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藉着「七拾」這個展覽,馮永基回顧了七十年以來的人生高低,借由七次的撿拾回看自己在建築與水墨之間的互動與創作,來回建築師與藝術家的身份,見證香港七十年間的變化及築跡。
藉着「七拾」這個展覽,馮永基回顧了七十年以來的人生高低,借由七次的撿拾回看自己在建築與水墨之間的互動與創作,來回建築師與藝術家的身份,見證香港七十年間的變化及築跡。 《七拾》,2022,90x630cm  《七拾》為馮永基創作於七十歲的七聯屏水墨畫,作品總長超過六米,特意放在入口處,同時亦呼應是次展覽主題:在一筆一墨間,感受時間的流淌,體驗人生的得失點滴。
《七拾》,2022,90x630cm  《七拾》為馮永基創作於七十歲的七聯屏水墨畫,作品總長超過六米,特意放在入口處,同時亦呼應是次展覽主題:在一筆一墨間,感受時間的流淌,體驗人生的得失點滴。
文:Jaz Kong
 展覽的另一焦點作品為裝置藝術《乒乓》,除了以 Raymond 最愛的運動為設計概念之外,巧妙地利用場地獨有的特色去展示作品,Raymond 亦富有詩意地在展覽簡介中寫道「窗扉上貼有膠膜紙,每當陽光穿透窗扉,便把我畫作上最喜歡的用色,投射在『乒乓球檯』上。」
展覽的另一焦點作品為裝置藝術《乒乓》,除了以 Raymond 最愛的運動為設計概念之外,巧妙地利用場地獨有的特色去展示作品,Raymond 亦富有詩意地在展覽簡介中寫道「窗扉上貼有膠膜紙,每當陽光穿透窗扉,便把我畫作上最喜歡的用色,投射在『乒乓球檯』上。」
《「七拾」馮永基回顧展:遊走於水墨與建築之間》雖然是 Raymond 的回顧展,但他打從一開始就強調這不是一個展示個人成就的展覽,而是希望透過一連串的展品、七個「撿拾」、七個題目,去跟參觀者展開一場對話,一同思考人生。步入展場,首先見到兩個 Raymond 特意為展覽而設的兩個展品——分別是牆上以塊瓦片及燈光組成的藝術裝置,映照出地下的七個問題:主題圍繞人生的得與失,看到過什麼、聽到過什麼、得到了又失去、失敗了什麼,值得嗎?「燈光照出的瓦片影子各有長短,加上七句金句、跟七件瓦片環環相扣,是我希望問大家的問題;同時亦透過講座等深度對話,互相交流,道出我七十年以來所經歷的陰晴完缺、悲歡離合。正因同時見過正面與黑暗的世界面貌,更加要提醒自己要不斷反思,借着是次機會,不只是展覽自己的作品,而是要多多 reflect,以藝術透射出不同的人性及人生觀。」亦如旁邊的《七拾》七聯屏水墨畫,作品總長超過六米,特意放在入口處,同時亦呼應是次展覽主題:在一筆一墨間,感受時間的流淌,體驗人生的得失點滴。
 《乒乓》,瓦片,2023
《乒乓》,瓦片,2023
 
 Raymond 曾入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作品《魚蛋》反映香港人的 compact living 及急促生活節奏,及以地鐵站框住生活的習慣。
Raymond 曾入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作品《魚蛋》反映香港人的 compact living 及急促生活節奏,及以地鐵站框住生活的習慣。
 七十年來,Raymond 所參與的建築項目超過八十個,是次挑選了二十四個展出,部分更配合原本的設計模型,每個都為香港人所熟悉,包括香港濕地公園、心經簡林等地標。
七十年來,Raymond 所參與的建築項目超過八十個,是次挑選了二十四個展出,部分更配合原本的設計模型,每個都為香港人所熟悉,包括香港濕地公園、心經簡林等地標。
 呼吸系列為 Raymond 近年鑽研的作品,是以藝術對全球暖化等人為破壞的一個回應。  《BREATHING 28, 29》, 2023, ink and color on paper 水墨設色紙本
呼吸系列為 Raymond 近年鑽研的作品,是以藝術對全球暖化等人為破壞的一個回應。  《BREATHING 28, 29》, 2023, ink and color on paper 水墨設色紙本 《暖化》,2019(67歲),33x33cmx5
《暖化》,2019(67歲),33x33cmx5
若非是次舉辦回顧展,Raymond 大概都不會重新展出他還未到二十歲時的從未曝光作品。較為大家所熟悉的大概是 Raymond 近年的《呼吸》系列作品,以現代水墨手法畫出他對全球暖化問題的回應,「希望以藝術去回應人類所種下的罪孽,透過水墨的反叛去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對地球所造成的破壞。地球天天被我們透支,換來就是我們要天天戴口罩、各處有沙塵暴、地震、烏天黑地。《呼吸》系列是以保鮮紙模擬呼吸被壓抑的情況,墨水像人一樣要呼吸,當墨被膠膜覆蓋而阻止其中的水份蒸發,顏色和墨就會慢慢構成『根』的形狀,反映出水墨被壓抑下的伸延及反叛的狀態,在揮發的過程中乾燥而產生出獨有的質感;這不是只為效果而做的,顏色受到抑壓,人類受到壓力,但同時植物亦被影響了光合作用而開始枯謝,是人類造成的結果。」
 Raymond 十九歲時期的一幅從未展出過的作品,可見早年接觸藝術的時候,他大多以學習水墨大師的筆跡及感覺而作畫,加上一些進入藝海前的作品,讓參觀者深入了解藝術家在技巧、想法及風格上的成長與變化。  《飛瀑漱蒼崖》(1971)
Raymond 十九歲時期的一幅從未展出過的作品,可見早年接觸藝術的時候,他大多以學習水墨大師的筆跡及感覺而作畫,加上一些進入藝海前的作品,讓參觀者深入了解藝術家在技巧、想法及風格上的成長與變化。  《飛瀑漱蒼崖》(1971)
 《十八式》的喻意深遠,簡義是鼓勵大家不要只透過見前的小隙縫窗戶中看世界,「是 peace of mind 的一個反思。」  《十八式》九、十二、十三、十七、二十, 2018, 140x18cm x 5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水墨設色紙本 v1
《十八式》的喻意深遠,簡義是鼓勵大家不要只透過見前的小隙縫窗戶中看世界,「是 peace of mind 的一個反思。」  《十八式》九、十二、十三、十七、二十, 2018, 140x18cm x 5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水墨設色紙本 v1
 Raymond 跟建築最早的淵源要數他於九、十歲時為校報所畫的大會堂景象。
Raymond 跟建築最早的淵源要數他於九、十歲時為校報所畫的大會堂景象。
 Raymond 年幼時的畫作投稿經常被報章挑選刊登,Raymond 亦存起了當年的訪問剪報,可以在展覽中見到他兒時的模樣實屬可貴。
Raymond 年幼時的畫作投稿經常被報章挑選刊登,Raymond 亦存起了當年的訪問剪報,可以在展覽中見到他兒時的模樣實屬可貴。
《「七拾」馮永基回顧展:遊走於水墨與建築之間》
日期:即日起至 2 月 27 日
地點:西九藝術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