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The Social Impact of Design Trust 設計改變社會 資助平台鼓勵創意研究

2017-09-11

Image description 信言設計大使(Design Trust)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姚嘉珊(Marisa Yiu),推動這個設計專案平台不遺餘力,希望為城市發展提供正面影響。

在一般人心目中,設計二字只不過是包裝的代名詞,是一種商業手段去讓商品或服務速銷而已。事實上,香港有不少創意界別的有心人,認為設計可以改善生活,影響公共政策,讓我們活在更理想的生活空間之中。

有留意設計界消息的讀者,應該聽過多年前由香港設計大使策劃的Detour設計節,它讓本地創意人與世界各地設計師分享作品心得和交流設計意念,及後於2014年香港設計大使創辦了信言設計大使(Design Trust),它既是一個設計專案平台,推動及資助具創意、新思維的設計研究方案,範圍觸及各大設計領域,包括平面視覺、媒體、穿戴產品科技、建築及生活空間,取得資助的單位都進行改善社會的專案計劃。

Image description 由香港設計大使策劃的Detour設計節,它讓本地創意人與世界各地設計師分享作品心得和交流設計意念。

2017年,Design Trust成立Futures Studio,由知名的國際及本地設計師擔任導師和顧問,與獲提名成為學員的新晉設計師緊密合作,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坊、討論和概念設計,向大眾展示嶄新概念和作品。參加者來自不同界別,他們集中討論前瞻思維,成果將對香港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社會或公共空間帶來影響,並展示出設計如何能為社會和公共空間帶來正面貢獻。

同時,Design Trust跟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合辦的Design Trust/RCA設計策展資助計劃,成功申請的策展學人將前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有機會研究當代設計實踐及近代設計史中的策展領域,對於香港即將迎接西九娛樂文化區的來臨,這個計劃培育的策展人將有助文化區的需要及發展。

另外,Design Trust於7月初與來自紐約的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非牟利創意組織合作的「國際系列:香港篇」活動,透過一系列的有趣實驗性活動,如乘坐渡海小輪在沿途景觀進行討論,或是遊走西營盤、上環舊區,探索社區歷史鮮為人知的一面,都增加大眾對於香港城市發展規劃的觀察和想法。

建構更美好城市
Design Trust在今年策劃了以上這麼多項目,不得不提在背後大力推動的信言設計大使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姚嘉珊(Marisa Yiu),她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曾任教於倫敦建築聯盟學院、帕森設計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等,2009年擔任由西九龍海濱舉辦的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策展人,早年曾與合夥人Eric Schuldenfrei於威尼斯雙年展和紐約曼哈頓下城區文化協會發表的裝置項目榮獲「Architectural League Prize」。

Image description 導師和學員的設計進程,包括他們的研究、概念草圖和最終設計概念,以素描日記方式記錄,並定期於信言設計大使的平台上與大眾分享。

擁有眾多頂級建築相關銜頭及跟各地設計界交流經驗,Marisa回想起90年代尾在紐約修讀研究生的階段,曾經研究珠江三角州工業發展與當地人口、城市、生活空間以及香港的關係,更到訪當地工廠拍攝及訪問,之後,亦意識到申請政府資助對研究項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建築上的知識,結合設計、文化、藝術及科技去建構更好的社區。「2001年建築系碩士畢業後,紐約市經歷9.11事件,唐人街的工廠大幅倒閉,我和拍檔研究全球經濟與唐人街倒閉潮的關係,於是和Eric合組ESKYIU工作室,並申請政府資助,結果我們在唐人街舉行了一個大型藝術裝置,研究紐約市的銳變、唐人街工廠與香港的關係。」

Marisa生於澳洲,兒時於香港成長,長大後到美國生活及唸書,這個成長背景讓她明瞭多元化的重要性,以及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社會及事物。「成長、求學以至策劃研究項目的經驗,讓我知道城市的發展,其實是可透過不同的創意研究計劃、展覽、交流,讓社群更投入社會及認識自身的文化歷史背景,以創意來提供全新角度,說不定可以影響政府政策,建構更好的城市。」

資助創意研究計劃
回到Design Trust的成立目的,申請資助的創意人假如擁有具前瞻性的設計研究計劃,經Design Trust委員會篩選後會給予一定支持,而同時Design Trust亦要向外界募集經費。「Design Trust首要任務自然是假如創意人擁有不同的意念,他們可以透過申請資助去從事相關研究,另外,Design Trust擁有強大的國際及本地創意圈網絡,讓洋溢天賦的創意人跟頂尖的設計界對話,也可藉此讓他們進一步發展事業的機會。」

Image description 由Brian Kwok及Anneke Coppoolse組成的Information Design Lab,對本地霓虹光管招牌研究感興趣,並成功申請到信言設計大使的資助。

Marisa提出兩個信言設計大使資助計劃的成功申請個案,一個是來自理工大學的Information Design Lab提交的《Designing The Spectacle》,申請者Brian Kwok及Anneke Coppoolse對本地霓虹光管招牌感興趣,此前未有人進行過相關的收集及研究,而二人收集之餘,對霓虹光管招牌的起源、工藝及演變進行深入研究,Marisa認為霓虹光管招牌是香港獨有文化特色,資助他們研究,說不定可以為他們找尋到合適的博物館舉行展覽。

Image description 來自荷蘭的Het Nieuwe Instituut,成功申請到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研究主題圍繞鹿特丹港口操作趨向自動化,機械人漸漸取代人力的課題。

另一個例子是來自荷蘭的Het Nieuwe Instituut,他們成功申請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研究主題圍繞鹿特丹港口操作趨向自動化,機械人漸漸取代人力的課題,結果他們將研究成果帶來香港,並跟理工大學教授會面,更到內地工廠分享研究成果,這個案例一方面將外國技術帶到本地學術界及內地工業界,更有機會到海外參展。

Futures Studio探索微型城市

回到Design Trust Futures Studio首屆計劃的主題「Small is meaningful」,參加者透過研究細小空間對社區的重要性及帶來的良性影響,探索香港未來的「微型公園」。「城市人的生活愈來愈狹窄,這是大勢所趨,由於居住環境變得微型,有人提出城市公共空間就是你的客廳這個概念,而我們計劃的導師之一Elizabeth Diller認為假如香港不能擁有更多的大公園,何不研究興建微型公園的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Elizabeth Diller曾參與紐約Highline Park的保育及興建過程,事緣紐約市政府打算拆除Highline火車路軌,Elizabeth Diller提出升級保育方案,結果被市政府接納,授權將火車路軌升級保育成公園及公共空間,她的成功案例對Futures Studio起着正面的作用。

Image description 建築師Gary Chang研究微型住宅多年,這次作為Futures Studio的導師之一,跟學員一起討論「微型公園」的可能性。

「微型公園」計劃的設計師學員由專業人士、顧問和學者組成的提名委員會和遴選委員會篩選出來,首輪計劃包括十名香港學員和兩名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學員。而導師則包括香港建築師張智強(Gary Chang)、設計師黃炳培(又一山人)、紐約的Elizabeth Diller(Diller Scofidio + Renfro)、Mimi Hoang(nARCHITECTS)及來自倫敦的Sam Jacob。導師和學員的設計進程,包括他們的研究、概念草圖和最終設計概念,以素描日記方式記錄,並定期於信言設計大使的平台上與大眾分享,而整個計劃的創作過程亦會以相片及紀錄短片形式記錄。「計劃有趣之處其實是導師和學員的交流過程,學員可以對導師提出不同看法,反之亦然,而兩者會於今年十月的展覽會上展示其『微型公園』研究成果及新原型設計(Prototype),並於展覽會播放紀錄短片及派發計劃實錄書冊。」

Image description 又一山人亦是Futures Studio的導師之一,在設計過程跟學員交流。

提攜有潛質的創意人
Futures Studio其中一位學員是建築師Stephen Ip(葉希芃),八年前Marisa是他的論文導師,2008年於香港大學以傑出成績畢業並獲建築碩士學位。他堅信建築可用於探索和解決社會問題。於建築公司任職副總監同時,他積極參與各類建築比賽和社區活動,以此來探索建築、社區和環境之間的協同作用關係。「Design Trust另一個目的是讓Stephen Ip這類極有潛質的創意人士,令他盡展所長,要知道當年他的論文寫得很好,很有前瞻性,他很勤力,但八年過去了,他仍然在同一間建築師樓工作,在我眼中,如果他在紐約發展的話,如今他可能已經擁有自己的建築事務所,所以Design Trust不單止希望為社會帶來轉變,更希望提供機會給有潛質的年輕創意人。」

Image description 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Adonian Chan研究北魏楷書,並探索它的歷史、設計之外,更打算以它為基礎設計一套全新字體。

說起年青人,Design Trust與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非牟利創意組織合作的「國際系列:香港篇」活動,當中Adonian Chan研究北魏楷書,它常見於香港五、六十年代的老舖招牌上,如今仍然到處可見,Adonian探索它的歷史、設計之外,更打算以它為基礎設計一套全新字體,他得到Design Trust的資助,並在「國際系列:香港篇」活動的遊走系列,帶領群眾遊走上環、西營盤老舖,重新認識這些字體。

最後,Design Trust跟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合辦的Design Trust/RCA設計策展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可獲計劃資助12個月學費及課程,並可以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修讀設計策展人課程,這個機會實在難能可貴。

民間非政府組織大力策劃設計創意項目,花大量人力和人際網絡去尋找導師、尋找資金,雖然有些項目申請到政府的CreateHK資助,但於筆者而言,提供資助和配對的,理應是政府部門的責任,但在積極不干預的政策下,讓市場自然發展是恆年不改的定律,也許Design Trust的出現會改變日後狀況吧!

文:Bill Kwok    圖:Ben Tam(人物)、Design Trust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