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香港羽毛球運動員李卓耀 放下人設,忠於自我

2025-09-05

Image description

在競技體育的世界裡,人們往往追逐冠軍的榮耀,推崇堅韌不拔的勵志劇本。然而,香港羽毛球運動員李卓耀的故事,卻打破了這種常規敘事。他在成長路上不斷做出毅然抉擇——放棄學業、坦然談放棄、用紋身表達自我。他既懷着奧運金牌夢,又保持着對運動生涯的清醒認知。這位打破運動員刻板印象的選手,究竟有着怎樣獨特的成長軌跡?

TEXT BY MIU LAU  
PHOTO BY BEN TAM  
STYLING BY CHRISTOPHER LAI  
MAKEUP BY KIDD SUN  
WARDROBE BY BALENCIAGA

談及與羽毛球的初次邂逅時,李卓耀笑說在他兩三歲時已經跟着業餘羽毛球員的父親去球場撿球。從揮拍嬉戲到小學時開始系統訓練,他對這項運動的認知逐漸變得清晰,16歲那年,他做了關鍵抉擇:放棄學業,成為全職運動員。他語氣裡沒有絲毫遲疑,「不想兩頭不到岸,讀書讀不好,打球也打不好。」少年的果斷,為他日後敢捨敢得的性格埋下伏筆。

2017年紐西蘭羽球黃金大獎賽奪冠,成為李卓耀職業運動生涯的首個高光時刻。「開心一下子就過了,第二日還要繼續練波。」他輕描淡寫的語氣裡藏着運動員的清醒,皆因冠軍不是終點,而是回歸「上晝三小時、下晝三小時」的日常訓練當中。體能、技術、戰術等日復一日的重複,在他看來和上班無異,只是他選擇用百分百投入去對待這份「工作」。

從輸與挫折中成長

「我覺得輸球才能學到東西,很多反思都源於輸球之後。」李卓耀坦言。對他而言,挫敗從不是絕路,反而是一面鏡子。他曾在世界錦標賽中慘敗,比分懸殊得令人沮喪,讓他情緒跌入谷底,甚至刻意避開教練幾天,只為讓自己靜下來。「我最怕的不是輸,而是無法面對自己的不足。」他語氣堅定,拒絕虛無的安慰,認為「即使差1分都好,結果是輸就是輸,不要再講廢話來安慰我。若要鼓勵的話,一句加油就夠。」

李卓耀直言很多時壓力並不來自對手,而是來自「無信心的自己」。他承認自己是個容易「overthinking」的人,經常懷疑自己,對結果患得患失。對他而言,羽毛球從來不是單純的興趣,而是一份認真的工作,也是一份對自我的肯定。

這幾年他慢慢學會放下人設、放過自己,真正理解什麼叫「忠於自己」。「打球就打球,不要想太多,不要讓輸贏綁住自己。」他重複強調:「雖然很難,但忠於自己,是我最想做到的。」這不只是對運動的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哲學。

儘管不願重蹈那些低潮,他也清楚正是這些經歷,令他學會了臨場的沉着與自省。從前的他會糾結比分、被落後牽動情緒,如今則學會放下輸贏的包袱,專注每一分的當下。「緊張一定有,大比分落後怎麼可能不緊張?但緊張解決不了問題。」他的策略,是「做自己」,把球場當作玩耍的舞台,盡情發揮,讓結果自然水到渠成。

努力忠於自己

或許正因為經歷過那麼多與自己拔河的時刻,李卓耀更渴望用不同方式提醒自己堅持信念,表達真正的自我,左臂上的紋身便是他「跳脫」性格的具象化。在他左臂上的「Have Faith In Yourself」的紋身字樣,源自一段運動生涯的低潮期。「那時候不斷輸波,對自己充滿懷疑,就想紋一個提醒自己的字樣。」他笑着說,紋身需要衝動,深思熟慮反而下不了決心,這也正如他面對外界評價的態度:「你不喜歡我?那就別看。」

這種「叛逆」曾引來外界質疑,但他從未改變。當被問及會否因輿論改變自己時,他直言:「我就是我,為什麼要改變?」在他看來,運動員不必活成「乖乖仔」模樣,忠於自己才是最重要。這種態度延伸到賽場外,近年他嘗試雜誌拍攝、多線曝光,從最初面對鏡頭的「綁手綁腳」到如今的自在,他逐漸接受「運動員也可以有時尚感」——這既是對商業化的適應,也為將來退役之路埋下伏筆。

李卓耀對職業生涯有着清晰的規劃,他坦言每次比賽都要盡全力去爭取獎項與積分,因為每場比賽都是在為退役之路倒數。作為運動員,奪下奧運金牌是他的終極目標所在,他直言:「我想拿奧運金牌,不怕講出來給其他人知道。運動員不追求金牌,還追求什麼?」即便被批評不夠謙遜,他仍堅持:「連講都不敢講,還怎麼去爭取?」當下他的目標簡單直接,在2028年奧運前打好每一場積分賽,用成績換取奧運入場券。

在他想法裡,盡力爭取,並不是盲目的衝得頭破血流,皆因「靈活變通,不行就放棄」才是他對體育精神的獨特解讀。當被問及「堅持不放棄」的傳統定義時,他說:「死撐沒有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永遠比困難多。」他舉例自己曾因狀態差主動停訓一周,「教練會催促,但休息好了才能打出好成績」。在他看來,瞭解自身極限、懂得取捨,遠比盲目堅持更重要。

這種理念貫穿他的人生選擇:放棄學業選羽球,是取捨;輸球後不硬撐,是變通;面對外界期待,不被人設束縛,是忠於自我。他理想的退役後生活很直接,核心卻很簡單,「忠於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

由街坊球場走到世界賽場的李卓耀,用「叛逆」打破了運動員的刻板印象——他承認壓力,卻不被其捆綁;追求成績,卻拒絕活在標籤裡;談奧運夢,也談「放棄不可恥」。或許正如他的紋身,沒有宏大敘事,卻每一筆都刻着「做自己」的真實。在羽球路上,他既是奮力衝刺的競爭者,也是始終清醒的「局外人」。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