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Terry Chu朱燕儀:【珠寶有世面】鑽石璀燦 如琢如磨

Terry Chu | 2019-01-18

Image description 典型舊式切割鑽石,顏色、淨度及車工等,都跟現代切割的鑽石有明顯分別。

講到鑽石,今時今日大家都追求完美,手執証書,小心研究每顆鑽石的顏色、淨度,甚至上一次提及的車工,可謂一絲不苟。如果將這些標準放在百多年前的古鑽石來看,絕大部分的古鑽石都肯定「肥佬」!

從事拍賣行業多年的我,處理過無數的古董珠寶,其中鑲嵌的古鑽石,無論外形輪廓,以至顏色、淨度等,都跟大家心目中鑽石的理想形態有分別。簡單而言,我以往常接觸到古董珠寶上的鑽石,顏色都可能在今日的 G 級以下(應該說,通常是 I/J 或以下),淨度不到 VS,車工嗎?更不用說了,肉眼都能看見輪廓比例的瑕疵。你可能會話:「唔會啩,點解嘅?」 其實不難瞭解箇中原因。

Image description 比利時是現今重要鑽石的切割中心,仍然是人手操控,並有很多機械協作。

對鑽石顏色的評級是上世紀中葉才興起的概念,百多年前的人故然沒有要求,亦不懂得追求。至於嚴格的淨度嗎?從前根本未有精確的顯微鏡,單憑肉眼又看不清鑽石內部微小的內含物,所謂「眼不見為乾淨」,只要望見天然鑽石的閃爍光芒,就足以鎮攝衆人的目光。

Image description 仍然人手切割的鑽石,一般於質量及重量都份外驚人,如圖中橢圓形鑽石便重愈 30克拉。

話又說回來,古鑽石當然不可能沒有高品質的貨色,只是在漫長的歲月裡,很多高質的古鑽石往往都被從新打磨切割,通常又是一些顏色淨度都比較一般的古鑽石才得以保持原貌繼續留存,以至造成錯覺而已。不過,古鑽石的確有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就是目視的火彩光芒和比例對稱,相對今時今日切割的鑽石可謂「無得fight」。以現今鑽石評級標準,古鑽石於切割一欄往往只有Fair 或 Good的級別,鮮有達Very Good,更遑論是Excellent的等級。

回想百多年前的工匠只要基本的破刀及磨石盤,要克服鑽石的堅硬結構,將之破開,繼而打磨,根本已經是個接近「不可能的任務」。人所共知,鑽石是人類已知最硬的天然礦物,一般的鐵器鋼具根本無從將其切割。在未有機器及雷射協作之前,經驗的工匠只能跟據鑽石晶體的生長方向,找到特定的劈裂面(cleavage plane)後將之分割破開。換言之,古時要切割鑽石絕不可能隨意而行,要依循晶體結構,未必能顧上如現今切割的細緻角度要求。此外,大家亦可能有所不知,古時的鑽石工匠其實並不一定追求完美的火彩,他們認為晈潔月光最為神聖迷人,故刻意收斂鑽石本來凌厲的光芒,使之與柔和朗月相映照。

Image description 去年十月在戴維科鑽石礦區(Diavik Diamond Mine)挖到的黃鑽石,高5.4公分、寬3.3公分,總重達552克拉,刷新北美洲過去出土鑽石的紀錄。

我親眼看見無數的人客,鑑賞古董珠寶時都會施以現代的標準,尤其會抱怨古鑽石「唔夠閃」,比例外形又奇怪,未能充分展現鑽石應有的熣燦光芒。老實說,每次碰見如此的客人,我都深感無奈。我無意比較古今鑽石切割工藝的優劣,因為每一個時期的切割特色都代表了當代工匠的手藝及智慧,亦是每一個時代人類精神文化的體現:古鑽石柔和內斂的閃光,不規則的外形,表現了我們祖先的閒逸、率性;現代美鑽的閃爍鋒芒,切割細緻,又足見今日的人類力求完美,認真精確的態度。希望下次再鑑賞不同年代切割的鑽石時,你我都可以嘗試感受其代表的時代文明,眼下每一片平整的刻面都是工匠克服大自然力量的表現,同時代表了一代卓越的工藝。

文:Terry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