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oit Guénard,法國人,堪稱港大蟻俠。
他是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 來港約兩年。雖然身高2.03米猶如巨人,卻專門研究微小如塵的螞蟻。「地球上99%的生物,體積都要較人類為小。」他道。
這天見面,滿臉鬍子,身穿恤衫長褲, 下面卻是一對人字拖,非常波希米亞。略略提醒他——是否忘記換鞋?他卻豁達地道:「我是科學家,不是商人。」
撰文:譚淑美
以下,他講解關於螞蟻的一切冷知識。
如問他地球上有多少螞蟻?
他道:「有個很簡單的推算,就是把所有人類的體重加起來,就差不多等於所有螞蟻的重量。」
先由這位蟻俠介紹螞蟻的各種冷知識。
螞蟻存在地球有多長時間?
「約1400萬年。」Benoit道。
地球有多少種螞蟻?
「1.5萬種。」他道,「若連同未記錄在案的,則估計共有2.5萬至3.5萬種。」蟻的生命周期有多長?
「視乎蟻種,但通常體型愈大,就愈長命。一般來說,工蟻可活一至兩年,蟻后則可活上28年。」
普通人看見螞蟻,可能會萌生變態念頭:「我一隻手指就可以捽死你。」但其實,螞蟻對人類是否有好處?
「螞蟻是生態循環的一部分,牠們愛翻滾泥土,令植物根部更容易呼吸。同時,牠們帶養分入泥土,令植物生長得更好。螞蟻亦是捕食者,獵物包括毛蟲,間接可保護植物免被毛蟲吃光。因此,如果你是園丁,最好善待螞蟻。大部分螞蟻都不叮人,除非你對螞蟻過敏,否則蟻是不會致命的。」
螞蟻大力原因
螞蟻的體型可以有多大或多小?
「工蟻小至1.5毫米,大至3.5厘米。蟻后則可長至10至12厘米。有一種已滅絕的蟻后可長至15厘米——牠們在4千萬年前已滅絕。」
紅足穴螞蟻(Foamy Ant)是香港有紀錄的體型最大的螞蟻,工蟻每隻長達2.5厘米。牠們另譯作「泡沫螞蟻」,這名字更傳神,因牠們在遇襲時會分泌泡沫。
又有一種黃猄蟻(Weaver Ant)在香港出沒,農民更發明「螞蟻上樹」的天然務農法。「牠們是廣東品種,農民把這種蟻放上橙樹,去抵抗其他昆蟲,已有3000年歷史了。」
有害人的螞蟻嗎?
「紅火蟻吧,牠們也在香港出沒。除刺人外,還會造成環境破壞。但牠們是蟻類的少數,絕大部分的螞蟻對環境是有利的。」
看動物紀錄片,昆蟲可提起較自己體重重很多倍的物件,螞蟻是否自然界的大力士?
「對,牠們可提起較自己體重多40倍的物件,以人類體型去計,如果你有50公斤體重,就可以提起2000公斤的重物。」他道,「主要原因是牠們有外骨骼,而人類的骨骼則被肌肉覆蓋。外骨骼構造令螞蟻的力氣大增。」
他說有兩種螞蟻都是「大力士」,其一是切葉蟻(Leaf-cutter Ant)。
「牠們送樹葉入巢穴,並發展出一套農業系統。」切葉蟻是動物紀錄片的熱門題材,成千上萬隻切葉蟻在樹林中走來走去,來回搬碎葉,但牠們不吃樹葉,而是把樹葉弄成糊狀,從中「耕種」真菌,這些真菌才是切葉蟻的糧食。
此乃全港最大的螞蟻, 名為紅足穴螞蟻,又稱為泡沬螞蟻。(受訪者圖片)
雄蟻都很愚蠢
紀錄片往往描述切葉蟻是聰明的生物。牠們是有腦袋的嗎?
「螞蟻是有腦袋,但不算是智慧!哈哈!」他大笑,「我會形容這是模式化的行為,一種適應環境的行為。」
第二種是上述的黃猄蟻,同樣力大無窮。
「牠們會吐絲,利用絲將樹葉編織成一個個葉球,體積大到恍如足球。這葉球是牠們的棲息之地,可避過獵食者,又可以遮風擋雨。地球很多生物都受環境影響,但螞蟻甚懂得透過改造環境去改善生活。」他愈說愈像螞蟻的忠實fans。
螞蟻生態,最令人感興趣的是蟻后。然而,每個蟻群,未必只有一隻蟻后。
「有些只有一隻,有些有數百隻以至千隻。紅火蟻有逾千隻蟻后,這就是牠們難以消除的原因。每個社群,你只要殺死那隻蟻后,就可以滅掉整個蟻群。此外,有數種蟻類,完全沒有蟻后,牠們懂得自我複製。」
至於工蟻,原來全是「女人」。
「蟻的社會由雌性做主導,雄蟻的作用只是生仔,牠們看起來跟其他工蟻很不同,譬如有翅膀,頭部很小——在大自然,頭小表示蠢,所以雄蟻其實都很蠢。」
蟻后如何在芸芸雌蟻中突圍而出?
「這取決於幼蟲時期,誰獲得最多的營養,就會變成蟻后。」他道。
另外,蟻后亦有翅膀,他捎來一個標本,看起來有點像蒼蠅。
蟻后長翅膀有何好處?
他說:「好像商人遇到競爭者,就飛去別處建立據點,蟻后亦一樣。」
法國蟻與香港蟻有什麼不同?「法國的螞蟻多生活在地下,香港則有很多蟻住在樹上。」
他來自法國,最近獲邀在法國五月舉辦工作坊。(受訪者圖片)
家養千隻蟑螂
講完螞蟻,Benoit講自己的故事。
他來自法國的布列塔尼,來港兩年,此前他在日本沖繩做博士生研究員。
「我看到港大貼招聘廣告請人,因此就來申請工作。」他道。
現時他跟來自沖繩的太太定居香港, 這個暑假他們亦會回到沖繩。
對於香港,他道:「香港是個昂貴的城市,但亦有很多機會。」
爸爸是植物學家,有其父必有其子,啟發他對大自然的好奇。「最記得他教我分辨蘑菇,什麼是有毒,什麼可以吃進肚子。」爸爸在屋中放滿不同植物,他小時候的房間則放滿昆蟲——標本與不停蠕動的活昆蟲。
這些昆蟲就像他的寵物。「對,但其實我還有貓。」他吃吃笑道。
其中有種寶貝是蟑螂。「那時,我大概有1000隻活蟑螂,當然我把牠們放在玻璃缸之中。」此外,他還有甲蟲等等。「我可以從中觀賞牠們的習性,很有趣的。我的貓也很喜歡看牠們。」
有沒有發生過意外?
「當然有啦!」他帶點神秘道。
那是一次「周身蟻」的意外。
「那時我大概17至18歲。有一晚,我去完派對回來,把房間的燈開了,發現玻璃缸全翻倒了!原來我的貓在搗亂,那些蟑螂四散,周圍爬行!而我則因為喝醉了,就想:哎吔,明天才算吧!」
然後,他倒頭大睡。一覺醒來,雖然昆蟲在他身體周圍橫行,但他說:「我的皮膚沒有問題呀!」
「接着的數月,這些蟑螂仍不斷在我的房間內出沒——但其實牠們跟在香港找到的蟑螂是不一樣的,牠們體型更大,可達8至9厘米,名為馬達加斯加發聲蟑螂(Madagascar Hissing Cockroach)。」
體型更大,更嘔心吧!
直至他長大後,開始跟女孩子拍拖,就再沒有將昆蟲當成寵物小精靈捉入家中。「我覺得女孩子不太喜歡昆蟲!」他笑道。
他常到不同地方捉蟻,圖為他今年5月曾到雲南。(受訪者圖片)
解開蜘蛛之謎
正如螞蟻為適應環境而活,他也為適應與女孩子拍拖而把蟲蟲放回研究室。現時他在香港的家也沒有這些「恐怖寵物」。
不過,偶然,蟑螂還是會送上門——牠們又名香港生命力最旺盛的「小強」。
「我太太很不喜歡牠們,叫我來捉,我就會捉牠們,然後放牠們走。」
對了,他是徒手捉的。
望着記者想吐的表情,他急得如熱鑊上的螞蟻說:「其實牠們很清潔的!牠們既不咬人亦不刺人,人類對於蟑螂的恐懼,完全是非理性的!蟑螂在自然界是比較清潔的生物。」
最後的問題,荷里活有不少英雄電影,如蜘蛛俠被蜘蛛咬到而擁有超能力,在現實世界有沒有可能發生?
「沒有可能!」他爽快地否定。
「昆蟲跟人類的距離太遠了,兩者的基因根本不能互相配合。譬如是疾病的傳播, 我們會因哺乳類動物得到某種疾病而被傳播到自身。但我們不會從病倒的昆蟲得到相同疾病。像蚊子,牠們只是充當病毒媒介的角色,牠們不會染病,牠們攜帶的只是令哺乳類動物生病的病毒。《蜘蛛俠》終究只是科幻小說罷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蜘蛛不是昆蟲。」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