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 Capote
古巴有名藝術家,愛用魚鉤、鋼線、木頭,甚至人血來創作。他畫的大海,遠看就是一幅意境十足的風景畫,近看其實全為魚鉤組成。他是Yoan Capote,今天是著名藝術家的他,十歲開始接受藝術訓練,但因為環境原因,差點就要放棄學業。若果沒有繼續學習藝術,很有可能,他現在是古巴一名農夫,過着艱辛的生活。
TEXT BY 何兆彬(相片由 BEN BROWN GALLERY 提供)
Isla (Nublada), 2024
父親的勸告
Yoan Capote 1977年生於古巴,他在十歲開始習藝術,而這些藝術課程背後是由中國及俄國支持的,他曾在訪問中說,除了習畫,課程裡也有政治課。但這種課程並非要把他們訓練成專業的國際藝術家,習過畫,本來人還是要回到鄉下,傳播文化。就在他畢業時,俄國正離開古巴,這個教育系統開始崩潰。
在古巴,政府每年都會在各省選10-15人入讀國家藝術學院,1991年,他成了其中一人。他記得當時14歲的自己,身邊朋友都在踢足球或交女朋友,但當時父親嚴重警告他:若果你也走這條路,下場也會一樣,你一生人都會種米,又熱又辛苦,在泥裡工作。「父親說自己不懂藝術,但他希望我不用過這種生活,所以我拼了命去畫,每晚在浴室畫到凌晨三點,睡一睡,朝早八點再去上課。」入讀藝術學院後,日子很苦,但他看到老師們一直教,一直可以成為一名藝術家,他看到了自己的出路,開始向這方向進發。Capote說,少年的自己一直在幻想過了國境,另一邊是什麼光景,他對美國充滿了幻想。
2000年後,他不想一輩子都留在古巴,於是想去美國,剛好遇上一對美國夫婦想買他的作品,付了他9,000美元,這對他來說是大數目。夫婦跟他說別去美國了,他應該用這筆錢成立畫室,不停創作。2009年,他的作品在哈瓦那雙年展被一個美國畫商看中,替他在紐約開了個展,終於,他人和畫到去了美國。如今,他在世界畫壇已打開了知名度。Capote的畫用實物如魚鉤拼貼,他也做大量雕塑。不論那種作品,都充滿了古巴味道。
「我在古巴的鄉村長大,與自然和土地有着密切聯繫,至今這仍然影響着我的許多作品。」Capote:「我從來沒有想過做其他事,只是一直想成為一位藝術家。我在哈瓦那高級藝術學院學習,深入了解各種藝術,讓我受益匪淺。藝術給予我表達情感和經歷的工具,改變了我。」他說,這些情感和經歷平常往往難以表達。「這是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也是表達個人和集體歷史的方式。」
Isla (Lluvia), 2024
魚鉤、海洋和古巴
很想知道,他的「畫作」怎麼會用了像魚鉤等實物創作,這是怎麼開始的?「我不會限制自己只用一種媒介。我相信使用的材料,是根據最能表達我想要探索的方向或情感,而放進作品之中的。因此,我開始使用非傳統的材料,例如魚鉤,因為我想喚起海洋對古巴人民所承載的社會和政治意義。這不僅僅是關於繪畫;這是一種表達超越技術的思想方式。使用魚鉤的原因,來自於想要以一種不僅僅是視覺而是內心深處的方式來描繪海洋。」Capote說,自己不僅僅是一位畫家或雕塑家,而是一位使用任何必要手段來敘事的藝術家。
海洋是他創作的一大主題,對他別具意義,「我與大海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聯繫,不僅因為我生活在島嶼上,還因為它所包含的歷史和靈性。在古巴,大海與各種天主教和非洲古巴神祇有關。但對古巴人來說,大海代表着孤立、分離,以及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的痛苦。」Capote:「這是一道許多人試圖跨越的障礙,但對某些人來說,它也是希望的象徵。海洋體現了生活在分裂國家中的焦慮和心理挫折,彷彿地平線永遠觸不可及,一直提醒着我們那些塑造我們命運的障礙。」
他說,海景的不同類型,在很多方面就像是非官方的古巴國家類型一樣。「在20世紀,藝術家們開始利用海洋表達情感,抽象化大海,並逐漸脫離殖民時期和早期共和國時期的學術海景作品。當代古巴藝術家經常使用海洋作為政治和存在經驗的隱喻,既代表着連結,也象徵分裂,特別是關於古巴僑民和我們的歷史。」
Isla (Divergencia), 2024
身體部位
他的雕塑作品裡,常出現人體的不同部位,例如牙齒、骨頭,乍看有點驚悚,這也是Capote創作的一大特色,「使用人體部位的想法,源自於我癡迷於身體脆弱性和韌性。我因壓力在睡覺時磨牙,開始收集古巴人的牙齒。這後來成為名為《壓力》的系列作品,我將數千顆古巴人的牙齒鑄造成青銅。對我來說,牙齒是堅韌和永久的象徵。同樣,在《自畫像(抵抗的研究)》(Autorretrato(estudio de resistencia, 2019))中,我使用了最強的骨頭:股骨,來探討保存與抹消、抵抗與投降之間的緊張關係。」
乍看Capote的繪畫作品,就是一幅幅美妙風景,但細看裡面藏着不同深意。畢竟,古巴是個歷劫多難,民族擁有苦難歷史的國家。古巴曾是西班牙殖民地,又被大不列顛短暫佔領,五十年代被獨裁者卡斯特羅統治。年少時,Capote遙望着邊境,想着要離開,今天,他用另一角度去看古巴人的抉擇,「我的作品經常觸及移民的主題,因為許多古巴人面臨留下或離開的選擇——這兩條道路都伴隨着失落和艱難命運的不可避免。身體成為這些掙扎的隱喻,體現了流亡、生存和記憶的心理與情感重擔。」他說,在古巴,每人都受到周圍社會的影響——無法將個人與政治分開。「這個島嶼的現實滲透到一切事物中,從日常生活到思考與創作的方式。個人生活與集體經驗之間的這種持續緊張深刻地塑造了我的作品。它促使我質疑身份、自由以及藝術在社會中的角色。我的藝術反映了這掙扎,即個人表達與試圖控制它的力量,表達其張力。」
談到作品的古巴元素,Capote說祖國的一切深刻地影響了自己,「這個國家的歷史、政治和鬥爭,塑造了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我所創作的藝術。移民、流亡和生存的主題,與古巴的社會政治環境直接相關。這個島嶼的孤立,自由與約束之間的情感緊張由我承載。」
幾年前,他曾創作名為《安魂曲》(Requiem)的系列,巨大的畫布上,是他用魚鉤鋪出大片海洋,泛起黃金的反射線。展出時他說,每個古巴人看到海洋,就看到成千上萬個家庭的離別和痛苦。他說,創作《安魂曲》的靈感來自於2019年前往意大利的旅行,參觀了教堂、陵墓和博物館,看到裡面收藏的偉大藝術作品。
「這段旅程,讓我更直接地與地中海的遷徙潮產生聯繫,對此深有共鳴。它使我想起自己與海洋之間複雜的關係,我受到我古巴經歷的影響——它象徵着分離、逃避和失落。雖然我並沒有傳統上宗教信仰,但圍繞死亡和追悼的儀式,以及這些中世紀祭壇畫中所描繪的聖人殉道,深深觸動了我。」他在系列裡使用了金箔,以紀念在全球遷徙中,成千上萬死亡的死者。「金箔歷來被用來象徵神聖、純潔和天國之光。它在《安魂曲》中的使用成為了一個核心元素,提升了作品的層次,反映了我所探索主題的精神重量。」
Abstinencia (Disentir), 2022
Louise Bourgeois的影響
Capote的創作,先在筆記簿裡塗鴉,畫出當刻自己的感情狀態,想法和感受隨着材料和技術漸漸演變,越來越具體。「我並不一定先畫草圖,因為這個過程更多是感受自己的摸索,每一件作品都是自然形成的,有時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但始終都是將情感轉化為具體事物。」
終於留了在古巴,Capote受了什麼藝術影響而長大的?「Louise Bourgeois對我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她通過大理石和青銅等材料,探索心理學和內在狀態。她的作品,促使我將藝術視為一種治療過程。」Capote:「我不認為自己是傳統意義上的表現主義者,但我的作品植根於情感之中。它是個人的,但以一種旨在超越自我的方式來表達。我相信當藝術是真誠的時,它便會變得普遍,能觸碰到觀者內心深處,即使他們無法名之,也能感受得到。」
今個藝術月,他攜同自己的最新作品,來港舉辦個展《Mixed Feelings》,是次展出作品,要敍述的是塑造古巴人歸屬感的矛盾,「在一個島嶼上生活的意義,存在於一個既聯結又斷裂的地方。在古巴長大,我明白海洋既是障礙也是橋樑,是渴望與分離的空間。我在古巴和香港之間畫了一個平行線——兩個具有複雜政治身份的島嶼,都被歷史的潮流所困擾,都受到了超越其海岸的力量的影響。」
他說,其實香港和古巴一樣,擁有豐富的漁業傳統,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國家的身份和貿易。「這系列作品,延續了我對海景題材的探索,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海景。從遠處看,我的海景似乎平靜,然而當你靠近,會發現它們是由成千上萬的魚鉤所組成——尖銳而無情。它們在畫作上編織出一個金屬表面,喚起了海洋作為一道鐵幕、一個陷阱或圍欄的概念。」他說,海洋在作品裡絕不是單純的水,它是記憶,是流亡,是一種心理邊界。對於承受移民重擔的人們來說,海洋絕不僅僅是藍色——它佈滿了看不見的傷痕,充滿着人民的聲音。
Yoan Capote:Mixed Feelings
展期:即日起至6月21日
時間:周二至周六上午11點至晚上7點
地點:Ben Brown Fine Arts香港黃竹坑業發街1號The Factory 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