo)的名銜,約等於大學的博士學位。

他在美國弘法二十年,擅長以日常的簡單直接用語傳播佛法,教導人以冥想,實踐逐步走向快樂的人生,在三藩市一帶信眾甚多。他於當地創立Pristine Mind Foundation,並將心得寫成書,剛出版 《Our Pristine Mind - A Practical Guide to Unconditional Happiness》。

澄明初心無罣礙
他認為冥想是非常重要,及有絕對實效,是清潔心靈必須做的功夫。他說人皆有心靈及身體兩部分,人懂得關注身體,吃健康衞生的食物,做運動,但很少人會替心靈做運動做清潔。不關注心靈,它就愈來愈受污染,出現焦慮、惶恐不安,憤怒怨恨種種負面情緒,令到人縱然擁有物質豐盛,也生活得不愉快。

他比喻說每個人都知道要定時清潔家居,但沒有太多人明白心靈也需要定時清理,冥想就是清潔心靈。他經常提到的 Pristine Mind,是澄明不受污染的心,佛陀即處於這狀態,我且把它叫「澄明初心」,覺得大概等於佛經上「真如」、「如來藏」的意思,亦等於 《金剛經》 一開始問的「何以安住其心」。這其實是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到的心靈狀態。

他說嬰兒的心靈約接近七成的澄明初心,因為還沒有在生活中形成習氣,亦未有受教育帶來的知識及判斷,但嬰兒也有與生俱來的自然情緒。人之所以在生活中不得安寧快樂,是因為不停對外界的事物生出反應及想法,仁波切稱這些為Mental Events,指我們腦中不斷出現的感官經驗及思想。冥想就是訓練我們不要被這些感覺及經驗主導我們的情緒,從而將自己由「普通頭腦」解放出來,逐步走向澄明初心。

Image description 烏金秋旺仁波切在三藩市一帶信眾甚多,他於當地創立 Pristine Mind Foundation , 並將心得寫成書,剛出版《Our Pristine Mind - A Practical Guide to Unconditional Happiness 》 。

天人合一正能量
這些隨外界而生起的感覺是因緣而生,遇到合意的歡喜,不合意的就不快,即仁波切以英語說的 Conditional ,是攀緣而生。通過冥想得澄明初心後,你跟世界的關連更佳( Better Connected ),看到感受到的世界經常是美好快樂和正面的能量,不再受負面情緒牽扯,「無有恐怖」,如書的標題所示, 時刻得到 Unconditional Happiness。

談到宗教藝術品,他以他熟悉的西藏宗教藝術品為例,指能帶來「非一般」的經驗,因為這些掛畫、唐卡是由修行人繪畫, 裏面的形象、圖案及物件都含有在密教教義中的特殊意義,是由遠古的得道修行人,在禪定冥想時悟得,再傳給一代一代的畫師,全部是有規範有傳承,例如一朵蓮花是一個符號,同時有它在佛教中的意義,如果觀者事先明白這層意義,觀看藝術作品時會有更緊密的連繫,接收到正面的能量,認識越深,接收的能量越強。

仁波切說普通非修行人的藝術作品,是Ordinary Art,只帶來 Ordinary Experience。他補充說,好的藝術品都是創作者在極度精神集中的狀態下成就,精神集中就有正面能量,只不過宗教藝術品的能量更強。他曾帶領一批美國收藏者到不丹參觀佛寺及藝術品,在神聖的環境下觀賞彫像及作冥想,有人感到強烈的宗教經驗,馬上皈依我佛。

宗教藝術啟智慧
在他這個區分方式下,宗教藝術品跟平常的藝術品處於不同的領域,前者多了一重幫助觀賞者快速達成開悟的功能,跟密宗觀想本尊的修行方式關係密切。西藏宗教藝術品中,可再細分為Outer、Inner及Secret三個層次,他說藝廊正展示的掛畫是外在級,描畫祥和的佛界。西藏密教中有大量秘密的藝術作品, 不會輕易讓普通人見到,這個級別的藝術品,令人有超越所有界限的開悟感受,像所有牆壁所有限制突然消失倒塌。這令我想到寺山修司電影中常出現的畫面。

仁波切說這個打破一切規條限制的開悟狀況,除了可以令人活在快樂中,也令藝術家更有創造力,他說冥想修行人是詩人、藝術家、現代的瑜珈行者,Steve Jobs的蘋果革命正正是打破固有傳統思維的成就。今天的互聯網破除了世界許多固有的限制,世界變得好像沒有隔阻,但也更虛擬,更多資訊影像在刺激我們的五官。互聯網到底是幫助還是損害了人類,這個難以說得清楚。

文:簡國慧   圖:Ringo Tang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