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少年得志大不幸

2015-01-19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雖嫌陳腔濫調,卻是金石良言。小時了了的孔融,以「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回贈輕貶他的陳韙,令眾人對他的才智刮目相看,但他長大後,的確沒什麼大不了的成就。

許多神童或年紀輕輕便露頭角的少年,都際遇相同。反而「十有五而志於學」的孔子,卻成為萬世師表。

今人都忘記了古人有句「少年得志大不幸」。在足球員身上,找到不少例子。有研究指出,人類的神經線發展(neurological development),95%在七至十一歲之間完成,即是說,一個球員的「智能」(intelligence)──包括閱讀球賽的能力、應變速度等等──都在那四年間完成了。到了十六七歲時,身體發育初步完畢,有天分的足球員便會這個時間顯露鋒芒。

可是,有多少這類少年得志的天才球星,在往後的十多二十年,能取得震古礫今的成就呢?

Image description C朗初到曼聯,被視為朗尼的「二步針」,為了爭一口氣,C朗努力訓練,艱苦的健身,反覆磨練射術,成為今日的球王。

扭轉乾坤

就拿當今兩大球王C朗與美斯為例。C朗2003年轉會曼聯,代替剛離隊的碧咸。那時,他在曼聯的鋒頭遠遠及不上2004年加盟的朗尼。

朗尼2002年10月以愛華頓球員的身份,在對阿仙奴的比賽中,禁區外遠射入網,贏了那場比賽,隨即聲名鵲起。接着,他入選英格蘭國家隊,在2004歐洲盃中技驚四座,被譽為另一個「英格蘭新希望」。

那些年,C朗只被視為朗尼的「二步針」(sidekick)。他盤扭太多,浪射太多,未能適應體力化、速度高、天氣差的英超聯賽,要代替碧咸,簡直是妄想。當時,朗尼才是扭轉乾坤的天才,C朗不是,部分極端的球迷甚至認為費爵爺入錯貨。

可是,在2004-6年兩季間,C朗整個人變了。一年暑假結束,球員返球會報到時,加利.尼維利驚愕地發覺C朗竟然像個「拳擊手」,上身肌肉結實如鐵。反之,朗尼歇暑後卻臃腫了。C朗跑得快了,盤扭減少了,被對方球員搶去足球後,不再只攤開雙手問蒼天或向球證投訴,而是疾追對方球員,他的射門亦準確了。短短兩年間,C朗不斷進步,開始顯露球王的風範。反之,朗尼繼續享受球迷的崇拜、傳媒的吹捧,實際上,他的體格和球技,再無進步。

為什麼會這樣?理由很簡單,自戀的C朗不甘被傳媒和球迷嘲笑他及不上碧咸,更及不上朗尼。為了證明自己,他更努力訓練,艱苦的健身,反覆磨練射術。

大器晚成

加盟了皇家馬德里後,C朗又給當年的美斯比下去, 他無法獨佔「最佳球員」的花魁。每一次C朗遇到挑戰,遭比下去,他都會艱苦求突破,終於成為今天世界最強。他在曼聯趕過了朗尼,在西班牙超越了美斯,他不是小時了了,卻大器晚成。對C朗來說,少年失意是大確幸。

小時了了的朗尼,卻醜聞纏身,又和費爵爺鬥氣,終於達不到C朗的高度和水平。在英格蘭國家隊中,總是無法再回到2004年時的水平。無他,少年得志,他覺得自己已經是最強,不用再艱苦求進,以致後來即使肯艱苦,已錯過了時機,無法進步了。今天,C朗價值至少1億英鎊,朗尼呢?有沒有4000萬英鎊亦成疑問。

足球員要有大成就,切勿祈求少年得志。相反,少年時阻險愈多,困厄愈大,便愈好。美斯是另一個好例子。十一歲時,他的成長荷爾蒙出了問題,球會沒錢醫治他,要把他賣走,卻沒有南美球會肯冒那個風險,幸好巴塞隆拿收購了他。你可以想像他少年時如何憂心忡忡,寢食難安?起初,因為辦理證件的麻煩,巴塞幾乎放棄收購。正是這段艱難日子,磨練了美斯應付逆境的能力和堅忍的性格,再加上運氣,美斯碰到領隊季迪奧拿重用他,終成一代球王。

除了C朗、美斯外,類似的故事多不勝數。你知道米高佐頓十七歲時曾被認為不夠好(not good enough)當職業籃球員嗎?正是曾遭白眼,米高佐頓終發奮圖強,苦練絕技,成籃球之神。反之,一出道即小時了了的老虎活士,如今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