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Alfred Siu︰紅磡變幻時

Alfred Siu | 2023-10-26

Image description 觀音廟於1902年於東側加建公所,贈醫施藥和義葬。

紅磡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即使不是在這𥚃生活和工作,相隔一段時間總會有機會來訪,或是滿心歡喜去看偶像的演唱會,或是懷着愁緒去附近的「酒店」向先人告別,一個小地方經歷了哀樂人生。最近隨「活現香港」走入紅磡社區,細味漫遊發現箇中充滿趣味。

Image description 觀音廟外有不少佛具店和齋菜館,堪稱善信一條街。

Image description 觀音廟外有不少佛具店和齋菜館,堪稱善信一條街。

「紅磡」的名稱眾說紛紜,相傳二十世紀初建築工人在這裡動工時忽然有紅色水柱從地底射出,被認為是工人掘傷 「龍脈」流出「龍血」,因此該區便得了紅磡之名。其後科學家驗出因為泥士含鐵,氧化的泥土混入水中,所以井水呈現紅色。其實在開路掘地之前,紅磡的地名已經存在。早在清朝嘉慶年間 《新安縣志》 就有記載,紅磡稱為赤磡村。赤字解該處有紅色泥土,從前紅磡有座大環山,山上的岩石有很多是紅色的,就是紅石岩;「磡」字解作凹入海邊的泊船位,以前這裏是紅磡灣,漁船常常停泊在這個海灣,所以這裡叫紅磡。

Image description 紅磡觀音廟香火鼎盛,每年觀音開庫有人會提前一天排隊。

說起紅磡,當然不可不提觀音廟,於同治12年 (1873年),由「紅磡三約」街坊籌錢興建的觀音廟,善信以紅磡坊眾居多。1902年在廟的東側加建公所,贈醫施藥和義葬。至於「觀音借庫」這個民間習俗,有傳觀音在人間歷練時,羅漢為考驗觀音的善心,化身500名和尚向觀音化緣討飯,最後觀音於正月廿六大開庫門派齋菜,時至今日,不少善信都會趁着農曆正月廿六來紅磡觀音廟「借福氣」,向觀音上香,祈求新的一年財運亨通。觀音廟和借庫這個習俗也衍生了一條善信鏈,廟外有不少齋菜館、香燭店和佛具店,前者更定期派飯給基層長者,將善心散佈社區。

紅磡亦有不少傳統的行業在此紥根,譬如創立於1957年的「張榮記粉麵廠」,在未有即食麵之前,一個蝦子乾麵在滾水一淥既飽肚又可口,完全不用味粉。該店現時已經由創始人張榮烈的契仔兼徒弟繼承。

Image description 張榮記蝦子麵選用順德淡水蝦為材料,味鮮而沒有腥味。

跟觀音廟一街之隔的老字號「明德醬園」,售賣各式醬料、腐乳、醃蘿蔔等傳統食材,最特別是添丁甜醋,醋加入糖去烹調,令味道變得酸甜。不少家庭在生育後都會把甜醋加入薑、豬腳、雞蛋等等來煮給坐月媽媽食用以滋補強身,而加入十二種藥材的十二太保添丁甜醋正正就是明德醬園的名物。

Image description 明德醬園已經有六十多年歷史,更可以為街坊煲薑醋,見證不少街坊生兒育女。

Image description 明德醬園售賣不少已近失傳的傳統食品。

紅磡還有一間「寶石戲院」,至今仍沿用人手劃票,而且只在下午開門營業,預售戲飛最多只可以買到明天的戲票!而 「今天」的戲飛,一律註明為A票、而「明日」則註明為B 票。戲飛票價錢更低於60元。

有舊也有新,有發展商花了超過十年時間在機利士南路、必嘉街、黃埔街、寶其利街及紅磡南路一帶收購了十多幢舊樓,準備重建一個新樓盤,包括九座住宅近三千個單位,建成後紅磡新舊並存,延續這個充滿生命力社區的故事。

Image description 發展商在地盤附近設立一間文物館,收集不少舊日民間日用品,勾起不少兒時回憶。

Image description 紅磡舊區已佇立了一幢幢新型住宅。

文、攝: Alfred S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