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豬岀城》反應不錯,已有不少評論,似乎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有娛樂性,亦有多樣議題讓大家反思,這裡我想跟大家談談其中這一節。
在芬蘭談教育時,導演Michael Moore問一個曾到美國作交換生的同學,回來後,有甚麼令他覺得慶幸自己回來了。同學馬上答:不用再面對多項選擇題!導演帶點驚訝,沒有選擇,怎答?其他的同學紛紛異口同聲:你應該知道正確答案的嗎!
在這一點上真讓我卡住了,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是從這種考試模式下成長,少算也許有四、五十年歷史,從沒聽過有人質疑這種模式,也沒有甚麼硏究它有甚麼好處或壞處,因為一直這樣做,所以便繼續做?If it ain’t broken, don’t fix it. 其實自己一向對多項選擇題multiple choice考試沒有好感,數學科的還好一點,其他科簡直煩死人。一個長長的問題,再加上四個答案,要仔細看,小心沒有看錯。根本不是在考你識還是不識,是考你小不小心。
後來,可能是真的太簡單,於是出現如問秦朝滅亡的原因,先有四、五個原因,然後答案選項是A.1,4,5,B. 2,3,5 等,而有些老師相當「陰濕」,選項都有些似是而非,當你覺得1,4,5應該冇走雞的時候,岀現D. 1,2,4,5,於是你開始質疑自己,費盡心思分析,2這個原因是真的一個原因,還是用來裝你彈弓。答問題變得相當費時,再加上有「以上都不是(None of the above)」和「以上都是(All of the above)」這類選項時,有些同學會腦袋大塞車,一條問題便花超長時間,導致不夠時間,最後部分只好亂填答案,那考試的真正的意義在那裡?
以前沒有人質疑,以為自己是那個少數怪人。而且從學生角度,多項選擇題好像容易一些,不懂答案也可以撞,不用交白卷,甚至還有機會撞啱!因此心理上希望有這環節,好像令考試測驗容易一些。在教師方面,理論上岀題連答案應該是更多功夫,但改卷容易,甚至交由電腦代勞。而這種改卷形式,教師和學生是零交流,甚至所謂公平起見,只有考生編號,大家只focus在答案對或錯,答對有分,答錯零分。也無從得知學生為甚麼答錯,也不肯定答對了是否只是撞中了,但那一分半分卻正正影響着考生的升學前途,我們是否應該尋求一個更人性化的考試形式呢?
再退一步看,如果學校給貴子弟的每日功課便幾十題這種多項選擇題,而改錯就是將昨天做錯的,填回正確的答案,大家可以接受嗎?我們都心知肚明,這些多項選項題是不能增長知識學問的,如果學校以此為主要功課,大家都一定群起投訴,撤之而後快。那多項選擇題考試呢,為什麼我們可以接受?
而這種多項選擇題的心態最壞的,是發展成「有選擇」便好的心態,於是在茶餐廳永遠有A餐B餐C餐,大家便可以扮作費煞思量,今晚吃甚麼,甚至來個殺有介事,天天都點A餐,今天來個C餐換換口味!或者在甚麼選舉中,票上是一豬一狼一狗一貓,很多人便已磨拳擦掌,高呼票在我手,民主萬歲!毫不察覺「有選擇」其實是「有限選擇」,多年以來,那些多項選擇題multiple choice考試的思想滲透,已成功洗了大家的腦,我們都未曾發覺。
電影英文海報中有一句「prepare to be liberated 」,即準備好被解放吧。問題是在思想被解放後,我們只覺得腦內空白一片,要自決,也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