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急速上揚的女指揮家張弦,2007年首次聽她指揮香港管弦樂團時,她已是紐約愛樂的副指揮。八十後的鋼琴家宋思衡,7次獲得國際大賽冠軍,是多元化發展的藝術家,他亦多次在香港登台,直至今年5月他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時,才在星海音樂廳欣賞到他的琴技,當晚的指揮正是張弦。張弦過去亦曾和「廣交」演出過,但和宋思衡攜手這才是首次,而這次合作的成果,可以「張揚炫技,思暢均衡」來概括。
張弦指揮廣州交響樂團的風采。
「張揚炫技」宋思衡
「張揚炫技」說的是宋思衡主導着整個演出的普羅科菲耶夫的C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的表現。這部長近半小時的作品,不僅充滿複雜的節奏,獨奏的鋼琴,大量有如機關槍般的高速度密集式跑句,特別是第二、第三樂章,大量左右手高低音和弦交叉演奏,幾乎用盡大鋼琴整個音域的大跨度奔馳樂句,宋思衡奏來不僅乾淨利落,絕無半點拖泥帶水,但更重要的是,這儘管是一首帶有現代音樂風格的高難度技術作品,但宋思衡的演奏,並沒有跌入將此曲視為是高度敲打式節奏,恍如要將整台大鋼琴拆掉的炫技表演誤區,而是在富有力感的音樂中,奏出基調明朗歡愉的音樂美感;這種美感來自豐富的音樂形象變化,為此產生強大的感染力,因而一曲奏畢,贏來山洪爆發般的掌聲。
最後,宋思衡加奏一曲他自己改編自電影《德黑蘭43》中的主題歌曲《讓愛永存人間》(Une Vie D'amour,Charles Aznavour作曲)的鋼琴曲,充滿激情的樂韻,迎來更熱烈的掌聲,再加奏蕭邦練習曲作品10第四首後,在掌聲仍然熾熱的情況下,結束上半場。
其實當晚「普三鋼協」能掀起熾熱高潮,還在於張弦與樂團能做到幾乎天衣無縫的緊密配合,特別是很多時同樣要「密集」演奏的弦樂,難度不少。當晚「躲在」大鋼琴後面指揮的張弦,將指揮台向左側小提琴組方向傾側約30度,得以與兩組小提琴靠得更為緊密。為此,在她棒下,也就能將這首充滿節奏感的協奏曲的樂思,奏得無比流暢,樂隊與鋼琴獨奏相互間保持着很高的均衡關係。
宋思衡和「廣交」在星海音樂廳演出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思暢均衡」話張弦
事實上「思暢均衡」正好是張弦當晚三首樂曲處理共通之處,無論是開場的羅西尼《威廉.退爾》序曲,還是下半場莫扎特第三十九交響曲,張弦都能將曲中的樂思讓樂團很流暢地、很均衡地演繹出來,而且很能牽引着聽眾的情緒,隨着兩首樂曲的樂思發展而起伏。
《威廉.退爾》序曲四個部分各有鮮明內容,張弦變化豐富的明確指揮動作,便賦予不同的鮮明音樂形象,從樂曲開始大提琴五重奏帶出的黎明情景,到第二部分以鳥叫谷鳴的引子將樂曲帶上首個高潮的暴風雨場面,及接着木管樂器營造的清新田園色彩,由此強烈對照出最後一段奔馬式的英雄凱歌高潮音樂(香港賽馬節目開場曲),全部處理得繪聲繪影,迅即將聽眾的情緒帶動起來,為宋思衡上場演奏的高難度「普三鋼協」作出很好的鋪墊。
至於莫扎特的第三十九交響曲,張弦以充滿陽剛性,明確有力的動作,結合不時出現柔中帶剛的手形變化,將充滿曲中舞蹈性節奏旋律的音樂,處理得充滿生氣,弦樂高度精準的表現,和管樂出色的獨奏片段,更讓人感受到明亮清快,流暢自如的均衡之美。
過往曾多次聽張弦的指揮,她的音樂都能讓人帶着滿足感離場,當晚奏完四個樂章合共約26分鐘的莫扎特後,雖然掌聲熱烈,且沒有停歇跡象,但她卻沒有加奏,或許,她希望大家能帶着莫扎特富有開心能量的音樂回家吧,但那便有點讓人感到恍如一頓大餐之後仍欠了甜品一樣,滿足感仍差了一點點呢!
圖片:廣州交響樂團
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