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港逾十年的潘雅德(Arthur de Villepin)父親是赫赫有名的前法國總理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潘雅德來港後開始經營紅酒及藝術等生意。這個藝術三月遇上了疫情遍全球,Art Basel及一眾國際畫廊的展覽都打退堂鼓了,只有他與父親合作,用上家族名字的Villepin Gallery帶來趙無極作品,如期開幕。
TEXT BY 何兆彬
怎跟藝術家說話
「我做過很多不同的事情,它們都引導我去做同一事件:開一間畫廊。」Arthur:「藝術一直在我家裡出現,只是我一直沒有想好怎樣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去年,我搞清楚了一切。我了解大家期待藝術界出現一些與別不同的東西,而不只是又一個新畫廊而已。」Arthur嘴吧吐出一口濃濃法國口音的英語,他從小周遊列國,「我在海外長大,這對我成為今天的我, 影響至大。我常用海外的角度看法國。」
約2008年他來到香港,開始做起生意,同時發現香港人接觸藝術,跟他的態度不同,「從小開始,我會由創作角度去接觸、去認識、了解藝術家,去藝術家工作室,跟藝術家建立關係,但來到香港,藝術都像是在談怎去賣畫。」都是投資角度?「對,是投資。如果我能在香港做點什麼,也許我可以分享一下。我想成為藝術家與藏家之間的橋樑。」
幼承庭訓,Arthur從小學懂了怎跟藝術家相處,「例如趙無極,你該跟他們說什麼?總不能說:『啊,這幅真漂亮!』我父親總是很直率的說:『啊,這幅是狗屎!』而藝術家其實喜歡鮮明個性的人,我後來就學懂了,是可以這樣做的啊。」
在趙無極畫室玩耍
在香港十多年,他一邊做生意,一邊認識本地的家族、 藏家,甚至是一些公司,Arthur說,畫廊最寶貴的關係網、藏家名單因此形成了,「也因為我父親的關係,過去十六年我們的圈子裡,已建立一個不錯的網絡。藝術愛好者、外行人(Amateur),這些人都是我們在尋找的。我們更想找的,是新的藏家。」開闢新客戶,讓他們了解怎樣進入藝術圈,該相信那些人,「我們想做嚮導的角色,跟他們建立長久的關係。我們想將藝術家成為畫廊價值的核心,建立長久關係。」
說到跟藝術家關係深厚,Villepin一家跟藝術圈關係深厚,首展展出的法藉華裔抽象大師趙無極,去世前與父親Dominique友誼深厚,「我最記得他喜歡美酒!之前我對中國文化了解不深,後來才明白,中國人總愛『乾杯!乾杯!』。我記得第一次,他剛好坐了在我旁邊,我知道他喜歡威士忌,那晚我就一直叫他做威士忌,哈哈!」當年Arthur年紀還小,但感受到趙無極熱愛生命,「他的人是多麼愉悅,同時,他又多麼認真!我記得有天午餐時份,我們去他工作室,他正畫水彩。當時我們是孩子,就在工作室笑鬧,我記得他回過頭來說:No,No,我們才知道這刻他是認真的。」Arthur常在旁看他繪畫,形容大師永遠畫得明確,像心中有算術,「他繪畫好像知道2+2=4一樣,當年我什麼都不明白,後來才知道他就像在翻譯一些你看不懂的東西,投射大自然、天空在畫面上,那些本來我們沒法看到,都是他的追求。」
一年兩展 展期半年
因為出現了開畫廊的想法,有天Arthur就打給了父親,「我們常念念有辭,說要做點什麼。」他形容父親從政很熱血,一做多年,已沒有需要再證明自己,跟他提出開畫廊,「他說:『我很高興能參與這個冒險之旅。』是我推動他參與,說不如我們一起做點比我們更大的事情吧!做一點與別不同的東西!他聽後感到很刺激。資料搜集是他的強項,他又幫忙聯絡畫家。
Arthur在荷李活道找了一個三層舖面,畫廊的室內設計會像一個家,舒適為上。因為要深入,一年只做兩個展覽,每個展覽展期達半年,「我們不想呈獻太多藝術家,而是要做得更深入。」
展出的作畫,部分是Villepin家族私人珍藏,「當中有不少背後故事,例如畫作是怎樣得來的,有的本來是一份禮物。我們也會展出趙無極的畫架,是特別從他的工作室中搬來的,上面的顏料到了今天仍然殘留。這樣的展出,本來是在博物館才看到的。」
Villepin首展:《友誼與融合》
呈獻趙無極作品
展期:即日起至2020年9月
地點:Villepin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53至55號地下至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