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聞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因為政府打算興建新博物館和遷移科學館地點而將會「殺館」,雖然計劃最終仍未定案,但已經引起不少議論。倘若香港文化博物館真的被犧牲,真是愚不可及。遊客來香港就是希望一睹此地的特色,想看看金庸、李小龍、梅艷芳和張國榮的事跡,來香港不吃蛋撻或菠蘿油,難道為了來吃酸菜魚和麻辣雞煲,遊客為何不直往廣州深圳,何須要來香港?
幸好民間還有不少有心人承傳和保留香港文化,繼許多年前某著名酒家推出「金庸宴」,旺角帝京酒店獅房菜亦推出以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為主題的「愛玲宴」,每道菜的靈感均來自張愛玲的作品。張愛玲雖然在上海出生,晚年在美國居住,但一生跟香港淵源甚深,不但在香港大學讀書,更曾在花墟道、加多利山和北角英皇道居住,其作品多次被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傾城之戀》的故事正正發生在上海和香港,淺水灣酒店通往淺水灣之間小路傍有一個小花園,就有不少紀念張氏與香港來港的裝置藝術品。
說回「愛玲宴」,帝京酒店分別於2017年及2020年兩度推出,成為一時佳話。適逢張愛玲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及《金鎖記》出版80周年,由江肇祺師傅領導的獅房菜中廚團隊第三度推出「愛玲宴」,以張氏一生及其作品為主軸,創作了多道別出心裁的菜式。
九道菜式依次為:《第一爐香.小團圓.談吃與畫餅充饑》 冷切牛舌.合肥丸子.胭脂鵝脯;《金鎖記》賽螃毛蟹.蟹油.黑魚子;《傾城之戀》 蘭州蜜瓜.瑤柱.響螺湯;《心經》 禪衣鱈魚.松茸.花椒麵醬;《愛麗絲的食譜》核桃.鮑魚.酥盒;酸梅啫喱;《花凋》 神仙鴨子;《紅玫瑰與白玫瑰》 咖哩.海參.花卷;《小艾》 花膠.櫻桃蕃茄.淮山麵及《怨女》赤豆糕.蓮心粥。
筆者雖然未有拜讀張愛玲的作品,但有幸一嚐愛玲宴九道菜式,以舌尖品嚐其作品留下的韻味,感覺猶如遊歷她一生寫作的心路歷程。「愛玲宴」的特色是廚師將每一道菜連結張氏不同作品,譬如其中一道菜「賽螃毛蟹.蟹油.黑魚子」,就以「金瑣記」主角曹七巧性格橫行無忌,張牙舞爪如毛蟹構思出來。筆者最欣賞是以蜜瓜、瑤柱、響螺、豬筒骨及赤肉餚成的湯羮,味道清甜無比,原來靈感是來自《傾城之戀》故事主角飽經戰火後「難得吃一次蠔湯」,味道上這個湯應該比蠔湯更加鮮味補益。
最巧心思的一道菜首推「核桃.鮑魚.酥盒」,靈感源自張愛玲的朋友愛麗絲送上的食譜,包括核桃雞丁等,鮑魚酥盒造成核桃形狀,外脆內鬆,以此比喻當中盛載張氏對友人的感恩之情。
嚐過「愛玲宴」的九道菜,恍如以舌尖細味張愛玲的作品,每一道菜式像翻開每一個章節,重踏張氏走過的文學足跡,真是欣賞有心人以別出心裁的方式來傳承文化,即使未來沒有博物館也讓我們銘記先輩留下來的瑰寶。
圖、文:Alfred S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