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參翅肚品類浩繁良莠不齊,價錢懸殊,以鮑魚為例日本的「網鮑」與菲律賓、印尼的「蘇洛鮑」便有天壤雲泥之別,時下酒席菜單常見的「花膠筒」與厚身廣肚(鰵肚)也亦不可同日而語。
乾貨海味除在烹調之前須經一番繁複初步加工手續,不但往往要花三數天而且其間更大有竅妙,新入行者多數不懂這些法門——因為近年「水盤貨」泛濫,一般食肆已很少自行發乾貨海味了。
就以工序比較簡單的花膠與燕窩而言,起碼也得花兩三天的工夫才能浸發妥善,貨價再加上人工成本不輕售價自然不會便宜,此所以吃件厚花膠也要一千幾百元了。
大量生產的「水盤貨」為了追求更高成本經濟效益,難免使用走捷徑的旁門左道,濫用膨鬆劑的情況十分普遍。長期大量食用這等貨色自屬無益,可幸很少人會天天吃這些「落降」鮑參翅肚。
鮑參翅肚燕是華筵珍饈,要吃便莫惜腰間錢方能從上品中嘗到真滋味。那些徒負虛名以起碼貨色濫竽充數的東西,不吃也罷。(文:唯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