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auld lang syne ?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And surely ye’ll be your pint-stowp !
And surely I’ll be mine …..
在1940年公映的經典愛情片《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中,慧雲李(Vivien Leigh,1913 - 1967)飾演的芭蕾舞蹈員Myra與Robert Taylor扮演英國上尉軍官Roy Cronin在藍橋上邂逅而墮入愛河,一見鍾情的兩人在約會中翩翩起舞,背景音樂《Auld Lang Syne》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詩歌,原文是古蘇格蘭方言,直譯做英文是“old long ago”或“times gone by”,大意為「逝去已久的日子」。這首詩後來被譜了樂曲,除了英文外亦被多國譜上當地語言,在中國則普遍稱為《友誼地久天長》。在西方,人們通常會在除夕演唱這首歌,象徵送走舊年而迎接新年的來臨,有時也會在學校畢業禮或葬禮中作為主題曲,象徵告別或結束的情感。《Auld Lang Syne》曾被不少經典電影引用,可我認為惟有在《魂斷藍橋》中的演繹才最是動人,因它完全體現了電影故事以至慧雲李一生的美麗與哀愁。
慧雲李私人收藏的《亂世佳人》原著, 為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送贈。 估價:5,000 - 7,000英鎊。
今年是慧雲李逝世五十周年,這位絕代佳人曾自言:「我是天蠍座的人,天蠍座的特點是喜歡竭盡全力去做事但卻總是疏忽了自己,這一點真的與我很相像。當我在快樂與痛苦的兩端遊走時,總是很容易感傷哭泣。我繼承了母親的堅強意志與父親的樂觀精神。我既有遵循舊禮又不願過分墨守成規。有時我會選擇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但隱忍也是我的性格。雜糅着來自法國和愛爾蘭約克郡的血統,或許,這就是我。」
慧雲李(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出生於英屬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原名費雯•瑪麗•哈特利(Vivian Mary Hartley),英國電影和舞台劇演員。1935年,慧雲李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欣欣向榮》(Things Are Looking Up) ,1938年前往美國荷里活拍攝電影,憑藉在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飾演的郝思嘉(Scarlett)獲得第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英國女演員。之後慧雲李回到英國發展戲劇。1950年後再次闖蕩荷里活,參演電影《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年憑藉《欲望號街車》獲得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獎,並且於1952年第二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成為第一位由威尼斯影后走向奧斯卡影后的女演員。1953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被稱為英國「奧斯卡」)的英籍女演員,1963年獲得戲劇獎托尼獎最佳女主角獎。疾病成為她一生事業的障礙,1967年7月7日因肺結核在英國倫敦伊頓廣場54號的家中病逝。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亂世佳人》電影劇本,劇組成員給予慧雲李,附帶攝影作品,約1939年。估價:2,500 - 3,500英鎊。《亂世佳人》是美國電影《飄》(Gone With The Wind)的中文譯名,根據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 的同名小說改編。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t O'Hara)由慧雲李扮演,男主角白瑞德(Rhett Butler)由奇勒基寶(Clark Gable)扮演。這部影片獲得了當年的多項奧斯卡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慧雲李憑藉其出色的演技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英國籍的慧雲李原名費雯.瑪麗.哈特利,以驚人的美貌和精湛的演技聞名於世。為了郝思嘉一角,製片商經過漫長的全球試鏡,斥資超過50,000美元。女主角誰屬眾說紛紜,各方討論步入白熱階段。製作人大衛.塞爾茲尼克(David Selznick)最終選用當時名氣不大的慧雲李擔任此角。他最初「對慧雲李的興趣不大⋯⋯她美麗動人,但是看來有點文靜,性情不夠多變,未能演活如此強烈的角色。」然而,拍品當中一個銀製煙盒見證他改變主意的時刻,同時徹底改變了慧雲李將來的演藝事業。
蘇富比英國主席 Harry Dalmeny 表示:「我們很高興有機會探索慧雲李既真實又出人意表的一面。一直以來,我們都被電影中Scarlett與Blanche等女主角形象,混淆她的真實身份。然而這位廣受關注的絕世美人,背後原是位收藏家、藝術贊助人,更是一位愛書之人;不僅演技超群,更是文人雅士、藝術家與美學家。慧雲李的私人收藏不負眾望,她參照電影場景的設計佈置家居,融入畢生在幕前及台上演出所得到的影響和啟發。她的中世紀宅第諾利修道院莊園(Notley Abbey)富莎士比亞風格,如同舞台的延伸。慧雲李逝世五十年後,是次拍賣開啟其個人世界的大門,讓公眾一睹其鮮為人知的真實風采。」
奧古斯塔斯. 約翰(Augustus John)創作的慧雲李肖像,1942年作。 估價:5,000 - 7,000英鎊。
「讓人們哭泣,比讓他們笑要容易得多。」1935年,尚未走紅的慧雲李在評論自己在舞台劇《美德的面具》(The Mask of Virtue)的演出時表示,而這話套用在其情感生活上亦同樣貼切。慧雲李在《亂世佳人》演出的郝思嘉無疑就是這樣的角色,現實裡,慧雲李除了她精湛的演技外,她為愛而甘願拋去所有的執著,亦如出一轍。當慧雲李18歲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小美女了,無論在哪裡,她的美貌總能緊緊抓住大家的眼球,也是在那一年,她結識了大她13歲的律師赫伯特.利.霍爾曼(Herbert.Leigh.Horman),他的成熟穩重讓慧雲李心動,當赫伯特•利•霍爾曼向她求婚時,她幾乎沒有猶豫,後來兩人正式結為夫妻。慧雲李因此輟學,但是婚姻並不能阻止她追求自己的夢想,她渡過了一段無名時期,不過後來她出演話劇《道德的面具》名聲大噪,而後來慧雲李參演了《英格蘭大火記》( Fire Over England),該劇的男主角就是她一直傾心的勞倫斯•奧利弗,該劇停機後,奧利弗經常去她家做客。勞倫斯•奧利弗是英國戲劇舞台上最偉大的莎劇王子,將莎士比亞戲劇進行最成功影像表達的奧斯卡影帝。奧利弗聲名鵲起時,慧雲李還名不見經傳,她狂熱地崇拜著這位舞台上的王子。二人相會於1935年奧利弗主演《皇家劇場》期間,這部戲慧雲李接連看了14遍。她對女伴立下狂熱的誓言:「總有一天我要嫁給這個人!」
赫伯特.利.霍爾曼深愛慧雲李,霍爾曼需要的是一個傳統英國淑女的家庭主婦,這便與費雯麗的藝術追求產生了尖銳的矛盾。隨着慧雲李在坦蕩星途上越走越遠,霍爾曼已逐漸意識到,與她繼續結伴而行是不可能的了:他們不再有共同的生活方向。而當日漸成熟的慧雲李開始感受到偉大愛情的滋味,隨着奧利弗的出現,貌合神離的霍爾曼夫婦的婚姻終於走到了盡頭,二人於1940年8月28日正式離婚。
Vivien Leigh on the set of Caesar and Cleopatra, 1944, Photograph by Cecil Beaton©Sotheby’s Cecil Beaton Studio Archive
霍爾曼選擇放手,然而,在慧雲李的坎坷人生中,霍爾曼卻是相伴她最長久的摯友,他們的友誼堅持到了人生最後一刻;儘管在慧雲李人生戲劇的愛情場景中,霍爾曼只是配角。終其一生,慧雲李都對霍爾曼懷着巨大的歉意和友情。她向他傾訴自己的苦惱和快樂,認真對待他的建議和看法;而在慧雲李最不幸的時刻,霍爾曼也都盡自己所能安慰和幫助她,還經常來陪伴她,直到她離開人世。
大型蝴蝶結吊墜別針,估價:25,000 - 35,000英鎊。蝴蝶結是慧雲李衣飾中常見的圖案。 此大型蝴蝶結吊墜別針創於十九世紀中期,為慧雲李珠寶收藏中的優秀臻品。
1967年5月,當她與邁克爾•雷德格雷夫一起排練愛德華•阿爾比創作的舞台劇《微妙的平衡》的時候,困擾了她超過20年的肺結核復發,在休息了幾周後,看起來已經康復。1967年7月7日晚上,梅里韋爾和往常一樣將她留在家中,外出表演,半夜返回家中的時候發現她已經睡着了。
斯蒂貝爾於1961年設計的粉紅色晚禮服。估價:200 - 300英鎊。 慧雲李熱愛時裝及珠寶,敢於糅合古董珠寶以及新穎的訂製時裝。她於1937年事業初期為英國版《Vogue》擔任模特兒,身穿維克多.斯蒂貝爾(Victor Stiebel)設計的紅色晚禮服配藍綠色輕紗,自始喚起她對時裝的熱忱。她與斯蒂貝爾從此更成為莫逆之交。
30分鐘後(已經是1967年7月8日),梅里韋爾返回到臥室發現慧雲李躺在地板上,已經去世,享年54歲。英國倫敦的所有劇院都熄滅舞台腳燈一分鐘,演員和觀眾一起默哀悼念這位表演藝術家。按她的遺願,死後她的角膜捐獻出來(因感染肺結核而未能如願);遺體火化,將骨灰灑進她生前最喜愛的小湖裡;自己收藏的名畫德加的《浴女》贈給前夫勞倫斯.奧利弗。
倫敦蘇富比9月26日呈獻
《亂世佳人》傳奇影星慧雲李私人收藏拍賣
拍賣日期:9月26日
精選拍品預展:7月11日至8月11日
所有拍品預展:9月22日起展出
地點:倫敦蘇富比,34-35 New Bond Street W1A 2A
*估價不包括買家佣金;成交價包括落槌價與買家佣金,並扣除買家因作出「不可撤銷投標」承諾並成功競投而獲得的報酬補償。
文:Patrick Chiu 圖:Sotheby's、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