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法國人文主義攝影師Willy Ronis香港個展

2023-10-06

Image description

在世人眼中,浪漫與優雅是巴黎的代名詞,用來形容法國攝影師Willy Ronis鏡頭下的花都,同樣不為過。他擅長在平凡事物中捕捉非凡的畫面,從街上的匆匆途人到戀人之間的親密時刻,相片處處流露出法式生活的詩意美感。在本地攝影畫廊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與香港攝影平台「顯影 PhotogStory」共同策劃的展覽《Capturing Life: The Photography of Willy Ronis》中,一幅幅大半世紀前的黑白照片,正見證昔日巴黎的詩意與魅力。

TEXT BY 顯影 PHOTOGSTORY
COURTESY OF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AND THE S.KOVALSKY COLLECTION

若說二十世紀攝影生涯最長久的攝影師,法國攝影師Willy Ronis(1910-2009) 必定榜上有名,他的拍攝生涯從1926年橫跨至2001年,足足有四分之三個世紀,即使在91歲的耄耋之年,仍用相機拍攝身邊的朋友。「我外出時從來不會不帶相機,即使去買麵包亦然」,這句廣為人知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最貼切的寫照。

在Willy Ronis漫長而多元的職業生涯中,街頭掠影、新聞事件、風景、時尚、裸體、人像 (如畢加索與Robert Capa) 等題材均有所涉獵,許多人即使未必熟悉他的故事,也或多或少對他的照片有所認識。他最眾所周知的作品,大多是捕捉巴黎人的生活日常,用一部法國製造的Foca 35mm相機,將花都的活力與浪漫一一定格,天真爛漫的孩子、步伐匆匆的行人、忘我熱吻的情侶,還有塞納河兩岸的風景,這些影像也構成世人眼中二十世紀的巴黎印象。

眾多代表作中,尤其以「買麵包的小男孩」與「巴士底廣場的戀人」最家喻戶曉。1952年拍攝的《The Little Parisian》,成功捕捉到一位身穿短褲恤衫及毛衣背心的小男孩手抱著法式長棍麵包跑過,面帶笑容的男孩天真可愛,感覺無憂無慮,可見二戰後法國人的樂天精神。Willy Ronis的鏡頭,同時見證巴黎的浪漫與優雅,另一幅經典作品是1957年拍攝的《Lovers at the Bastille》,在巴士底廣場七月柱頂的觀景台,他將戀人互相依偎的畫面定格下來,背景是巴黎的鳥瞰景觀,巴黎聖母院及巴黎鐵塔等花都地標盡在眼前,展現出巴黎的浪漫一面。

Image description ©Willy Ronis, Lovers of the Bastille, Paris 1957. Courtesy of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and the S.Kovalsky collection

從小提琴到相機

Willy Ronis出生於巴黎的小康之家,父母是來自東歐的猶太裔移民,爸爸經營影樓,媽媽則是一名音樂教師。他自小已在藝術薰陶下成長,在十六歲擁有第一部柯達相機前,他已練習小提琴多年。醉心音樂的他,兒時的夢想其實是成為一名音樂家,而非攝影師。可惜好景不常,父親不幸患癌,加上當時正值全球經濟大蕭條,為維持生計,剛服完兵役的他唯有接手經營照相館,偶爾也在街頭拍攝日常見聞。展覽現場有一幅1934年拍攝的巴黎夜景《Rue Muller》,一輛雪鐵龍汽車停泊在雨夜街頭,遠處的路燈照亮濕漉漉的路面,相片的構圖及光影均十分出眾,由此可見他出色的攝影功力。

隨著父親在1936年病故, Willy Ronis決定關閉影樓、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既拍攝旅遊照片,也記錄當時法國的工人示威運動。不久後,二戰的砲聲響起,納粹德國在1940年入侵法蘭西後,身為猶太裔的他不得不逃難到法國南部,直至巴黎在1944年解放後,才重回首都。在二戰結束前夕的特殊時刻,他一方面繼續記錄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受法國國家鐵路公司 (SNCF) 委託,拍攝歸家的法國囚犯,還有後來二戰勝利日的慶祝遊行,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新聞照片。

人文主義攝影

二戰期間,許多文化與藝術活動戛然而止,因此戰後的大眾尤其渴望接觸不同資訊,圖片刊物也迎來其黃金時代。當時圖像式新聞的報刊大受歡迎,像布列松、Robert Doisneau及Willy Ronis等攝影師的照片均深受青睞 ,他也在1946年加入著名的Rapho攝影通訊社。Rapho是二戰後法國人文主義攝影 (Humanist Photography) 的搖籃地,WillyRonis與Robert Doisneau正是當中最重要的兩位攝影師。

Image description The Little Parisian, 1952. Courtesy of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and the S.Kovalsky collection

人文主義攝影有別人道主義,拍攝的目的並非關懷世人、博愛眾生,也不會刻意揭示民間疾苦,而是透過攝影記錄法國的人文與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發掘幽默、詩意、浪漫的瞬間,這種拍攝手法在當時的攝影界可謂自成一家。攝影師們穿梭在巴黎街頭或小酒館中,以隨身攜帶的小型相機快速而敏銳地按下快門,用自然光線拍攝黑白照片,唯美的光線、精緻的構圖,令他們鏡頭下的日常畫面顯得十分優雅,Willy Ronis與Robert Doisneau鏡頭下的巴黎尤其如此。

有原則的攝影師

Willy Ronis是首位為著名雜誌《LIFE》拍攝的法國攝影師,在1948至1950年期間為其拍攝過工人示威運動,他沒有刻意營造勞工悲慘及傷感的形象,而是真實地呈現工人的拼搏和掙扎。 為雜誌拍攝期間,他致力維護自己在撰寫圖片說明文字的主導權,拒絕為拍攝任務作出妥協,最後與雜誌社不歡而散,可見他是一位非常有原則的攝影師。他後來離開Rapho攝影通訊社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自己有更多創作上的自主權,這種性格固然值得稱讚,然而這也是他日後面臨財政困難的主因。

Image description Dina's back, Seaux, 1955. Courtesy of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and the S.Kovalsky collection

1951年底至1952年初,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舉辦《Five French Photographers》展覽,展出當時最重要的五位法國攝影師,包括布列松、Robert Doisneau、Brassaï及Izis,Willy Ronis的名字也赫然在目,可見他的重要地位。1958年至1959年,他也曾任職法國《VOGUE》雜誌,拍攝過不少時尚攝影作品,盡顯華麗與優雅,也可見他多元的攝影風格。

孫兒的私人收藏

大半世紀以來,Willy Ronis一直孜孜不倦在拍攝,持續掌鏡的動力背後,足見他對生活的熱情,以及他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身為蜚聲國際的攝影師,他生前已把大多數照片捐予法國政府,以推廣及宣揚法國文化及巴黎的魅力,並於1985年在巴黎東京宮舉辦回顧展。Willy Ronis曾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2005年至2006年在巴黎市政廳舉辦的另一個回顧展,更吸引逾五十萬人次觀看,可見他的照片有多受歡迎。

Image description Rue Muller, Paris, 1934. Courtesy of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and the S.Kovalsky collection

有別於之前的回顧展,最近在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畫廊展出的二十幅經典作品,大多挑選自二戰後及1950年代所拍攝的影像,包括兩幅尺寸逾一米的銀鹽相片,這些均來自他孫兒Stéphane Kovalsky的私人收藏,部份照片更因應今次展覽專程從法國運來香港,可謂十分難得。Willy Ronis的鏡頭,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刻捕捉到稍縱即逝的畫面,這些黑白照片不僅見證他鏡頭下巴黎的魅力,同時提醒世人留意身邊的美好事物。

《Capturing Life: The Photography of Willy Ronis》
日期:即日至10月21日
時間:下午2時至7時 (星期三至六)
請電郵預約參觀:[email protected]
地址:黃竹坑道56-60號怡華工業大廈8樓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Image description Vogue 1959. Courtesy of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and the S.Kovalsky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