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家居(IKEA)創辦人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早前在瑞典南部斯莫蘭(Småland)的寓所安詳逝世,享年91歲;他為跨國企業家,出版宜家產品目錄,以32種語言印製,在店中免費取閱,全球受眾逾2億人次;讀者或在收拾舊物之時,會發現此一產品目錄。
他在一個農場長大,家境貧困,患有閱讀困難症,讀書時難以集中精神,憑在鄉下售賣火柴及鉛筆賺錢;17歲創立家居用品郵購業務,註冊為IKEA,品牌名稱來自其名字、所在農場Elmtaryd及所在村莊Agunnaryd的首個字母;此後70多年,他將宜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店;分店遍布歐洲、北美、加勒比地區、中東及亞洲29個國家及地區,總銷售額達383億歐羅。
撰寫家具商聖約
家具王國讓他在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上以587億美元位列全球第八名;野心令他酗酒成癮,更沉迷於納粹的法西斯主義多年;終其一生,他都節儉且勤奮,並視之為成功秘訣,出遊時乘搭經濟艙客機,住經濟型酒店,吃廉價飯菜。
他在瑞典有一處莊園,在普羅旺斯有葡萄園;卻在一張紙的正反兩面寫字,視為高管的榜樣;宜家透過荷蘭一家慈善信託機構,由坎普拉德家族所控制,以免讓宜家分拆;1976年,他撰寫一份宣言,題為《一個家具商人的聖約》(The Testament of a Furniture Dealer),以《聖經》的戒律,將簡潔視為美德,視浪費為罪惡;他寄望員工效法「宜家精神」,盡量達至謙遜、整潔而禮貌。
他1953年在阿姆霍特(Almhult)開設陳列室,1958年成為首間宜家商店,由於業績不斷增長,遭競爭對手聯合宜家的供應商抵制,他遂前往波蘭採購原材料及製造產品以削減成本。
上世紀七十年代,宜家在瑞士及加拿大開設門市,1985年美國首間宜家在費城附近開業,踏入2000年,俄羅斯及中國亦開設宜家;1976年,他移居瑞士,1982年將宜家控制權轉移到荷蘭的基金會,2013年,他從宜家國際集團董事會辭職,任命他最小的兒子出任董事長,他的另外兩個兒子也擔任公司要職;他1986年宣布退休,但仍繼續往各地宜家巡視,主導重大決定。
他在2000年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有此說法:「我的任務是為大多數人服務,問題在於如何才可為他們服務呢?我的回答很簡單:要接近普通人,我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員。」他不為人所熟知,世人或可從一本書了解其真實生活,他與巴蒂托雷庫爾(Bertite Torekull)合著《設計引領:宜家的故事》(Leading By Design: The Ikea Story),1999 年出版。他有此說法:宜家之所以成功皆因節儉:在市中心外的便宜土地上建商店;以折扣價購買原材料;盡量減少銷售人員,讓顧客在無壓力之下選購物品;將物品包裝在平板紙箱,讓顧客帶回家按說明書組裝。
斯德哥爾摩報章於1994年在剛去世的瑞典法西斯分子恩格達爾(Per Engdahl)的檔案中,發現坎普拉德的名字,檔案文件顯示他於1942年加入恩格達爾所倡導的納粹運動,出席過會議、籌集過資金、招募過成員;1945年戰爭結束後,他仍與領導人保持密切關係。
一生中最蠢錯誤
雖然瑞典號稱中立,但德軍曾從被佔領的挪威取道經過瑞典,部分瑞典人同情納粹;當他支持德國納粹的消息披露後,猶太團體呼籲抵制宜家;1950年,他寫給恩格達爾的信中,聲稱為當時參與其中感到遺憾;他在給員工的信中承認,納粹活動實為「生命中最遺憾的一部分」、為「一生中最愚蠢的錯誤」;他表示受到二戰前逃離蘇台德區(Sudetenland)的德國祖母影響。
撰文;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