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進念.二十面體:搖滾何超遇上古典黃家正

進念.二十面體 | 2019-01-03

Image description 關於這演出,何超這樣說:一個字——「型」。觀眾將會可以看到一些很實驗性的燈光、服裝、演員表現、歌手、樂手、琴手,所有都是你未曾看過的,我一生都未作過這種表演方式,我也未曾和KJ合作過。

胡恩威的建築音樂劇場《建築城市》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希望以香港文化、建築及音樂,喚回我們的雜體記憶。創作當兒,他先把兩位屬於香港的代表性音樂表演主角拉在一起——搖滾的何超與古典的KJ黃家正,大談「城市聲音與音樂」的種種,先來一次古典音樂、搖滾音樂和城市聲音的碰撞。

Text by Ivan Wong (進念‧二十面體 媒體顧問)

KJ:我和進念合作時,我覺得我彈的不再是古典音樂,我做的是「進念音樂」…它和你在羅馬、維也納時聽古典音樂的態度不一樣。其實,我很excited,很想看看何超與海膽仔(Josie & The Uni Boys)如何adapt,我相信她(對於這次演出)也面對著一種cultural shock。

何超:我和樂隊成員,會一起為是次演出把作品重新編曲,唱法可能不一樣…我到現在還不確定我會想如何去approach那些歌。還有一首最刺激的instrumental純音樂作品,需要我們和KJ一起jam。

Image description KJ說:我做獨奏會時我會喜歡當演奏家,但有些時候我會想,我不是負責彈琴,而只是坐著去感受,所以其實我是很羨慕有機會看《建築城市》這個演出的觀眾。

KJ:其實我在台上很多時候都是啞掉的,停頓了,但穿上戲服就要繼續彈下去。幸好有(音樂總監)于逸堯做了個「膽」,在那音樂中除了有《Bolero》還有城市聲音如打樁聲、紅綠燈聲,一些在香港日常會聽到的聲音。這聲音成了整個演出的「膽」,然後再在上面加入我們的音樂,在這情況下(創作出來的音樂),我會覺得比古典更多古典、比搖滾更加搖滾,這亦即是我說的「進念音樂」。我覺得導演(胡恩威)也希望我們這樣做:即是適當、隨心地釋放就可以。我覺得觀眾的觀感也是這樣,因為這不是一個演唱會,也不完全是舞台劇,而是在劇場中感受到的一個artistic experience。

何超:是次選曲,是由我們樂隊中最厲害的結他手 (lead guitarist) Don去選曲,他選好後,我們便和于逸堯討論,再重新編曲。

KJ:我常說笑說德布西從前也不知香港在哪,為甚麼亞洲人要彈他的音樂呢,歌曲本身和香港就沒有關係,只不過我在這個地方彈他們的歌,問題是如何去用和為甚麼要用。導演和何超會覺得是用作平衡,或我們只用了《Bolero》的節奏去串聯整個演出。這是Theatrical Artistic Performance,需要一些artistic elements,是音樂又好、戲劇又好、道具又好、文字又好。這個演出除了音樂還有文本,來自台灣和本地的演員會用文本做一個演出,那文本把Aldo Rossi的書(《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和香港聯繫起來。大家可以在《建築城市》裡感受到香港是怎樣的一個城市。作為一個theatrical, musical experiment,一個戲劇音樂實驗劇場,你未曾看過有這種演出。我覺得從這樣一個方向去open your mind,嘗試去吸收、接受這個經驗,我其實更想自己不是演出者而是作為觀眾坐在觀眾席欣賞,想知道那感覺如何。

Image description 《建築城市》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希望以香港文化、建築及音樂,喚回我們的雜體記憶。

----------------------------------------------
《建築城市》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日期:2019年1月11日至12日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網址:https://zuniseason.org.hk/theatre/建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