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寶收藏界, 有這樣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師——有川一三。最近,他於香港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舉辦「神聖珠寶藝術:追尋永恆之美——有川一三珍藏展品」展覽,讓大眾有機會走進他的珠寶世界,一同探尋珠寶背後的故事與哲理。
TEXT BY MIU LAU PORTRAIT BY BEN TAM
有川一三
佛教思想的啟發
有川一三的收藏之路始於童年。他回憶說:「小時候,母親從事珠寶相關的工作,我看着她處理各種寶石,這種璀璨的美麗深深打動了我。」長大後,他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段經歷對他的人生觀和審美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珠寶是宇宙之美、大地之美,以及人類祈願的體現。在閱讀佛教經典的過程中,我多次看到有關『極樂世界』的描述。根據佛經,佛的淨土是由珍貴的寶石構成的,極樂世界充滿了璀璨的寶石,美麗至極。」在他看來,珠寶不僅僅是一種物質財富,更是一種精神象徵,承載着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嚮往。
後來他在倫敦首次接觸到歷史悠久的珠寶收藏,這成了改變他人生的轉捩點,「在倫敦的一位珠寶商手中,發現了一頂鑲有藍寶石與鑽石的皇冠。我一見鍾情,毫不猶豫地用掉了當時手中一半的資金將它買下。」自此他開始專注於歷史珠寶的收集與研究。「冠冕被視為象徵權力與財富的過時物品,因此乏人問津,也因為如此,許多傑出的作品以合理價格出售。我開始收集冠冕,至今累積了約百多件的珍貴收藏。」
他認為,「珠寶是一種可以通過沉思來領悟真理的藝術形式。帶有歷史的珠寶具有極其重要且深邃的精神內涵,遠超現刻當下打造的精緻珠寶。」這種觀點讓他的收藏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追求,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他希望通過珠寶與觀者分享這份跨越時空的感動。
中國風手鍊,約1925年 Strauss, Allard & Meyer 私人收藏 ,由Albion Art Institute提供 相片: © Nils Herrmann
震撼心靈的美
對於有川一三來說,珠寶不僅僅是華麗的裝飾品,更是承載着「普遍之美」的載體。「無論是來自東方還是西方,人們對美的感知是共通的。真正的美能夠打動人心,讓心靈震撼,這份感動超越了宗教、文化與教義的界線。因此在聖經、可蘭經、佛教經典中,常常可以見到對寶石的讚頌。這種美,觸及的是人類內心深處的真理。」
他舉例說,粒鑲工藝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通過歐洲和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新藝術風格則深受日本審美意識的影響。這種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珠寶藝術在東西方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他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讓觀眾能夠感受到這種跨越文化的美學魅力。
在充滿歷史的珠寶之外,他亦迷上了浮雕(Cameo)與雕刻寶石(Intaglio)這類具有宗教意涵的飾品。「古希臘、羅馬時期,人們常佩戴刻有宙斯、維納斯等神靈形象的戒指或胸針,作為召喚神靈降臨的信物,具有強烈的儀式性意義。」對他而言,收藏的標準不是工藝技術或來源背景,而是那件作品能否震撼了他的心靈。「我並非因為這些飾品的稀有性或歷史背景而收藏它們,而是因為每當與這些作品接觸時,我的心靈會被它們獨有的美深深打動。只要心被觸動,就足夠了。即使後來了解其來歷或創作者,都只是附加價值,最重要是當下那份純粹的感動。」
在有川一三的收藏中,每一件珠寶都曾觸動了他的心靈,而出自19世紀初的「拿破崙浮雕紀念章」(Medallion with cameo portrait of Napoleon I)最讓他印象深刻,「珠寶的歷史也是人類的歷史,這枚浮雕紀念章是拿破崙贈送給印度高級軍官的禮物,以感謝軍官在他被囚禁時的照顧。背面的鷹圖案是拿破崙軍隊的徽章,裝飾在軍團軍旗的頂端。當我見到這枚浮雕紀念章的那一刻,感到無比強烈的震撼。這份充滿歷史情感與象徵意義的禮物,成為我收藏生涯中最重要的寶物。」他強調,雖然他的收藏首要標準是珠寶的美麗,但瞭解其歷史背景則為珠寶增添了壯麗的美感,極大地提升了其魅力。
項鍊或頭飾 ,約1921年 Chaumet 私人收藏,由Albion Art Institute 提供相片: © Nils Herrmann
分享美的感動
近來有川一三在香港珠寶藝術學院舉行展覽,共展出15件珍藏臻品,涵蓋了不同特色風格,包括浮雕和鑲嵌圖案上雕刻的君主肖像,到捕捉大自然之美的冠冕、項鍊及其他珍貴裝飾品,展示寶石的神秘魅力。
展覽共分為兩個主題,首先是探索系列中的精選藏品,包括代表17至19 世紀的雕刻藝術,他介紹道︰「拿破崙曾將人物肖像浮雕贈送給他的下屬、親屬和訪客。此次展出的拿破崙一世浮雕胸針,正是出自當時羅馬著名寶石雕刻家Nicola Morelli之手,採用了專為拿破崙和教皇等傑出人物所使用的獨特技藝製作而成。」第二章則重點圍繞裝飾藝術的作品與設計,包括冠冕、手錶、戒指、手鐲及珍貴的枱鐘,以紀念裝飾藝術的百年風采。展品其中亮點之一是中國風手鍊展現自17世紀以來中國風格圖案設計對裝飾藝術的重要影響力。同場亦帶來了他與珠寶歷史學家Diana Scarisbrick合作撰寫《神聖珠寶藝術:追尋永恆之美》一書,多方面展示他的珠寶世界。
拿破崙一世肖像浮雕胸計,19世紀早期 Nicola Morelli (1771-1838) 私人收藏,由Albion Art Instiurte提供 #/: © Nils Her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