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屈家妍(Marina):從藝術探索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無限想像

屈家妍(Marina) | 2021-06-02

談到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普遍人的印象較為陌生,除了知道他們在學習需要上有不同,大概不知道他們腦海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如何。今年五月本地大大小小的藝術展開鑼,而我和女兒參觀南豐紗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HAT六廠)舉辦的互動展覽「織碼如詩」,更與CHAT六廠助理策展人——共學李勺言(Bruce Li)交談,過程為我和女兒帶來很大的啟發。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走進展覽廳,你會發現「織碼如詩」的展品多與蘑菇有關。原來蘑菇及菌絲網絡有着去中心化、互惠,並又獨立的關係,而這個網絡的概念可見於「織碼如詩」整個展覽的脈絡之中。蘑菇,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食物,但原來除了被呈上桌面,蘑菇還能帶來更大的啟發。

Bruce 告訴我藝術家崔泰潤指出互聯網為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電腦,思考越趨中心化的互聯網世界,以及接踵而至的一系列問題如審查、監察及缺乏私隱等。透過聚焦於自然界的事物,並細心觀察菇菌類的生長,崔泰潤便能夠於創作中想像一個以關懷主導的「分散式未來」。透過以手機玩種蘑菇,可以把抽象的去中心化,互惠等概念告訴小朋友,尤其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用圖像化去解析更容易讓他們理解。我告訴女兒,「共生」是菌類獲取營養的方式之一,與另一種生物互相依存、生活並形成共有的特殊結構,並且會給予其共生的生物利益。回家就種一下蘑菇,把理念融入生活當中。

Image description CHAT六廠助理策展人——共學李勺言(Bruce Li)

Image description

可以觸摸的藝術品
有別其他以成人為主的藝術展覽,CHAT六廠為展覽為小朋友帶來一系列互動及可觸摸的藝術作品,讓不同人士都可輕易地以不同形式感受藝術。崔泰潤一系列12款針織布作品——《從編碼到針織》為小朋友提供一個可以觸摸到coding的體驗,並以非視覺的方式感受藝術。現時教育界推崇STEM教育,此展覽是個好機會讓學生參與各工作坊和活動,從紡織認識編程,有助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以1804年發明的提花織機為例,它通過對打孔卡上的二元碼進行解碼,來實現複雜織物圖案的自動化和編織。現時,二進制編碼系統是電腦編程的基礎。即是如何織出一塊布及構成圖案,其實與電腦編碼的 0、1 同理,可見電腦運算和紡織的歷史息息相關。

Image description

學懂尊重,先由了解開始
Bruce 告訴我,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而言,CHAT六廠展廳二於今季變成了一個「反學習」空間,為參觀者提供五種手作體驗,以雙手實在地發掘紡織及編碼相通之處,其中包括「編碼」、「繪畫」、「編織」、「電腦計算」,以及「編織」,也就是以紙條編碼、布藝拼貼畫、紡織圖案設計、象徵基本電腦元件的布藝手環,以及紗鷗麗編織創作。透過這些強調觸感及非視覺元素,配以如紡織及編碼相類似的指導和抽象化、重複的學習系統,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將能夠以雙手體驗及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

Image description

整個展覽有藝術家崔泰潤手繪的壁畫,顏色鮮豔,圖畫非常可愛。我相信這些壁畫不單廣受兒童,甚至大人喜愛,它們也讓參觀者更了解展覽背後複雜的概念。例如,他的壁畫中展示及回應了關懷、互聯網、殘疾及詩意等主題。

Image description

作為臉書A little Something by Marina Watt 的版主,我經常收到不同家長分享和查詢有關教育和小朋友成長的問題。每位家長見證著孩子的成長,成長路上大抵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和挑戰,而當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父母需要更大的耐性。透過藝術一探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想像空間。

織碼如詩
展期:即日起至2021年7月18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逢星期二休息)
地點︰香港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CHAT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