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將它們感受到的光,轉化成為神經訊號。訊號被視網膜上其他的神經細胞處理後,演化為動作電位,傳到腦中。視網膜像是覆蓋着一個皮球的一片皮,中心有一小點,那是視神經「從腦中延伸出眼球」之處。那裏沒有感光細胞,也就缺乏「吸收光」的能力,我們稱之為「盲點」。從盲點所在之處,往外側(向太陽穴的方向)檢視過去,可見到一個叫「黃斑」的組織。那是眼睛感光最靈敏的地方,也就是視覺功能發揮得最淋漓盡致之處,令我們能「看」得最清晰。「黃斑」的中心叫「中央窩」。當我們在運用視覺「看」之時,眼球常會不自覺地轉動;原因正是為調校眼球的位置,令光線盡量聚焦在中央窩。整體而言,「黃斑」的健康狀況,對我們視覺的優劣程度,舉足輕重。所以,若產生了「黃斑衰退」(Macular Degeneration)的情況,視力會愈來愈差。
黃斑衰退主要分「乾」「濕」兩大類。「乾」的一般成因是「年紀大,機器壞」,乃機能本身的衰敗,與時間(年齡)掛鈎,往往是逐漸而成的。但若受到一些其他外在不良因素影響,「變壞的進展」(退步)可以加劇,令病情更惡化,例如吸煙、高血壓、肥胖、高膽固醇、經常曝露於猛烈陽光中等等。「濕」則是由於有血液滲到「不應該有血液滲到」的地方。前者只能想辦法將其「拖慢」,後者可以有針對性的應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