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就感到候鳥的飛行,很悲壯;飛行千里甚至逾萬公里,南遷北移,年年如斯,尋找「加油站」和養兒育女的基地,我們父母來港都是大遷一次,北京上訪者都是拆遷一次吧!但牠們次年又北回,有時南方北方兩頭空,連牠們自已都無法知道去年的基地今夕是否湮沒,去年無懼風暴,今夕又是否能避過游隼蛇鼠,南來時能避過污染和毒鳥,北回時,途經鄱陽湖及洞庭湖,掠過瓊州海峽、珠江口、長江口、湖南羅霄山脈的千年鳥道......又是否避得過肝腸夾斷的捕鳥器和捕鳥網?
人到中年,我愈發覺,生命的痛苦常不是來自自身,而是來自世界。這件事,多年已放下,只是最近跟隨大埔環保會出海,觀賞燕鷗,且去塔門執垃圾(很得人驚,石灘上都是娃哈哈和康師傅膠瓶),又再勾起這候鳥的事,重覆翻看了多位觀鳥者的blogger,為此我也找了香港觀鳥會燕鷗研究組召集人陳慶麟(Alan Chan),我們可以幫助這些大海為家的海上燕子,做些什麼?
全球有44種燕鷗 (Tern),外號是海上燕子(Sea Swallow),香港發現十二種,其中三種每年五月至九月在本地的「燕鷗島」產卵,它們是香港的夏候鳥,卻無意為香港帶來了極珍貴的我城生態,不能少覷,Alan說,后海灣及西貢一帶,共有大大小小約十個「燕鷗島」,這些看來如一塊秃石的荒島,是數百燕鷗年年長途飛行,到訪香港生活及養兒育女的地方。
我們坐船觀看過牠們後,也是牠們快要南飛的時候,長途兮兮,到較暖的地方度冬。這美麗的海鳥,不孵蛋時大部分生活都在海上,以海為家,十分潚灑; 燕鷗之特別,Alan說,是牠們仍屬於野生的鳥,很天然,在天然的生境的島上生活。
這對比很不天然的我城,卻有熱愛天然生境的十個燕鷗島,卻是很特別。
我掛上的照片,都有不登島的水印,是香港觀鳥會「發明」,鼓勵拍友,不登島其實也拍得超好。我們出海看燕鷗,也依足漁護署的保育建議,在二十米外,看來,我們那天是三十米啊!
秋漸近,十個島上的燕鷗已開始遠行,希望香港人祝福這些困難重重的海鳥,南遷安好。(二之一)
與大自然為伴小貼士:
1:這一天去濕地公園:九月二十八日有一個燕鷗講座
地點:濕地公園放映室
時間:14:30-15:30/
講者:香港觀鳥會燕鷗研究組召集人陳慶麟
https://www.wetlandpark.gov.hk/tc/whatsnew/detail.asp?newsRcID=1095
2:每年32,000公里長征:北極燕鷗(Arctic Tern)是動物界的長途飛行冠軍,根據香港觀鳥會資料,北極燕鷗於夏季深入北極繁殖,七月開始南遷,十一月到達南極,在浮冰區的邊沿度冬,次年三、四月間,再度北回,一年之中可以飛行三萬二千公里以上。令人佩服:
https://www.hkbws.org.hk/archive/groups/Ternsgroup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