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版畫展覽(即日起至3月17日)
來自法國的Marie與拍檔在上環開設畫廊La Gallerie只有數月,這次找來在英國專門經營版畫的Frederick Mulder 總監Anne來港任嘉賓策展人,為我們帶來畢卡索生平其中一些最精采的版畫。價格較親民,適合年輕藏家,這很可能是你第一張畢卡索。
30年代版畫
此四幅《S u i t e Vollard》作品,構圖題目十分相似,只是採用的版畫技術都有不同,最珍貴的是使用 Acquatint(飛塵法)的一幅(右上)。
去年受邀,往倫敦參加LONDON MASTERPIECE,入門沒多久就被Frederick Mulder 展出的畫作吸引,他們專門經營Picasso、Matisse及Munch等的版畫,藏品的水平非常高,而且價格十分之合理。今回來港與La Gallerie合作,一入門,首先被一列畢卡索相片吸引住。再往裡走,牆上盡是Picasso的版畫,不少都是精品,Anne給我介紹:「《Suite Vollard》是畢卡索在1930-37年創作的版畫,當年他受到出版商Ambroise Vollard委約,總共製作了逾30,000張版畫。唯1939年Vollard車禍去世,這個工作室及裡面的畫作,就一直封存,直至十幾年後,版畫代理商Henri Petiet把它們一次過收購起來,這批版畫才重見天日。」
如果是畢卡索畫迷,見這系列作品大概會愛得癡迷,因為它們正值畫家新古典時期,畫作之中用上大量希臘神畫作題目,它經常把自己畫成米諾陶洛斯人身牛頭怪(Minotour),畫入畫中,與愛人共處,或與別人惡鬥。版畫畫風因使用技巧而定, 當中有蝕刻(Etching,使用磷酸腐蝕來製版)、Engraving (鐫版術)、Dry Point(直刻法)、Acquatint(飛塵法)等等。這些畫作,製作距今七十多年前,今次才第一次上框。
非常飛塵法
要看畢卡索的流俐筆法,當然看蝕刻,因為它是以蠟先塗在版面,形成防蝕膜,再以刻針在版面作畫,印出來線條飛舞瀟灑。直刻法、鐫版術都較直接,線條力度較強,Acquatint (飛塵法)則是最高級的技法,畫家利用松香粉的抗酸性、受熱後黏附在銅版上的特點,經腐蝕後,印後的版畫,有由細點組成的畫面和色塊,當中富有變化,明明是版畫,但它不只是線條,而富有深度和油墨變化。當中展出四幅構圖大致相同的《抱着白鴿的小女孩領着瞎眼的米諾陶洛斯》(其中一幅實為抱着鮮花),當中兩幅用上直刻法,一幅用上蝕刻,還有一幅用上飛塵法,盡顯畢卡索當年創作之旺盛,及對各種技法的深刻認識。Anne解釋,由於飛塵法每幅的效果俱不同,保存下來又品相各異,展覽當中的這一幅,的確是精品之中的精品,難怪身價過百萬。(其餘三幅各售二十多至三萬多萬不等)
這批畫作,當中以兩種度製作,小的各製260張版,大的只製50張,再各印100張。由於它們重現天日後,畢卡索才在上面簽名,但他又不是每張都簽,因此珍貴度各有不同。同樣珍貴有一套六張畫家於1953年創作的雕刻版畫,描繪的是Maurice Toesca六個短篇故事《Les Six Contes Fantasques》,「他以刻刀直接在印版上雕刻,當年共只印製了三套。」
鎮店之寶油氈浮雕版畫
《Portrait de Jacqueline de Face. I》(1961)
《Faunes et Chèvre》(1959)
《Tete de chevre de profil》 也有展出畢卡索的瓷器,作 品之中,是當年與他一起生 活的山羊Esmeralda。
更難得一見, 是大畫家於5 0 年代創作的油氈浮雕版畫(Linocut)。此技法在畢卡索以前少人重視,因為難度高。展出包括《Portrait de Jacqueline de Face. I》(1961,印量50),畫風滲入點點非洲木刻及立體主義風格,及用上五種顏色、六塊印版的《Le vieux Bouffon》(1963,印量160)。同樣珍貴,有掛正畫廊門口的鎮店之寶《Faunes et Chèvre》(1959),畫風充滿童趣,天真自然,但同時套上四種顏色,技巧甚高,只印50張,是畫家中晚期難得一見的精品。Anne:「據記述,雖然製作繁複,但畢卡索永遠對製作過程, 印成的畫面了解於胸。而Linocut(油氈浮雕版畫)這技法,在他之後也沒有人能夠超越。」至於畫價,Anne說畢卡索的油畫價錢十分高昂,隨便都過百萬英鎊,「而且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呢。版畫適合年輕收藏家,因為價格較易負擔,而且穩定, 也很難出現膺品,因為所需的技巧太高了。」
文:何兆彬 圖:Ben Tam(人物)
來自英國的策展人Anne-Francoise Gavanon(左)及畫廊主人Marie-Florence G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