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巴塞爾藝術展舉行期間,也標誌著香港的藝術月。但俄羅斯藝術甚少在香港展出,連來自聖彼得堡的艾爾塔當代藝廊(Erarta Gallery)也撒出了香港。
談到沙皇的宮廷珍品,不少人想起法貝熱彩蛋。法貝熱彩蛋的精髓在於復活蛋內設計上的驚喜,而每次的精心設計也映射出當時皇朝的輝煌。但當時的國情並非如此:以斯科克里姆林宮復活蛋(The Moscow Kremlin Easter Egg)為例,它是紀念沙皇尼古拉二世與皇后亞歷山德拉在1903到訪莫斯科,其中的設計驚喜是一個音樂盒,可播放兩首悠揚的傳統樂曲。表面耀煌,但實際上當時日俄戰爭大敗,而沙皇政權亦在十二年後被推翻。
於72屆金球獎取得最佳外語片的電影《荒謬啟示錄》(Leviathan,又譯為利維坦)亦有展現出一種強烈的對立與矛盾。電影原名利維坦,來自聖經《約伯記》的經文,有「巨鱷」之意。電影主角白手興家,其海邊大屋卻被宗教權貴掠奪,猶如「巨鱷」。故事透過神聖與人性的對比,貫穿整套電影。
這種對立不但出現在俄羅斯的藝術文化,而且也體現於莫斯科的建築。在莫斯科,有600座受文藝復興熱潮而建成教堂,紅場中有數個以紅色洋蔥形圓頂組成的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展現俄羅斯信奉東主教的傳統一面。另一邊廂,莫斯科北部的全俄展覧中心,內裡設有男主角手持鐵鎚、女主角舉着鐮刀的雕塑品,只相信人類力量的共產主義理念,排除一切宗教,與城中其它東正教堂構成強烈反差。
這種反差同樣出現在俄羅斯的社會風貌──在俄羅斯,不少人的護照在國籍這一欄仍然寫著一個已在世上消失的國家──「蘇聯」(USSR)。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曾這樣說:「那些在蘇聯解體前出生的人,與那些在蘇聯解體後出生的人,並有共同的經歷,他們儼如來自不同的星球。」
在蘇聯時期出生的一代,對蘇聯社會富有美好回憶。雖活在鐵幕時代(Iron Curtain),接任史太林(Joseph Stalin)的蘇聯領袖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致力改革,令不少人受惠於當時的經濟成果,更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這一代人現在已踏入中年,而他們往往向子女灌輸昔日蘇聯社會的美好,包括經濟富庶、船堅炮利,又在軍事和航天方面與美國叮噹馬頭。
相反,在蘇聯解體後出生和成長的一代見證著俄羅斯的社會變遷:先是90年代的社會混亂,包括經濟蕭條、「寡頭」冒起及黑社會當道等問題。加上鐵幕倒下以後,後蘇聯一代擁抱自由,可自由進出俄羅斯。又適逢互聯網迅速發展,即使足不出戶也能接觸世界資訊。這一代人見證著普京執政20年,有人視他為俄羅斯的「救星」,亦有人走上街頭抗議他為鞏固個人權力令俄國民主進程倒退。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聖耀皇權 ─ 俄羅斯皇家珍品展」
地點: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展期:即日起至2021年8月29日
講座:從音樂與影像透視今日的俄羅斯
時間: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下午3時至5時
詳情:https://hk.heritage.museum/zh_TW/web/hm/eventsactivities/programmes/tsarofallruss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