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黑白作 Made of Black & White】PETER LINDBERGH:黑白攝影的坦承

2019-12-02
+11
Peter Lindbergh(1944-2019)
Kate Moss, New York, 1994
Estelle Lefébure, Karen Alexander, Rachel Williams, Linda Evangelista, Tatjana Patitz & Christy Turlington, Santa Monica, 1988.
Milla Jovovich, New York,1996
Cate Blanchett, Paris, 2003
Christy Turlington, Los Angeles, 1988
British Vogue Cover, 1990
British Vogue Cover, 1990
Lady Gaga, A Star is Born, 2018
Tatjana Patitz & Linda Spierring, France, 1986
Linda Evangelista, Bahamas, 1989

雖然彩色攝影面世已逾大半個世紀,但許多時尚及人像攝影師,仍然偏好黑白攝影,Irving Penn、Richard Avedon等1940年代入行的大師級人物,固然對黑白情有獨鍾。1970及1980年代之後,彩色攝影已慢慢在攝影界成為主流,在顏色革命的洪流裏,多年來堅持黑白攝影的,月前離世的德國攝影師Peter Lindbergh必定佔據重要席位。他曾說,彩色只停留在人的表面,而黑白卻能看到人內裏的靈魂,這某程度上也是他掌鏡46年的原因。

TEXT BY 顯影

Peter Lindbergh一直以黑白時尚攝影為人所讚頌,這與他童年時成長在工業城鎮杜伊斯堡不無關係,戰後的德國百廢待興,那種荒廢及原始的感覺令他印象深刻。他喜歡奧地利導演Fritz Lang拍攝的黑白默片《大都會》,電影中的工業場景令他憶起童年,在黑白影像之中呈現真實。「現實世界彩色而平凡,黑白攝影給人的感覺是很truthful的,是從平凡世界中捕捉不平凡。」不過他坦言並非所有作品都是黑白,約有兩成是彩色,而即使是彩色照片,他也是行內公認最出色的攝影師之一。

對他影響至深的,還有美國攝影師Walker Evans和Dorothea Lange,二人曾是美國聯邦農業安全管理局(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攝影師,他們都有出色的觀察力,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拍攝過一系列精采的黑白紀實攝影作品。Peter Lindbergh十分鍾意觀察,也喜歡閱讀藝術書籍,總想着如何呈現出最自然的美態。他清楚知道,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崇尚真實的年代,然而在華麗浮誇的時尚界,事實卻往往不是如此。他對時尚攝影有獨特的詮釋,認為不應過度注重服裝,反而人物本身更重要。他改變業界過度修圖的生態,一直主張寫實,連妝容也偏向簡單,從而更好地捕捉人物的特質。他生前最後拍攝的照片是英國版《Vogue》封面,為雜誌擔任客席編輯的公爵夫人Meghan Markle,正是如此向他致意。

不笑時的情感
Peter Lindbergh的照片很容易辨認,不論是一臉青澀的Kate Moss、抑鬱眼神的Marion Cotillard、沙灘上的Christy Turlington,還是《星夢情深》(A Star is Born)的電影劇照,總能察覺他那簡潔自然、毫無矯飾的風格。許多人好奇他如何拍攝人物的神髓,其實仔細留意他的作品,大概便知箇中緣由。在他看來,拍攝別人歡笑是沒有吸引力的,「當一個人不笑的時候,才更易看到更多情感。」拍攝時,他也嘗試將背景模糊化,令畫面聚焦在人物的神態上。

他鏡頭下多是女性,五年前他來港出席活動時,曾問他如何捕捉最好的時刻,他坦言初入行時,的確需要時間去慢慢營造氣氛,現在拍攝雙方都能很快進入狀態,藉此他還分享一個故事。「Helmut Newton最初拍攝女性時,會跟女性說,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嘗試脫掉衣服拍攝嗎?後來他成名了,模特兒一去到他的攝影室,便自動自覺脫下衣服。」繞了一大圈,他想說的是,「當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便會努力配合你」。在時尚攝影界浸淫多年,大家都知道他的照片直白、真實而坦誠,加上他為人和藹可親,非常有活力,對話幽默風趣,自然容易令人敞開心扉。

許多時尚攝影師喜歡以固定腳架拍攝,Peter Lindbergh則時常根據自己的感覺,與模特兒一起移動,捕捉對方的神髓。他視自己為storyteller,他的敘事性時尚照片,在時尚攝影界開創先河,一系列照片就是一部短電影,而每一張照片就是電影裏最精采的瞬間。

Peter Lindbergh是怎麼煉成的?
大概很多人都忘記了,他原名叫Peter Brodbeck,1944年出生於德軍佔領下的波蘭小鎮Leszno,少年時期在德國西部的杜伊斯堡成長。家境一般的他,14歲已離開學校,媽媽希望他成為砌磚工人幫補家計,然而藝術細胞早已植根腦海的他,卻對商店櫥窗深感興趣,因此1960年代初曾在百貨公司擔任櫥窗設計師。在柏林藝術學院進修時,他受荷蘭畫家梵高作品啟發,毅然追隨其足跡到法國南部城市亞爾(Arles),之後再遊歷西班牙和北非,回到德國後入讀College of Art in Krefeld,繼續進修藝術。1969年,當他仍是學生時,已在著名的Galerie Hans Mayer畫廊辦過展覽。

直到這一刻,他只從事過不同工作,似乎仍未與攝影正式結緣。1971年,他成為德國攝影師Hans Lux助手,並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到1973年成為獨立攝影師時,發現杜塞爾多夫有另一位攝影師也叫Peter Brodbeck,也是改名Peter Lindbergh,而原有名字亦漸漸被人遺忘。在經歷五年的嘗試與探索後,他終於迎來人生轉捩點,當時德國老牌生活雜誌《Stern》刊登他十多版時裝攝影作品,隨即引起時尚界關注,緊接着《Marie Clare》找他合作,於是雪球越滾越大,成為時尚攝影界炙手可熱的人物,《Vogue》及《Harper's Bazaar》等知名雜誌紛紛向他招手,而著名攝影師的光環也注定他鏡頭下的名人不勝枚舉,包括搖滾巨星Mick Jagger及法國影后Catherine Deneuve等,從容地捕捉他們鮮為人知的一面。他的照片不僅受雜誌界歡迎,也深受倍耐力(Pirelli)時尚月曆青睞,分別為1996、2002及2017年度的月曆操刀拍攝,是逾半世紀以來首位攝影師能梅開三度。

名模發掘者
Peter Lindbergh鏡頭下的名模眾多,若說有任何一位模特兒從未與他合作,那絕對是對方的損失。實際上,他的鏡頭不僅發掘了多位著名模特兒,還見證着名模們的誕生。加拿大超級名模Linda Evangelista原本留着一頭長髮,眼光獨到的Peter建議剪短頭髮,她聽從建議,結果事業很快起步,為她帶來前所未有的名聲,並在1990年代成為模特兒界的「Big Five」,這背後其實也有Peter Lindbergh的功勞。

1988年,Linda Evangelista、Christy Turlington及Tatjana Patitz等六位模特兒身穿白恤衫的照片,令這群新生代模特兒嶄露頭角。而1990年1月的英國版《Vogue》封面,五位當年最top的模特兒,在他的鏡頭下一字排開,清秀的臉孔無需矯飾,即使是黑白的封面,也擋不住她們俐落的眼神。當年英國歌手George Michael的《Freedom! '90》MV,正是受照片啟發,找來五位超模對嘴演唱,而掌鏡MV的是著名導演David Fincher。1996年,他將十位模特兒的攝影作品整理成攝影集《10 Women》,請來老佛爺Karl Lagerfeld撰寫序言,結果創下銷量十萬冊的紀錄。

正所謂攝而優則導,1991年,他拍攝一部關於模特兒生活的紀錄片《Models: The Film》,2002年還拍攝過舞蹈家Pina Bausch的紀錄片,之後在2008年和Holly Fisher合導的《Everywhere at Once》,更將他的導演生涯推向最高峰,影片成為康城電影節的參展影片,並在紐約Tribeca Film Festival獲獎。然而,當他離世後,人們最記得的,仍是他的黑白照片。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