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芬(Margaret)
3月會議展覽中心有國際級藝術盛事Art Basel HK,附近同期舉辦「Collect Hong Kong 2025」,規模較小,但擁有完全獨特的定位,展出作品全部出自本地藝術家。它的前身是Collectible Art Fair,由香港藝術學院及新一屆香港藝術學院校友會,邀請不同藝術院校一同參與。今年展出的「珍藏名作系列」,特別精選多件藝術作品,包括劉小康、莫一新與文鳳儀、黃麗貞、蘇慶強、靳埭強、何兆基等都是資深藝術家了。系列中,有專攻當代水墨,但不只使用紙筆墨的藝術家楊國芬。她說,水墨一定要向前走。
TEXT BY 何兆彬 (相片由 COLLECT HONG KONG 2025 提供)
舊物與文化混雜理論
楊國芬(Margaret),1985年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2004年及2014年為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及博士,1986年起從事新水墨創作。Margaret曾在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新水墨課程擔任導師多年,她常運用廢棄物料創作立體山水,這次展出的《木石清華》也是同類的作品。
「《木石清華》是我2021年作品,我用了廢棄電線拆出來的銅線,加上廢棄的木件,包括被颱風摧毀的樹木碎件,裝修工人廢棄的厚木方,這些本來都是要送去堆填區的材料來創作。」Margaret:「銅和木,自古以來就存在在大自然裡,不是新發現,只不過我用時代人的角度,將今天很重要的銅電線收集,扭積成古畫裡面那些樹木的形態,金屬變成了木。同時又將地球如今在這個嚴峻時代,顯得更加珍貴的樹木,將它構建成古畫裡面的山石地貌,重新演繹傳統山水畫的美學。」
她說,創作用上混雜的方法,背後是基於後殖民理論學者叫霍米巴巴(Homi Kharshedji Bhabha)對文化混雜的理論,「他提出,兩種文化混雜之後會產生第三空間。我就用這個概念來創作藝術。金屬和木兩者毫無相干,將兩者結合起來,就產生了第三空間的藝術創作效果,同時混雜了傳統山水美學和當代的環保意識。」她喜歡明末畫家龔賢,覺得自己用銅線扭的樹,也有受他影響。用立體雕塑做水墨,她從2012年起創作已經13年了。
《木石清華》2021
男性的特質
Margaret早在85年於中大畢業,當年她習的就是水墨,「我創作的是現代水墨,或稱新水墨。我用一些傳統的方法,混合西方現代藝術的概念來創作,創作十幾年後,又開始發展到超越平面的這個概念,繼而開始有混合媒介,例如我開始自製金屬顏料。」她說,由此開始,自己又嘗試融合數碼技術,將平面作品以立體方式呈現,「2013年,我更大膽進入了立體創作,像這次展出這類型的創作,甚至加上裝置的數碼光影,有時甚至加入聲效和動態等等。」她讀藝術、習水墨出身,怎會對科技產生濃厚興趣?「我習新水墨的,很少人會這樣跳了去做一些西方當代的事情。但其實我覺得很有趣,我是很喜歡一些跟科技有關的工作。提早退休之後,有了時間,我就很喜歡看一些節目,看一些物件怎樣製造出來,一顆螺絲怎樣製造。我發現我有些男性的特質,越看越覺得好玩。」
其時,Margaret有雕塑創作朋友邀請她到工作室參觀,試用一下那些工具,「我發現十分適合我!其實我適合做這些粗魯的工作,例如電鋸。」她在學校當老師多年,一直有使用電腦工作,也習慣使用電腦,見到新鮮有趣的軟件,也一直去學。近日她還在學習使用生成式AI圖片平台來做水墨,「我創作水墨,它們或許因而影響到我做比較跨媒界的創作,正如剛才所說,我踏入了當代藝術的範圍,是一個很適合我的方向。」
《靜思一》2018
不會放下傳統水墨元素
Margaret說,自己平日較低調,很少去定義自己是怎樣的一個藝術家。
「其實,我不覺得自己被界定為當代水墨畫家,因為當代藝術是不會以媒介來分類的。西方的界定,當代藝術不講媒介。其實我為了自己想法做創作,我會很清楚告訴大家,我是一個新水墨藝術家。所謂新水墨,就是我不用傳統方法,但我又有傳統的特質在,我稱自己為藝術家,不會稱自己為畫家,因為藝術有層面很多的。」她說,跟外國人作自我介紹,她都會說自己是做New Ink 的,「因為我們中國人,尤其有參考水墨來創作,很難完全丟掉水墨啊。水墨的精神成分在作品上呈現,才突顯出中國藝術家的特點,所以我不會放下傳統水墨這元素。水墨對我來說是一種中國文化的精神。它最古老,最傳統,也很珍貴。」
但要表現水墨,用不用宣紙、用墨,又不一定,她想用新的材料,將中國藝術的表達手法,往前再跨一步。「畫傳統水墨的人會接受不了我這個做法,會覺得我在破壞中國藝術。但是,藝術其實什麼時候都是要發展。傳統要保留,但另外一條路還是要走啊,否則中國藝術就會停滯不前。」
她記得,受訪前曾出席一個水墨論壇,席間王無邪提到:「現在香港水墨應該踏入後水墨時代。他的意思,是現在的水墨應該走進跨媒界的模式,我聽到真的很開心。因為我正在做這些相同的事。」Margaret平常仍有用紙筆畫畫。
參加今年Collect Hong Kong,Margaret笑說是因為有天接到籌委會馮永基短訊,想找她是香港現代水墨畫會會長,想她鼓勵畫會的會員來參加,「我把消息轉發了,自己也參加了。這個活動是我覺得非常好,因為它用精簡的方式收件,而且側重本土藝術家作品。這一種以推廣本領藝術家為宗旨的博覽會,精神和行動是很值得欣賞的。」
Collect Hong Kong 2025
展期:即日起至4月4日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