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為跑步留下回憶了,大概會執筆忘字,或是出現錯別字多漏字, 請見諒。
不知由何時開始,就有了Sub 4這個目標。其實,是可以追溯的。2015年初馬,朋友都說我可以跑個430,結果因傷620完成。我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反而那6小時的痛,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無傷無痛的狀態下,跑一場屬於自己的馬拉松。Sub 4夢還未成形。
我並沒有一步登天的能力,也犯了很多跑者也會犯的錯—「傷住跑、傷住練習」,成績雖然有進步,但還是未能擺脫腳痛的枷鎖,邊針炙邊比賽,最初落針痛得要命,慢慢地落針的位置也麻痺了,感覺並不強烈。賽前吃粒止痛藥,掩耳盜鈴一了百了。
455、442、425、415、405,進步是忍痛捱回來的,聽到有人說我「出口術」,感覺更難受。難道錢多得要每星期看針炙﹖難道真有自虐的傾向﹖長始下去不是辦法。終於,下次決心要養傷。
休腳一個月,情況大有改善,可以說好了九成,但速度和耐力,就在一瞬間打回原形。連跑5公里也沒有氣力,當然會心灰意冷。多得自己的硬頸,也多得朋友的意見和經驗分享,我繼續練習,也重新參加跑步班,讓自己規律的訓練,希望早日回復狀態。
全馬最佳的紀錄是年初渣打馬拉松的4小時5分,就以Sub 4為目標吧!冷潮熱瘋多的是,甚至連練習和比賽穿甚麼跑鞋也被議論紛紛,「睇死我Sub 唔到4」的種種攻擊總會轉到我的耳邊。不忿、憤怒和壓力固然有,但成績是自己的,並不是他人的,步是用腳跑的,比賽不是用口或手去完成。
我跟隨跑班大隊,為10月底的金沢馬習訓。一星期跑5天,重課輕課重課輕課長課,最初一個月,還是覺得好輕鬆,里數不算多,只是偶爾推掉朋友的約會,盡量完成每天的課。直到第二個月的中段,開始有點抖不過氣的感覺。每天只有24小時,除了上班、睡覺和吃飯,都好像在跑步似的。朋友約會基乎沒有,家庭聚會減少了。試過和家人吃完飯打算最一點離開跑個夜課,換來的反應是「吓!又跑﹖」心底裡有點難受,但明白不喜歡跑步的人,根本不會理解,所以沒有爭論下去。
長課需要的是耐性和耐力,在炎夏長課,少一點堅持也不可。即使黃昏6時起步,跑不夠10公里已經汗如雨下,16、20、24、28、30,里數逐級上。有時候中途抽筋,有時候狀態不佳,自行調整一下距離。有時候,我會選擇在運動場做長課,除了隨時可以補給外,也可以鍛鍊出耐性。
除了長課,速度課也是一個考驗。但幸運的是,同學們總會互相支持,400米、800米、1600米、2000米,「仲有兩set咋,大家頂住呀!」,就是這樣,我們一起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間,衝過無數的圈圈。
訓練終於來到尾聲,可是,我感到的只是很疲累,沒有信心跑出表現。變得有點情緒化,害怕比賽的來臨,甚至想逃避。發了幾個月的Sub 4夢,是時候夢醒了吧—「一係得,一係唔得!」
比賽天的早上有雨,有點寒冷,在起跑區等了半小時,雖然披了雨衣,還是凍得抖震,起跑前10分鐘見身旁的跑手都開始脫下雨衣,我便忍凍脫掉了。這十分鐘,我好像入了冰箱似的。8時50分,比賽開始,我的心情反而放鬆不少。
根據路線圖,上落斜在15公里前都會完成,我盡可能上斜保持馬拉松配速,決定冒險地「賺前蝕後」,將力氣放在前半程,目標是盡量保持在5分30內。首幾公里過後,感覺跑得很順,舒舒服服也可以跑5分頭,只是經過水站會花了些時間而已。然而跑不到幾公里,發現自己丟了一包能量gel,即時慌亂。但也沒有辦法,惟有頭段少吃一包,留待後半程用。而3小時45分的大會披耍,就一直在我的前面。
金沢雖然不像東京和大阪馬拉松般那麼大型和熱鬧,但沿路的風景和賽道也比較特別,不只是公路,也會跑進了村莊的小徑,看到田野和稻草人,人情味較濃,居民熱情的打氣也令我好感動。
10公里前跑過了上斜的路,原來斜度不像想像般大,成功保住5分30秒的配速,不用52分便完成10公里,我也覺得難以致信。繼續保持原來配速奔跑。一路上有點風和微雨,打在身上好舒服,我用了1小時50分完成了半程,記得上次跑半馬,最快也要用上2小時6分,怎可能突然進步那麼多﹖令我有點驚恐。
直到30公里,離開了鬧市進入比較狹窄和多彎位的路段,我的腿也開始乏力,不知是否因為前一天缺乏睡眠,也有點倦意,守不住5分30秒的關口,但估計自己還有機會做到Sub 4的!我不想冒險勉強給力去追回時間,看到3小時45分的披耍漸漸在眼前消失,餘下的路程我自己隨心跑,寧可慢一點,也不想太進取,害怕身體突然斷電前功盡廢。35公里後腳步很重,眼皮也好重,好像進入了一個魂魄分離的狀態,不知是否因為速度慢了,又感到有點寒冷。
來到40公里看一看錶,竟然有驚喜,有機會可以跑到3小時50分內。於是又咬緊牙關給力去跑,最後,在雨中跑進運動場衝線,大會時間︰3小時48分,個人時間︰3小時47分。
按錶的一刻,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自己也不相信能跑出這個時間。第一次的Sub 4就像一場夢,感覺很不真實,如今我也懷疑是不是自己跑出來的。說到底,其實我對自己根本沒有信心,就連比賽號碼也不想告訴任何人,怕別人會追踪我分段時間。其實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成績根本不值一提,但為了跑這42公里,跑超過420公里所流過的汗水,就只有自己才會知道。
追夢成功了,我很有自知之名,心底裡想著人生跑了一次Sub 4就心滿意足,也沒有信心再跑第二次。兩星期後田中馬拉松4小時6分完成,再過兩星期,就是大阪馬拉松。
賽得那麼密,實在沒有期望過跑出成績來,像田中馬般跑4小時左右已經很滿意。我對阪馬有情意結,2015年6小時20分完走初馬,2016年4小時25分PB了,今年沒有信心打破金沢PB,但也有個目標,想跑個場地最佳時間。
大阪的天氣很冷,比賽那天的早上,似是冷病了,但跑前不敢吃藥。在起跑前的一刻有想過棄賽,最後還是選擇了繼續,但這42公里,確實有點吃不消。跑不到10公里,腳步已經很沉重,但上身有點「飄」,而腦海裡就只有一句「我要快點跑回終點休息」。
10公里和半程所需的時間比金沢馬還要快一點,完全沒有多餘的精神去研究怎樣跑和那段路跑甚麼配速,我只是每公里也盡力跑,直至沒有力一刻才算。經過33公里的美食街,完全沒有食慾,連最喜愛的菠蘿也不想吃,看了看又繼續跑。
一路上都沒有計算過完賽時間,直至終點就在眼前,看到手錶是3小時44分XX秒,就拔足狂奔衝線,個人時間3小時44分57秒,剛剛跑進3小時45分內。在意想不到的PB後,沒有即時取回行李披上禦寒衣物,原本疑似生病的我就真的病倒了,離開會場時差點倒下來。這個PB也真難忘。
看到比賽相,我大概明白為何有人會說我「落到場連阿爸姓乜都唔記得」。在場上,無論狀態如何,我只想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下盡力去跑,是否PB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無悔就行了。
跑步是我人生重要的一部份,並非我的全部。完成目標固然開心,但更令我反思了自己未來的路。訓練期的三個月,我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說過要做就要做到,堅持是個美好的形容詞,實際上是固執、硬頸和「唔衰得」。人生夢有很多,Sub 4夢過後,還有更多的夢想去追,還有更多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