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而音樂正是文化特質的體現。身處香港,既可感受傳統中樂的韻味,又可以細味西樂的悠揚。將於五月及七月舉行的兩場「大會堂樂萃」系列音樂會,分別由馬瑋謙演奏嗩吶及孫圉演奏中提琴,只要細心傾聽兩種樂器,必定能感受其獨特魅力。
以傳承創新呈現中樂韻味
於5月31日在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行的《戲》— 馬瑋謙嗩吶音樂會,本地嗩吶演奏家馬瑋謙將聯同多位音樂家,以中國戲曲音樂為主軸,帶來多首來自大江南北的著名戲曲選段及委約多位作曲家的全新作品。
音樂會上半場以「復刻經典」為主題,精選不同劇種的中國戲曲選段,包括京劇《打虎上山》、晉北梆子《三對面》、潮州小鑼鼓《騎驢歌》、評劇《劉巧兒》(選段)、豫劇《芝麻官坐轎》和粵劇《鳳閣恩仇未了情》。馬瑋謙道出其意念:「在這次音樂會,我希望用樂器還原傳統戲曲中唱段的部分,為大家帶來最原汁原味的的傳統歌曲。」
至於音樂會下半場的主題則為「創新傳承」,馬瑋謙將會演奏五首以嗩吶主奏的世界首演樂曲,包括《雪花》、《流光幾轉》、《寄生草謠》、《牡丹狂想曲》和《入戲》,歌曲均以戲曲作為創作素材,是上半場靈感的延續,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以獨奏、小組合奏和小樂隊伴奏的形式呈現出來。
最後一首作品《入戲》,亦點出演奏會的主題,馬瑋謙表示:「這首歌講述人生往往如演戲,一開始未必能立刻入戲。就像我那樣,要不斷摸索自己的崗位,到逐漸長大,有了家庭和小朋友之後,才知道自己擔任的角色。」
吸收不同音樂養分
馬瑋謙自小隨父親馬榮城學習中國管樂器,其父在家中經常播放各種音樂,由交響樂、歌劇、爵士樂到粵語流行曲,包羅萬有,讓他從小已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音樂。現時他不但是香港中樂團嗩吶首席,亦會與流行樂隊或爵士樂隊合作演出。下半場第一首歌曲《雪花》,便是以電子音樂作背景,並由他即興演繹。
馬瑋謙表示,希望透過演奏不同類型的音樂,能從中吸收養分,並將這些養分放進傳統中樂之中:「我最希望作品的內涵是傳統戲曲或中樂,表現的方式則配合現代人欣賞的審美觀。」他強調自己並非刻意求創新,但他相信,掌握各種音樂的技巧,能對香港嗩吶發展帶來影響。
奏出中提琴迷人旋律
現為瑞士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中提琴首席的孫圉,將於7月31日在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辦孫圉中提琴演奏會。
在弦樂家族中,擁有獨特音色的中提琴一直擔當中音的角色。它於獨奏樂器的發展路上,發展較慢,而相對於小提琴及大提琴,較被低估,被視為不會負責樂曲的主旋律,只演繹其他副線,孫圉希望透過這次音樂會的演出,讓公眾明白,中提琴也可奏出迷人的旋律。
為了充分展現中提琴的特質,孫圉精選一些著名作曲家專為中提琴而寫,兼具代表性的優秀作品。「我選擇巴赫的古提琴與鋼琴奏鳴曲,BWV 1028,因為我曾在德國萊比錫工作,這裏正是擔任教堂樂團指揮的巴赫,工作最長時間的地方,我更曾在他下葬的教堂演奏。我想透過這次的選曲,加強與他的聯繫。」
孫圉根據作曲家出生的先後,並以作曲家不同作品面世日期的順序,把選好的曲目排序,所以,在巴羅克時期後,便是浪漫時期的作品,分別是帕格尼尼的中提琴奏鳴曲,MS 70,以及舒曼的《童話故事》,作品一一三。帕格尼尼曾有一段時間很喜歡中提琴,並特意為這種樂器創作樂曲。至於舒曼的作品,則以中提琴表達當中一些詩歌的美麗與想像力。到了下半場,演出曲目為近代德國作曲家兼中提琴家亨德密特的中提琴奏鳴曲,作品三十一之第四首和中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十一之第四首。
期待撒下種子
跟以往的演出比較,這次孫圉有意更全面地向觀眾推廣中提琴的特性,故將作出多種新嘗試,例如演出曲目數量較多,表演時間較以往長,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亦較多,使音樂表演上比以往更具挑戰性。「另外,帕格尼尼那曲目和亨德密特的第一首,演奏者需運用不同技法滿足作曲家的要求。演奏者除了要有天分與不停練習外,更要思考如何掌握相關技巧。」
最後,他表示想藉這個演奏會,向觀眾尤其兒童撒下種子,希望他們將來有興趣學習中提琴這種具獨特個性和美麗之處的樂器。
馬瑋謙嗩吶音樂會
日期:2023年5月31日(星期三)
時間:8:00pm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票價:$220, $180
節目詳情:https://bit.ly/3MfjoX7
購票:https://bit.ly/3BySqoj
孫圉中提琴演奏會
日期: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時間:8:00pm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票價:$220, $180
節目詳情:https://bit.ly/3K0yvno
購票:https://bit.ly/4329L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