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華,思網絡總監。
長期駐守中西區,近年搬到葵芳一間約1600方呎的辦公室,繼續關心中西區。剛過去的周六及周日,她在該區發起「裸買」行動,呼籲大眾自備飯盒買外賣及帶備容器到小店購買清潔劑和乾果等。
2004年創辦的顧問公司思網絡,一邊發起「義務性質居多的」保育活動,也「非常貼地」去接商業性質的市場推廣和顧問報告工作。她明言不想退休,因此沒買樓打算。她道:「我喜歡獨個兒去旅行,內地歐洲日本都試過,每次旅程差不多一至兩個月。常常我揹着一個背包,就想:我還要什麼物質才能生活?有樓就安樂?不,安樂是心態。」
撰文:譚淑美
鄭敏華曾經做過記者約10年,至2004年創辦思網絡。公司不是「不吃人間煙火」的環保機構,她的公司,有做「實業」,如為勞工福利局、屋宇署、深水埗區議會等做顧問報告,亦有做出版和市場推廣的工作。
是次「裸買」活動主要分3個部分。其一,約100間小店承諾貼上他們設計的「裸買」貼紙,提醒大眾自備飯盒買外賣;其二,舉辦多場美食團,團友可按圖索驥到數間小店,自攜食物盒盛載美食;其三,找到熱心業主免費借出地舖2天,讓16間小店擺檔,出售手工肥皂、有機零食、無化學成分的清潔液等,全部需要顧客自攜器皿購買。
行動意義
先說是次的「裸買」行動,意義在哪?
「很多城市人有環保的想法,但他們未必會做。我們的活動想提醒大家,一班人的一個行動,加起來的力量會變得很大。」宣傳單張則指出:「要源頭減廢,盡量裸買,但在現今消費模式下會處處碰壁;要突破,可能便要對消費和生活有更廣闊的想像。」
游說商戶參加的過程困難嗎?
「一半半,有些商戶很歡迎,亦有些商戶很猶豫,尤其是較為大眾化的餐廳,譬如一間蔗汁店,話已準備好支裝飲品,若客人帶杯來,會影響運作。又有一些商戶連聽都不願聽,像有個大牌檔阿姐就很大聲說:點可以唔畀人用㗎!」
另外,她亦指有「裸買」習慣的消費者不多,餐廳負責人都告訴她「只有兩三個客會咁做啦!」她道:「我希望在這個活動後,這些客人由2至3個,增加到6至7個,都已有進步了。」
參與的食肆,都是小店。鄭敏華說,她也找過連鎖店,結果對方只給了她一個市場部的電郵地址,她發出電郵,全部石沉大海。「很多朋友建議我,下一步就要向連鎖店推廣,我有這個想法,但目前未有行動。」
「堅係廢青」
活動中有地舖是pop-up store,由一個支持環保的業主免費借出,再由鄭敏華分散免費出租予16間小店。「場內用來布置的材資,來自一間院校畢業展的剩餘物資,都是免費的。」整個活動,她的公司自掏腰包「好細嘅5位數」。
鄭敏華未創業前,曾經當記者約9至10年,主力做房屋政策。
「每到幾年,我就思考是否要轉行。在傳媒界,我見到很多社會問題,常常與行家談天,大家都有很多看法,自己也希望能做出一些改變。至2004年,我和兩個記者,透過申請政府的可持續發展基金,發行一本關於可持續發展的雜誌,由那時開始創業。」這3個創辦人,現在只剩下鄭敏華一人。
回想最初創業,每人只是拿出5000元開銀行戶口。「2年後,我們開公司,又要聘用人手,負擔才慢慢增加。初時,我們經常自己無糧出呢!」
她一直沒有買樓,更沒有打算買樓。
「堅係廢青,係咪?」她自嘲,重申:「我不是偽廢青,是真廢青。」
數數手指,她已工作逾20年,她說因沒有想過退休,所以不用為了一層樓而綁死自己。「你做咗老闆後就不會想退休,像李嘉誠一樣,他幾時想退休?人生錯在要退休,煩惱來自要退休!」她拍拍枱大聲說。
但很多人認為一直要租屋租寫字樓,沒有安全感。她聽後則說,租屋租寫字樓是「日常支出」,「就像一個農夫,他都是耕田耕至死亡的一刻。」
不擔心有什麼意外嗎?
「不,我有3至4份保險呢!」她大笑後反問:「點解一定要買樓啫?」
人始終在尋求一個穩定的居所,不是嗎?
她想一想道:「我很喜歡獨個兒去旅行,內地歐洲日本都試過,每次旅程差不多一至兩個月。常常我揹着一個背包,就想:我還要什麼物質才能生活?有樓就會安樂?不,安樂是心態。」
鄭敏華不煮飯,日常都是在餐廳吃飯,很少買外賣。
她居住的屋苑,在剛被DQ的立法會議員姚松炎的爭取下,現時全個屋苑都收果皮製作酵素,用來清潔大廈。「我每天都吃橙,每個星期就把儲好的橙皮送到管理處。我自己也有製作酵素。」
辦公室沒有關門,大門稍稍打開,跟巨型玻璃窗形成空氣對流,因此整間辦公室都不開冷氣,只開幾把風扇。這天中午,室外氣溫達30多度,這兒卻非常涼快。此外,全個辦公室的傢俬都是二手貨,不僅僅為環保——「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很窮!對於窮人來說,環保是很自然的事。」她也會買二手衫。
不平則鳴
整個訪問,她不斷呻窮,甚至說:「我屋企窮,自己很窮,公司又窮。」其實她又不算太窮,起碼租得起私樓,租得起一個1600呎的工廈辦公室,有5個全職員工,她謙稱自己的工資「只及一間小報社的採訪主任的薪水。」
「我一無所有,亦是無一或缺。」她又有金句彈出。
別以為思網絡是一間不食人間煙火的環保壓力團體,該公司曾經接手政府顧問報告,也有幫私人公司做市場公關推廣,他們也是一間出版社,替別人自資出書。譬如說,太古集團曾經有一個學生探訪老員工的活動,並將之出版成一本書。
原本寂寂無聞的一件事,經鄭敏華的潤飾,成功在主流媒體曝光,甚至登上某份免費報紙的頭版。
2年前,公司亦為勞福局做顧問報告,舉辦多場諮詢會,就「退休保障」諮詢公眾,結局卻似乎鬧得相當不快,有報道標題更指「政府涉逼顧問改報告」,連主導項目的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公眾場合都被記者質詢此事。
事過境遷,她不想再提,只重申:「要堅持嘅嘢,我哋都堅持咗。」
據說政府想改寫另一份報告,要求由思網絡的名義發出,是真或假?「嗯……某程度上,我覺得這一個講法誇張咗……」
再追問,她就耍一耍手:「哎呀,算啦!」她堅稱不是爆料的「消息人士」。
此事有否影響之後的生意?
「無無無……」她連說幾句。「我最鍾意服務市民,我很喜歡做政府project!」
訪問尾聲,問她成家沒有?
她嬌嗲地大叫一聲:「未!哎吔,使唔使問得咁personal呀!」
最初為何選擇投身傳媒行業?
「我有一點不平則鳴的抱負。記得初入行,我為《施政報告》的新聞寫配稿——有個領取綜援的婆婆,想買電飯煲但沒有錢。當新聞出街後,一名熱心讀者透過我們報館,捐贈了一個飯煲給她。我覺得,原來我也會帶來一些改變,我很快樂。」
鄭敏華小檔案
身份:思網絡總監
學歷:香港大學城市規劃碩士
家庭狀況: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