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Marina:忠於藝術熱愛生活,匠心獨運情繫手作──專訪資深文化專業人士何潘芷慇(Stephanie)

屈家妍(Marina) | 2022-05-06

何潘芷慇(Stephanie)是一位資深的文化專業人士,在策略規劃、制定方針和創意構思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大概約兩年前開始營運IG page @littlecitytales專頁。當時她一直工作於文化藝術界,而開始的契機就是生小朋友之後。但她最初並不是專注做手工藝的,而是主要圍繞自己比較喜歡的項目,例如插花等等。

真正開始轉型去做藝術與工藝美術,是在疫情初始的時候。當時她有了更多時間在家中和小朋友相處。在香港一般的居住環境,並沒有太多小朋友的玩樂空間。所以當時就開始構思有什麼物料可在家裡做些小手工藝。 Stephanie起初仍會用到一些藝術工作坊的材料。不過活動次數更多後,認為可以嘗試用家中物件,並達到廢物利用的效果。她現在專注於使用一些可再生物料,例如廁紙筒、樽、紙盒等等進行創作。

Image description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環保:廉價物料創作無限可能
在創作的過程中,Stephanie會帶出環保元素,她希望家長能夠在能力許可範圍內鼓勵小朋友一同養成回收或減少使用膠袋及膠樽的習慣。經過創作的過程,她發現每一天的垃圾量頗多,有時不為意購買的一條蘿蔔,其實已經可能經過幾層的膠類包裝。所以垃圾量積少成多後,膠類垃圾估的比重會比較多。她希望製造垃圾的每一個人都可以了解如何減少使用及回收,並留意購買的物品有否一些非環保的物料。

Image description

Stephanie的教育理念是希望令更加多人可以了解正確的環保觀念或多一點創造力,令更多人學會廢物利用。她認為有時其實並不需要十分昂貴的物料才可做成美觀的作品,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創作的過程。

「我家裡現在有一大箱的物料,例如有一些清潔過的樽或廁紙卷等。通常會在這箱物料裡拿走各自需要的物料去創作。很多時候小朋友都會自覺地拿走需要的物料。這個情境對於我而言是十分有滿足感的,因為可以看見他們自己探索和構思,從而了解到環保的理念。」

Stephanie建議在家創作的基本材料:
- 熱溶槍
- 界刀
- 小型界紙板墊
- 雙面膠
- 顏料
- 封口膠紙
- 顏色玻璃紙
- 彩色絨毛條
- 廁紙筒、硬卡紙、裝蛋紙皮盒

Image description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談靈感:小朋友是令人驚喜的靈感源泉
最近,Stephanie和小朋友使用廁紙筒創作了雛菊主題的太陽眼鏡。起初的創作想法是想製作一個觀察太陽的單支棒,奈何女兒感覺單支棒不太實用,希望最後改為製作太陽鏡。

「大多情況下,主動提出想法的是小朋友。例如製作燈飾那一次。因為我女兒在晚上比較怕黑,所以會比較喜歡有照明用途的小手作。這些具有照明用途的,都是屬於我女兒的。我兒子也有很多的想法。但在創作過程他也沒有特別要求特定的物料,和他是比較隨意的。」

Image description

Stephanie還稱,因為要把作品張貼於社交平台,為了得到更大的關注度,通常都會對作品圖片進行修葺,「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作品的華麗與否。而是小朋友喜歡或享受創作的過程。」例如可能用一些普通的顏料畫一幅畫,小朋友已經很喜歡。以家長的角度,當中共度的時光與歡樂是最重要的。

那麼,如何增加親子一同創作小手作的樂趣並尋找靈感呢?

Image description

Stephanie認為,基本的物料可于家裡先行準備,例如鉸剪、膠紙或玻璃紙。用一些普通的物料隨意剪接或粘貼,已經能夠令到整個過程愉快。此外,可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網上的小手作或創作網站,以及一些特別節日的特色從而尋找靈感。「我通常都會在相片、故事或書本當中尋找自己或小孩喜歡的主題並轉化為靈感。」

熱熔膠槍是Stephanie最喜歡的工具。Stephanie認為它是萬能的,能把任何物件黏住。她還分享了幾個例子,例如用到一些舊的點心紙皮箱把中間印著叉燒的範圍剪出來。然後再放一些的玻璃紙,比喻叉燒就用紅色玻璃紙,鹹蛋黃就用橙色玻璃紙。

談失敗:失敗是成功創作的必經之路
在Stephanie看來,成功創作的背後是無數次的失敗:「例如上年我運用紙碟和板盒幫一間香港本地公司創作的一個摩天輪。前後嘗試三次才最終成功。第一次的失敗點是蛋盒和蟲因太重沒有黏實而掉落,第二次是摩天輪不能轉動。所以其實表面看似容易,但背後要下很多苦功。」

Stephanie稱當初自己的初心並不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只是純粹想分享一下。不過當受到別人讚賞時,她也會很開心。而Stephanie最希望的,當然是他們親子能享受到當中的過程以及了解如何進行環保。

她還特別提到,有時候小孩經歷失敗過後都會垂頭喪氣,因為他們用了這麼多的時間和心機去製作,結果卻不盡人意。不過她認為這就是人生必須經歷的的一部分。

「就算在其他範疇,例如科學範疇,都是要經過不斷的嘗試、發明或研究。所以我認為失敗是必經的一步。反而每次都順利完成,沒有經過挫折的話,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需要進步和改良的。」

談藝術文化:香港本地藝術家才華橫溢

Stephanie擁有劍橋大學和蘇富比藝術學院的雙碩士學位,一直致力推動亞洲藝術發展,目前亦是信言設計大使和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
近期她看了一些對於市場研究分析的報告,發現香港的收藏家過去幾年對香港本地藝術家的關注和經本地的畫廊購藏都有所增加。她認為這種行為是非常良好的,起碼是疫情期間「不幸中的希望」。

「香港本地其實擁有一群很有天賦的藝術家。在香港從事這個行業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需要承擔工作室的租金,而且並沒有得到很多支持。所以當我看見有更多的收藏家關注本地藝術家時是非常開心的。」

最近兩年,Stephanie有關注幾個香港的藝術家,其中一個就是最近完成了麥理浩徑網上畫展黃進曦。

「我認為他的畫作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香港的品味,而且畫功非常強。國際界的藝術家也有很多是我欣賞的,例如Open Ended的創作者(Mr. Richard Serra)。這位藝術家主要創作一些大型的裝置藝術品,非常宏偉。」

談收藏:要注重自身興趣和對藝術品的感受
在談及收藏的話題時,Stephanie強調,藝術品要尋找自己喜歡的,不要聽到別人認為這個收藏品有升值空間,就去盲目購買。

「最重要是你對這個藝術品有所感受,另外也要做些少資料搜集。例如搜尋該藝術家的背景理念或者背後有否畫廊支持等等,不能完全相信別人的意見。可以多關注香港本地的藝術家,他們大多都是很有潛質和天賦的。無論是比較偏向概念類的或者油畫和比較傳統的水墨,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範疇,所以亦都有很多所謂的選擇。由香港開始我認為是一個比較容易的起點。」

Stephanie本身是讀建築的,不過一年過後發覺自己並不喜歡,所以才轉讀藝術歷史。當時父母問她未來想從事什麼工作,因為藝術歷史行業在香港並不處於非常成熟的階段。但慶倖的是他們都非常支持Stephanie,這是她人生中非常快樂的經驗。

「對於他們而言,建築業是一個非常專業得體的職業。所以當他們支持我讀文化藝術的時候,我頓時感到少了一份擔憂。所以我也不希望我的小朋友有這份擔憂,希望他們可以跟隨自己的想法,也希望他們喜歡藝術文化。而從事藝術文化行業與否就由他們自己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