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BY CHRISTOPHER LAI PHOTO BY BEN TAM
Daniel Lee以Yves Klein 藍色打造新的Burberry形象,同樣是高飽和度的色調,說明這時代要突圍,首先要loud。
Celine 2017春夏
文章出版之日,萬眾期待的Daniel Lee Burberry登場之作應該已經在倫敦時裝周展出。在時裝騷前的兩星期,品牌先清洗了社交媒體(典型的Daniel Lee作風),再來發布了全新形象廣告。除了標誌式的倫敦橋和特拉法加廣場背景,還有由archive啟發的字體和戰馬商標(Equestrian Knight Design)——「英」姿煥發、「英」氣十足,Daniel Lee不愧是真.英國人。以上亮點以外,最令人留意的,是他選用Yves Klein blue在全智賢和另一款廣告的字體和商標上,馬上教人想起他在前東家炮製的BV綠。其實,Yves Klein藍色向來深受時裝設計師愛戴,早於Daniel效力時期的Old Celine,Phoebe Philo更直接將《Anthropometry of the Blue Period》圖案印在裙上;而今回這一著轉色漂亮得來,實在意料之內。
BV綠,不但曾出現在衣服上、紙袋上,更曾出現在萬里長城上。
Matthew Blazy上任一年多,舊BV綠未退,但有新BV綠靜靜地出現,更低調更長青更配合集團長期回歸高檔的奢華的路線,且看會否取而代之?
Valentino Pink PP威力延續至今,更應用於品牌全新monogram「Iconographe」之上。
坊間評論認為,Pierpaolo Piccioli執掌以來古典化的歌劇式剪裁輪廓、多元的種族模特兒、繁花似錦的色彩運用,早獲強力肯定,但Pink PP這極端一著,將信息量提煉精簡從而使聲量提高,反而突出了人的本身和衣服的細節。開騷前Zendaya全身粉紅出現,誰還不會將螢光粉紅與Valentino劃上等號(還有大陸那些乘風破浪的姐姐)?而與BV綠一樣,Pink PP飽和度高所以辨識度也高,兩者皆是極不自然的色調令人無法平靜,反映出時代的躁動與不安。
Tiffany blue沒有其他著名珠寶品牌的標誌色般沉重,更容易與年輕人潮流融合。
傳統以來,奢華品牌都鍾情與某一種顏色建立緊密連繫:百多年的Louis Vuitton的imperial saffron(皇家藏紅花,像印度國旗上方的橙黃色)和Hermès的經典橙色、年輕一點的有Prada的粉綠和Miu Miu的蝦肉粉紅;Cartier的復古暗紅外,珠寶品牌偏愛與皇家貴族扯上關係的藍色:Chaumet和Chopard人同此心——年輕一點的Tiffany’s ,用淡一點、清新一點的知更烏藍色,成就了一種甚至比它的珠寶更家傳戶曉的顏色。近年銳意年青化和潮化的Tiffany,將這抹Tiffany blue用於Fendi聯乘系列外,最近又用在Nike Air Force I 40周年的鞋剔上,加上純銀裝飾細節,自然被炒到上天價,也說明了就算打造不到像LV monogram般深入民心的印花,起碼長期投資與一種色彩綁定關係,絕冇蝕底。
換上Maximilian Davis的Ferragamo洗走了老氣橫秋的舊紅色,換上光鮮亮麗的新紅色,更除去了Salvatore的名字,能否成為下一個大翻身的老牌?
現正在巴黎聖羅蘭博物館舉行的《GOLD, Les ors d’Yves Saint Laurent》展覽,細說了金色獨有的時尚美感,也折射出當代設計師用色的初心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