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變革教育先行者】Teach for Hong Kong──培育良師 播下跨界改變種籽

2023-09-28

Image description 良師香港8年前由十優狀元陳君洋(Arnold)創辦,他至今退到幕後,由一班同樣對教育充滿熱誠的青年繼續推動發展,包括執行總監Natalie 及策略總監Justin。

培育良師 播下跨界改變種籽
說到教育,社會的着眼點多放於學生,然而培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更為重要。2015年,十優狀元陳君洋(Arnold)由銀行助客戶投資,轉而將心力投資於基層兒童。因着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命運,他團結起一班同樣對教育充滿熱誠的青年,以美國的Teach For America為藍本,創立了非牟利教育機構「良師香港」(Teach for Hong Kong)。透過安排大學畢業生用一年時間到基層學校全職擔任「項目教師」(Fellowship),不單豐富他們的個人履歷,更為基層學童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激發他們的發展潛能,達至教學相長的雙贏。

TEXT BY GOOSIE LAM PHOTO 由受訪者提供

現時良師香港更與商業機構及學校合作,讓項目老師亦能得到領袖及職業規劃訓練,讓他們亦能從計劃中得到啟發,即使在計劃後投身非教育界工作,也能在其他崗位推行教育理念,持續向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發揮影響力。

八年成就斐然 持續照亮教育界
良師香港轉眼創立8年,創辦人Arnold由最初的前線工作退到幕後,擔任執行主席繼續推動機構發展,並由一班熱血的年輕人繼續推動良師香港(Teach4HK)的發展。「機構每年均會招募新一批項目老師,至今共已培育了逾200位對教育滿懷熱誠與信念的年輕老師領袖。他們在完成一年項目老師計劃後,分別投身各行各業繼,當中60%的繼續擔任教育工作,當中更有部份晋升成為科目主任、科組統籌,甚至學校的行政主管,繼續為香港的教育界貢獻力量。」

Image description 良師香港透過安排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學校全職擔任「項目教師」,豐富他們的個人履歷,更為基層學童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達至教學相長的雙贏。

良師香港發展策略總監Justin指,多年來參與計劃的項目老師當中更有不少投身教育相關的專業範疇,包括教育心理學及臨床心理學家等等,而部分項目老師在教學期間更發現自己的興趣,在完成計劃後遠赴英美名牌學府如哈佛、牛津、劍橋等繼續學業。「其中兩位參與計劃的大學生郭梓樂(Matthew Kwok)和楊思毅(Raymond Yang),在擔任項目老師時發現基層學生不太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他們作為新手項目老師,同時也發現自己在處理學生的情緒及行為上遇上困難。及後他們認識了善意溝通,希望在Fellowship教學同時,為學生創造一個能自在表達自己的感受的善意溝通環境,完成計劃後更共同創立非牟利組織『JustFeel感講』,帶着『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宗旨,積極在學校推廣精神健康教育,支援教育工作者擁抱自己的感受需要,促進善意溝通,與學校共同創建善意溝通校園文化。」JustFeel感講推動的議題近年逐漸備受社會肯定,而Matthew與Raymond更入選本年度《福布斯》亞洲區30位30歲以下年輕領袖榜(Forbes 30 Under 30 Asia: Social Impact),以表揚他們在對社會的影響。

Image description 良師香港歷屆項目老師有6 成繼續擔任教育工作,為教育界貢獻力量。圖為2023 至24 年度的項目老師合照。

量化成就 促進教學發展
香港近年流行以指標評估工作表現,而對於機構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的表現,除了以上的獎項及成就之外,良師香港早以引入「社會報酬指標(SROI)」,以評估項目老師為學生帶來的影響與效益。「良師香港先前曾與港大經濟及商務學系合作研究,結果找出每1元港幣的資金投入,其社會投資回報率達4倍之高,亦即透過良師香港產出相等於4元港幣的社會效益。」Justin指,機構為確保教育質素與水平,每年在項目老師的遴選過程亦有一定要求,申請人除要展現其對教育不公的理解,亦需有對未來領袖的認知。而在授課期間,機構更會每隔三個月作評估,以了解項目老師、學校及學生的狀況。另外,良師香港的內部亦有其他效益評估,如以Panorama SEL Inventory評估受益學生對課堂的投入度有否增長,對科目興趣有否提升,對自我價值的要求有否改善等,以維持機構內外的SROI。

Image description 良師香港每年培育30 多位項目老師,代表每年會有30 多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投入市場,共同推進教育平等。

跨界專才引進基層學校 填補現時制度缺陷
良師香港執行總監Natalie指,香港教育界一直缺乏領導人才,而教育相關的跨界別的人才亦極為匱乏,衍生出教育界與其他界別無法接軌的問題。其實海外有很多成功例子可參考觀摩,配合商界與社福界對學校發展的支援,就可以將優秀的師資引入基層學校。「良師香港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培育具有改變思維的領導人才,同時裝備他們建立跨界合作的意識,同一時間,我們亦與有同樣志向的學校接洽。舉例說,一般學校即使擁有跨界學習的視野,以學校的身份亦難以招募具有金融、工程、藝術等行業經驗的教學人員,透過良師香港就能為學校配對最適合的教師,讓基層兒童亦有機會學習更專業的知識,逐步推動創新教育,同時為社會帶來改變。」

Natalie強調,要改變現狀,需要各個崗位的人員合力推動。由前線教師、專業人士、慈善機構、政策制定者,以至非牟利機構的工作者等。他們的熱情、願意擁抱改變的態度,是否具備遠見等,亦將決定這一切是否能夠成功實現。

百花齊放 挑戰教育不均現狀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非香港獨有,綜觀世界各地的問題,離不開城鄉距離、性別、種族與貧富不均,而香港的教育不平等,卻是由學生較隱性的社經地位引致。「香港學童享有12年免費教育,而一般學校的硬件設備亦有標準,從表面看,很難察覺教育不均的現狀。然而只要仔細想想,基層家庭學生擁有的資源,與富裕家庭的學生存在極大差異。」後者當然不缺學習資金,而前者可能連書桌亦負擔不起,每天只屈在床上做功課。「學生的視野,以及他們的成長思維,最能體現兩種學生的懸殊。要解決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與教育疑難,絕非一蹴而就,也不能僅僅依賴個人的力量。

因此,項目老師的領導能力至關重要,他們需要關注基層學生面對的困境,理解問題背後的根源,同時引伸思考整個教育系統中有哪些關鍵地方需要改變,透過不同層面逐步實踐這些改變。「要改變現狀從來不易,我們亦相信這世上並沒有一條既定公式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要真正達到教育平等,需要依靠制度性的轉變。」

Justin指,良師香港每年培育30多位項目老師,而這亦代表着每年會有30多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投入市場,共同推進教育平等。「每位項目老師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以百花齊放式發展,既令改變更多樣性,同時亦情況或進度較難控制及管理,然而這些挑戰亦是改變過程的美妙之處。近年科技為教育帶來重大改變,STEAM教學與網課等需要電子器材,對貧窮家庭可能變得百上加斤,然而Justin認為問題並非在於硬件。「STEAM教育普及,即使有經濟困難的學生亦較易獲得資助購買所需的電子器材,基層學生真正面對的挑戰,是「軟件」和「心件」問題,亦即是所謂的「科技素養」。基層家長一般工時長,加上普遍教育水平低,根本無法引導子女如何運用科技學習甚至增值自己,在這方面,基層與富裕家庭的學生的差異最大。

Image description 良師香港至今共已培育逾200 位對教育滿懷熱誠與信念的年輕老師領袖。

推動跨界合作 凝聚力量改變社會
除與學校合作,良師香港的其中一個重要核心理念,是促進跨界別合作。「推動教育平等不單是學校的事,社會各界亦需共同合作。我們希望成為一道橋樑,連結教育界、商界企業以及其他非牟利組織,結聚更強大的資源與力量,為基層學生帶來改變。

此外,在香港從事教育界的,無論前線教師或管理層,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而基層學校的情況更加嚴峻。面對基層學生更複雜的身心狀況,教育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愛與資源,這亦導致教育工作者百上加斤。「我們相信,擁有快樂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快樂的學生。如果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能更積極推動支援教師的計劃,讓不同領域的力量一同分擔基層學校教師在課堂內外所承受的壓力,或者提供適當的資源來提高效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改善教師的身心健康,相信這對教師與學生均會帶來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