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將戲棚文化傳承下去

2023-09-18

Image description 「太平處處是優場」出自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名句,意指盛世下人民生活富足,文藝活動興旺,處處皆是舉行演出的好地方,正好切合是次粵劇戲棚匯演的形式。

在香港已有百多年歷史的戲棚,每逢神誕或傳統節日就會在各區見到它的蹤影。這個以竹木臨時搭建的流動表演場所,除了為市民提供娛樂外,對許多老一輩來說,戲棚更是盛載陪伴他們成長的集體回憶。隨着戲棚師傅年華老去,沒有新血入行的情況下,懂得搭建戲棚的人買少見少。為了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承傳下去,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的中國戲曲節2023,壓軸節目「太平處處是優場 ── 維園粵劇戲棚匯演」將會在維多利亞公園搭建一座大型戲棚,由本地近百名資深紅伶與新晉演員同踏台板,重現昔日市區棚戲的地道文化。

Image description 作為原生本土傳統的文化空間,戲棚每處均展示傳統手工藝的技法及香港民間風俗特色。(圖片由張雪英提供)

提起戲棚,大家都會想到大熱天時戶外觀戲的景況。粵劇名伶龍貫天表示,如果說台下觀眾熱,其實台上演員是更熱得多,「每次均汗流浹背,表演完衣服真的可以扭出水!我時常也要調整心態:後台預備時有如焗桑拿,前台表演時則有大光燈照着,桑拿照燈平日美容院要收費,做戲有錢收還享有這些額外服務,豈非賺了!當然這只是說笑。我們這類戲棚是香港獨有的,到過內地及東南亞走埠,他們用的是以鐵枝架成的固定舞台,以帆布覆蓋戲棚。香港本地戲棚以竹為枝架,以鋅鐵板封頂,貪它夠輕夠細,可以讓風吹起,戲棚就有空氣流通,不會很熱。試過在新加坡演出時,他們以帆布覆蓋戲棚,密不透風弄到妝也溶掉!從這些細微處,可見香港戲棚設計之精妙。」

Image description 龍貫天說戲棚既為市民提供娛樂,也為本地粵劇演員提供鍛練表演技巧的實習機會。

沒人入行難以傳承

目前香港只餘下兩間戲棚搭建公司,資深戲棚搭建工程統籌更是屈指可數,人稱「棚婆」的張雪英便是其中之一。她說搭戲棚工資不算高,又要日曬雨淋,甚少有年輕人願意入行。「試想像要爬到十幾層樓高,在烈日下四十多度,朝六晚八地工作,還要很多時候工作地點在新界甚至離島,未必會有人願意做。最要命的是神誕或盂蘭勝會有指定日期,必須在死線前完成搭建,即使紅雨、黑雨也要趕工,風雨不改兼且沒有假期,無人入行確實可以理解。不過跟粵劇一樣,我們是靠師傅口傳耳授,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戲棚紮篾的方式千變萬化,全憑師傅經驗而建,如果無人繼承下去,相信總有天會失傳及消失。」

Image description 張雪英憶述七十年代曾在維園搭建戲棚,但之後神功戲多安排在新界或離島等偏遠地區,今次再回維園是重現當年風景。

不單搭棚師傅缺人,負責統籌是次戲棚匯演的製作統籌林群翎表示,現在棚戲由埋班找演員到安排整體演出也多了困難,「傳統上,到戲棚演神功戲是粵劇演員磨練上位的必經階段,不少二步針(二、三線演員)也是在戲棚演日戲受到肯定,他日才能成為老倌。近年多了培育粵劇新演員的計劃,本意是為鼓勵傳承粵劇,是件好事,但同時新演員可以跳過以往靠演棚戲學習及磨練的階段,不用到戲棚做戲已可以擔正做老倌。加上復常後演出機會增加,演員不愁沒工開,變相令年輕演員偏向選擇較舒適的戲院出演。當然當中也有例外,例如11月在石澳有棚戲,有新秀演員主動要求參與演出,還希望仿傚前輩藝人,表演完後在戲棚過夜!」

Image description 戲棚環境熱鬧,音響設備雖未及戲院,林群翎說反而有助訓練演員的聲線控制和表演技巧。

Image description (圖片由張雪英提供)

從棚戲中豐富舞台經驗

對於林群翎的說法,龍貫天也大表贊同:「戲棚經驗著重即興,往往是要考即場反應,對於演員來說是很寶貴的經驗,讓他們學會承受和應對舞台上預計以外、突如其來的壓力。舉個簡單例子:以前未有無線咪,戲棚台上只有一支咪吊在中間,後台控制人員大概知道哪位演員將會開唱,就會將咪移近該演員,但忙亂中有機會移錯位置。有時見到咪未到而又要開口,經驗會告訴你要用丹田發聲,增強聲音並準確送到離遠的咪中。粵劇演員的臨場應變的功夫其實大多由戲棚而來。」

Image description 「平頭箱」- 打開後安裝好箱板,再鋪上布毯就可以用來熨戲服,上面的盔頭架則方便放置做戲要用的盔頭、鳳冠及頭飾。

Image description 「妝身箱」- 是主要演員的百寶箱,到處演出都要帶它,搬運時是個大大的行李箱,打開後就地變身成化妝桌連鏡子,儲物位置一應俱全,方便演員化妝裝身。

Image description 「三寶櫳」- 主要放置大型物品及戲服,將兩個「三寶櫳」並排打開,舖上木方條成為床面,再放上被舖枕頭,便變成演員臨時休息的床。

林群翎也說在戲棚做戲的感覺與別不同:「我以前也是做戲的。戲院是密封空間,聲音會困在入面,現場觀眾大多安靜不發聲。在戲棚卻熱鬧得多,除了因為環境音響不及戲院設備齊全,台下觀眾邊看戲邊聊天,氣氛較隨意輕鬆、平易近人,加上棚中牛角扇嘶嘶沙沙的聲音、鋅鐵頂被風吹起的響聲、棚外街外的環境聲,在眾多雜聲伴隨之下唱戲,難度其實是很高的。戲院觀眾席黑漆漆一片,演員在台上看不到台下的觀眾;在戲棚演出卻有足夠光線,讓演員看清每位觀眾的面孔,感覺與他們很接近,能見到他們因自己唱的戲而動容,那種滿足感是無法形容的!」

Image description 戲棚處處顯露民間智慧,圖中演員自製的樹椏吊鉤平日會吊在戲棚內,方便演員掛起多件即將出場要穿着的戲服。

Image description 戲棚後台不設洗手間,大多只有臨時更衣室,落布帳後可以換戲服。

為了營造戲棚開演的熱鬧氣氛,龍貫天說今次特別選了《玉皇登殿》打響頭鑼:「一來想營造歡樂氛圍,令觀眾開心一點,而劇目也有祈求上天眷顧蒼生的寓意,希望能藉此劇祝願戲棚匯演順利開展。《玉皇登殿》在2019年曾在戲院上演,但在戲棚就好像從未試過,希望能為觀眾帶來一點新鮮感。」張雪英也表示今次搭棚是個新挑戰,「我曾搭建過在錦田容納七千人的戲棚,其實座位太多是看不到戲的。搭今次維園戲棚的挑戰是舞台史無前例的巨大,因為要容納《玉皇登殿》過百位演員。我們考慮後決定採用『龍頸』結構來搭建,我也很期待屆時搭建完成的模樣。不過其實再難度高的我們也做過,例如以往運大杉木入離島,為免浸濕木材,我們要先用竹紮成竹筏,將木材放上去,用船拖竹筏到離島,再吊上碼頭分批擺放。我常跟人笑說,這隻竹筏是我的私人遊艇。跟做粵劇一樣,我們搭建戲棚是靠真材實料,所有細微位置都要照顧周全。」龍貫天更透露「棚婆」下年要去威尼斯:「我認識一位移居瑞典的香港年輕女生,最近帶了當地朋友回港看我的戲,她們想邀請『棚婆』的團隊下年到威尼斯,希望能將香港的竹棚特色,展示給世界各地的人認識,讓他們了解屬於我們的竹棚文化。」

Image description 《玉皇登殿》在2019年曾在戲院上演,今次移師維園戲棚演出。

中國戲曲節2023
太平處處是優場 —— 維園粵劇戲棚匯演
日期:九月二十三日至十月八日
時間:晚上七時十五分(九月二十三日設有下午二時日場)
地點:維多利亞公園3號足球場戲棚
票價:$140、$180
網址:www.cof.gov.hk/2023/tc/blessthisla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