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港版環保少女關穎琪 從聯合國氣候峰會帶回種子

2020-01-22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深遠,近年亞洲多個城市包括香港頻頻面對颱風、水浸、溫度飆升等災害,危害居民的生命健康。

低碳想創坊項目主任關穎琪(Tina)去年以聯合國官方觀察員身份參與第25屆聯合國氣候峰會(簡稱COP25),與世界各地年輕人一起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共謀對策,將香港年輕人對氣候變化的寄望帶到國際,亦把所見所聞帶回香港。

她期望用行動發揮影響力,凝聚香港年輕人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倡導政府採取更有力的氣候政策和措施去推廣可再生能源和減少環境污染,在香港撒下更多關注氣候和保護地球的種子。

「全球暖化議題對許多香港人而言,感覺遙遠。」在求學時期,Tina已經聽過氣候變化,由於香港不像南美地區頻繁飽受極端天氣帶來的直接禍害,這個議題時常被人忽略。「可是氣溫上升會逐漸影響地球,近年多了颱風,以前香港冬天寒冷,現在每年最寒冷日子僅一兩天。」

她自幼與大自然結下不解緣,小時候父母經常帶Tina和妹妹行山。「幾乎每月行一次山,平均走四五小時,足跡遍及獅子山、港島區的山。」父母不鼓吹物質生活,從不溺愛女兒,平日也很少買玩具、禮物給她們,更甚少逛商場。

「受家庭環境影響,我認為不需要太多物質,以前也沒有零用錢,見到吸引的東西,第一時間會想家中有沒有同類型產品,才決定需不需要買。」

Image description 低碳想創坊項目主任關穎琪支持極簡主義,捨棄生活中不必要的物質。(吳楚勤攝)

中學時代,她選修地理、化學及生物等有興趣的學科,同時參與香港青年獎勵計劃學習其他技能。「我選擇了野外鍛煉,當時我讀女校,與七八個同學一組,行了四五次山,每天行7小時,行山外還要做project,計算行山途中橋的數目及作用,最後是三日兩夜露營。」

她最難忘背着許多露營物品、煮食用具及食物上山,並要構思餐單。「當時規定不能帶罐頭或即食食物,一定要新鮮製作。如何保鮮才最難,我們要用冰包裹着肉,烹調方面選擇用煎,因為時間快及不需要調味,然後煮飯,又煲了薯仔番茄湯。不過最困難是拿上山的物資要通通帶走,離開時已很疲累,加上餘下不少剩食,都幾大挑戰!」

及後Tina在大學主修環境科學與管理,畢業後投身有關環境研究的工作,於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擔任研究助理,參與為期兩年的都市樹木研究項目,專門研究香港市區樹木的原生及外來品種的不同之處,從而啟發她其後想了解更多氣候轉變帶來的日常生活影響。

「當時主要在香港不同公共位置,譬如大小型公園、行人路等,研究都市樹木來源究竟屬本土抑或外地。因為進口外來植物時,有可能把昆蟲一併帶來,加上外來植物競爭性大,與本土植物爭養分,容易侵蝕本地植物及影響生態系統,因而想提倡多種植本地植物。」

另外,她定期到不同中學推廣樹木知識,又帶中學生實地考察,增加年輕人對樹木的好奇和興趣。

Image description 關穎琪(中)去年參加西班牙馬德里聯合國氣候峰會。(受訪者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關穎琪(藍箭嘴)向聯合國氣候組秘書Patricia Espinosa(黃箭嘴)發問及表達意見。(受訪者圖片)

到氣候大會取經

一年前,Tina加入專門推動年輕人對氣候議題認識的低碳想創坊擔任項目主任,因之前的工作經驗,她負責針對中學生的樹木導賞團計劃。「近年香港颱風增加,導致許多樹木倒塌,我們很想提倡更多人認識樹木及風險管理,而樹木導賞團是實地視察一些地區樹木的健康狀況、評估塌樹風險,然後把建議發給當區區議會跟進。另外想引起更多中學生的興趣,在未來職業道路選擇上會以樹藝師為發展方向,畢竟香港這類人才不足。」

她希望培育有志對抗氣候變化及創業的有心人發揮創意,提出綠色初創提案,達致減碳和可持續發展。「例如做環保酵素、弄循環再造家具。」她亦三度參與政府舉辦的長遠減碳策略諮詢會。

自2009年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和氣候公約成員國代表確認年輕人是氣候大會的觀察員類別(簡稱YOUNGO)。去年12月,Tina與同事以YOUNGO成員身份參加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COP25。「活動兩星期,全港僅10人參加會議,包括我們一行4人青年代表團出席會議。」

在各國政要和決策者會晤磋商時,YOUNGO就在會場組織不同主題的工作坊和交流活動。Tina介紹:「會議時間朝九晚六,我9時到達會場,其中一部分是COY(Conference of Youth),有不同工作坊和會議,我通常選較多交流的活動。最難忘是向Patricia Espinosa(聯合國氣候組織秘書)發問關於航空運輸界的減碳排放策略,以及聯合國怎麼將青少年的聲音放在政策內,她聽完逐一解答。」

在COP25舉行期間,場外有不同組織抗議。「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青年組織,因為日本過往一直依賴核能發電,但大地震後關閉核電廠,增建燃煤發電廠,造成空氣污染,所以他們出來抗議,很斯文,不算激烈,主要用橫額及吉祥物,當天看見3個作比卡超裝扮的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日本青年組織亦向Tina提到,他們的核電廠有確實的關閉期限,亦有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即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要求大組織或銀行披露氣候相關的財務投資資訊。「類似現時的黃色經濟圈,這個綠色經濟圈讓人知道哪些企業關注環保,支持氣候變化相關工作,但香港真的很少人討論。」

Image description 關穎琪(箭嘴)致力推動青年關注氣候變化,於工作坊分享經驗。(受訪者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關穎琪自小喜歡大自然和行山,圖為她中學去露營時攝。(受訪者圖片)

本地人關注不足

比起亞洲城市的青年氣候行動者,她認為香港年輕人就應對氣候變化的發聲和行動很少。去年9月,她參加在中環舉行的「Fridays For Future」,這是由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於2018年8月開始發起的罷課運動,吸引世界各地學生響應,目的是引起各國政府對氣候災害的正視。「我由中環遊行到西環,很少見到亞洲臉孔,參加者是外國人和國際學校學生,可見香港人甚少留意氣候變化,或者無人知香港舉行這活動。」

眼見多個亞洲國家已有LOCY(Local Conference of Youth),Tina期望香港也有一個專門關注氣候變化的青年群體。

她去年認識了「世界地球日」的行動召集人Nick Nuttall,他表示將設計一個網站,以地圖形式記載各地的行動。

在4月的「世界地球日」將有亞洲氣候大巡行,中日台韓會高舉同一口號,「台灣很積極,過去以單車遊行方式鼓勵人使用單車,亦有30多間銀行承諾不再投資任何燃煤廠,這都值得香港學習。其實氣候變化對香港影響最大的是島嶼,特別是大澳有很多水上棚屋,每逢颱風暴雨都水浸。」Tina認為不同人都可盡一分力減碳。「別太着重物質生活,簡單如減少購物,已可減少產品製造過程的碳排放。」

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巴黎協議》,訂下2030年人均碳排放量減至2公噸的目標。低碳想創坊2018年發表報告《巴黎協議監察計劃》,由高至低以A到F打分,本港整體表現僅獲C–,最差一項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只有E+。

Tina希望繼續推廣可再生能源。「我們推行一項賽馬會太陽能關懷計劃,讓10個非政府組織免費安裝太陽能板,生產電力,並以高於一般電費的價格售予電力公司,吸引更多人安裝和推廣潔淨能源。另積極舉辦社區工作坊,推出太陽能產品如風扇、充電器,市民日常生活可用,便不覺得再生能源是很遙遠的事。」

關穎琪小檔案

年齡:25歲

出生地點:香港

家庭狀況:父母及一妹

學歷:香港城市大學環境科學與管理榮譽學士

撰文 : 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關穎琪於聯合國氣候峰會獲得難能可貴的知識和經驗。(受訪者圖片)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