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意大利威尼斯,人人皆知她是著名的美麗水鄉。筆者出發到威尼斯前,對她就只有這樣的印象。其實威尼斯不止一個島,除了威尼斯本島,當地還有一群潟湖外島,當中以Murano(穆拉諾島)和Burano(布拉諾島)最著名,分別以玻璃工藝及喱士織品聞名。適逢兩年一度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遊威尼斯點只水鄉風情咁簡單。
撰文、攝影 : 呂喬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鄉,在夕陽斜照下,風景更美。
威尼斯由逾百座小島組成,小島之間沒有行車公路連接,水上巴士是來往各景點的主要交通工具。購買交通卡可於指定時間內無限次搭乘,方便省錢之餘,利用水上巴士遊船河、看美景也可作為行程之一呢。
由本島北面的Fondamente Nove乘水上巴士至Murano,只需10多分鐘。於Murano碼頭一登岸,便可見各家售賣精緻玻璃工藝品的店舖,琳琅滿目。
據說威尼斯的玻璃工業於十三世紀初開始蓬勃發展,工藝技術受到嚴密保護。十三世紀末,當時的威尼斯共和國以擔心製作玻璃的鍋爐爐火易令有大量木屋的威尼斯城發生火災為名,將玻璃工業搬遷到Murano,其實主要是為了監控,例如玻璃工匠不可隨意離開小島。
歷史上專制、高壓的管治,卻令到Murano成為了聞名遐邇的「玻璃島」。島上除了餐廳,幾乎清一色是玻璃小店和藝廊,滿目都是晶瑩的玻璃精品。一般遊客當然不會隨手買入體積與價錢都「份量十足」的大型玻璃藝術品,為留念的話,可以考慮購買小工藝品、動物造型擺設、耳環、頸鏈等,豐儉由人。
除了大型玻璃工藝品, Murano的店舖也售賣不少別致的玻璃精品,造型可愛。
兩間博物館
坦白說,如果無意購買玻璃精品, Murano可能會顯得有點單調,但不妨去參觀玻璃博物館(Museo del Vetro),以另一個角度了解Murano的玻璃製品。博物館於1861年設立,由一世紀至二十世紀的玻璃製品都有收藏。
由Murano乘水上巴士至Burano,需約50多分鐘。兩個小島均面積不大,可同日一併逛完。
當水上巴士慢慢駛近Burano的碼頭,已見彼岸一幢幢色彩繽紛的屋子。以前島上居民大多是漁民,有說為了在天色昏暗或大霧下歸航時方便辨別自己的房子,他們便把屋子外牆髹成不同顏色,漸漸變成小島的特色。
除了彩色屋子,Burano也以喱士織品聞名於世。十五、十六世紀時,威尼斯共和國的總督夫人鍾情於針織喱士,在Burano設立工作坊及聘請專人製作,令喱士工藝在小島蓬勃發展。
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倒台,島上具規模的喱士工作坊隨之消失,喱士工藝變回家庭式作業。後來有年天氣反常,漁民生計大受影響,當局決定在島上復興喱士工藝,1872年成立喱士學校。輝煌過後,1970年學校關閉,針織喱士再次變回家庭式手作。
喱士學校的原址現時是喱士博物館(Museo del Merletto),學校往日重要的文件及繪圖等,都收藏其中,另外展示了各年代的喱士作品,從中可觀看威尼斯及Burano喱士的發展歷史及藝術技巧。
與Murano的玻璃博物館一樣,喱士博物館也設有導賞團,有興趣參加可到官方網頁預約。
水上巴士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可到達各個熱門景點。
有名藝術展
雖然在「彩色島」及「喱士島」的美名下,每年招徠大量遊客,但Burano比商業化的威尼斯本島具有日常生活氣息,在交錯的巷子中會看見當地孩子在玩耍,彩色屋子的窗外晾着一家人的衣服。
每年五六月至十一月期間到訪威尼斯,不可錯過有過百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是世界上地位不凡的藝術盛事之一,奇數年為藝術雙年展,偶數年則是建築雙年展。
今年的第57屆藝術雙年展於5月中開始,至11月26日完結,共有120名藝術家、86個國家獲邀參加。大會一如以往於Giadini及Arsenale設立主要展覽場館,展出大量當代藝術品,數量之多足以令你逛足一整天!筆者一日內逛畢Giadini及Arsenale兩個場地,體力與腦力幾乎耗盡。若你時間充裕又不介意門票貴一點,可以選擇購買48小時有效的門票,時限內可無限次進出場館,時間運用較具彈性。
逾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的作品滙聚一堂固然厲害,但如果大家對當代藝術不算熟悉,可能會覺得以各個國家作為劃分概念的展館更有趣。來自五大洲數十個國家的代表展館分布於Giadini及Arsenale兩地,各具風格,逛一次雙年展,視覺已環遊世界一遍。
在Burano到處可見出售喱士製品的小店。
玻璃博物館所在的Palazzo Giustinian是歷史建築物。
色彩繽紛的屋子外牆是Burano的特色。
在Murano的街頭也可見玻璃藝術裝置。
旅遊資訊
簽證:香港特區護照或BNO,免簽證可逗留90天
交通:香港沒有直航機來回威尼斯,可於米蘭轉乘飛機或火車前往
天氣:冬季不時水浸,故較佳旅遊季節為4至10月
貨幣:1歐羅約兌9.2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