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時代,遇上不同的科技,誕生視野完全不一樣的藝術家。跑馬地F11攝影博物館新展《Ilse Bing – 超越巴黎》開幕,帶來被稱為Leica女王的Ilse Bing,這個幾乎被遺忘的傳奇女攝影師。在1929年購入Leica M1開始,這個比Henri Cartier-Bresson更早使用Leica相機的女子,是一個差點被遺忘的傳奇。
TEXT BY 何兆彬
遇上巴黎 遇上M1
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她是在1929年遇上了Leica,到了巴黎,燃點起藝術生命。
「Bing早在1929年,Leica M1面世4年就購入這部傳奇相機,當時攝影界的主流仍然是以木箱造成的大片幅相機,而她更是芸芸攝影師中唯一女性。」F11攝影博物館經理Fiona Li說:「她有Leica女皇之稱,King當然是布烈松(Henri Cartier-Bresson)。Bing不但比布烈松更早幾年使用Leica M1相機,更是早在八十年前,已以Selfie聞名的傳奇女攝影師。這次展出逾100幀照片,大部份早期照片攝於巴黎,」
F11的老闆蘇彰德(Douglas)是Leica(徠卡)相機收藏家,F11開張幾年,一直有人問他什麼時候會有女攝影師的作品展。他從2016年起收集Bing的作品,直到今天,時機成熟,「這次展出103張作品,有九十多張是跟同一個收藏家裡收購回來的。原本那位收藏家花了十年才收集到這個數目。Bing帶着Queen of Leica的稱號,也很切合老闆Douglas的喜好。」
Bing雖然出生在富有的猶太家庭,但作為猶太裔,命途多桀。再加上在那個女性還沒有自主權,攝影又未被認定為藝術的年代,更諻論什麼女攝影師了。她是小眾之中的小眾,不理世俗,特立獨行,「早年她風格較具紀實風格。她愛研發新技術,例如中途曝光,風格亦創新。由於她本科是念數學,後來又讀建築,構圖常見幾何圖形。在那個年代,構圖都流行完整畫面,但她獨愛片面構圖,甚至把主體抽離於背景以外,讓你看它的靜態。她拍攝的對像,像是無關痛癢,愛拍廢紙、落葉,這都是前衛派才關心的題材。」
80年前的Selfie
出道時很順利,1936年她的作品,就在羅浮宮展出作品,被喚作「徠卡女王」。
談Bing的風格,不得不提的是她著名的自拍照。展覽以她的自拍照為主題,又在展場中重設她那著名的三鏡自拍梳妝枱,「我們當初想將這個設置重現,以為很容易,做起來才發現不簡單,鏡片的角度要求頗高,她能在多年前做到,絕對跟她本身的物理知識有關。照片中她悠然自得,看着鏡頭,以為她是自己手按快門,但其實不然,她在枱前設了腳架,再用遙控按快門。」
因為本身學術背景橫跨了科學與文科,造就了她獨特的眼光,「攝影剛出現時,被認為是科學,沒有被納入藝術範疇,一部相機,大概等於今天我們看一部影印機一樣,但她由始至終,都沒有懷疑過攝影是一種藝術。攝影機剛出現人人只當它是工具,到了Leica出現,將相機縮小至便攜大小,將攝影的可能性大大發揮。Bing說過:『這是機械裝置入侵藝術領域的年代。』她早已相信攝影這新技術會被視為藝術,她就像穿越了時空。」
巴黎光輝十年,她獨自實驗M1的可能性。由於當年的菲林感光度低,按常理不適合作低光拍攝,但Bing曾替巴黎舞團「漂泊者」舞團拍攝,只利用昏暗的環境燈光,作慢快門拍攝,效果驚艷,Leica相當欣賞,將多個鏡頭送給她作攝影實驗。
放棄攝影
好景不常,1940年德軍入侵巴黎,Bing跟丈夫被逐出境時,曾在集中營渡過六個星期,輾轉至1941年,舉家移民到紐約,她得從頭發展事業。當年一個在巴黎朋友將替她保管的作品寄到紐約,她卻因為未能付關稅,選擇性領回作品,也同時失去了部份作品,「二戰後,基本上歐洲最優秀的藝術家都去了美國,競爭很大。她以往創新的攝影風格,也被人家都學去了。有一段日子她的事業不大成功,也導至了後來,她棄了攝影。」
由於Bing 50年代後放棄攝影,攝影界一度忘記了這個女皇,直到七十年代後她才被重新發現,甚或追捧成時代女性先鋒,「香港人不大認識她。德國人認識她,法國人喜歡她拍下的巴黎。在整個攝影界,她大概是到了七十年代,才再被MoMA重新發現,在八十年代開始,重新展出她的作品。」
在50年代後,她認為相機對她來說,已不足夠。她開始寫詩、繪畫、拼貼,也揉合以上手法和數學,繼續創作。
Ilse Bing – 超越巴黎
展期:即日起至9月30日
地點:F11攝影博物館
地址:跑馬地毓秀街11號
時間:下午2時至7時
逢星期二至星期六
(公眾假期休息)
(*編按:鑑於疾情影響,開放時間可能有變,詳情以官方公布為準)
票價:成人$100、學生及65歲或以上長者$50、傷健人士及11歲或以下兒童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