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isco Costa於紐約時裝周展示2013春夏新裝後,與模特兒在後台合照。
在美國時尚界,Calvin Klein(CK)早已享有盛名。1968年,二十六歲的設計師Calvin Klein以2000美元創立同名品牌,縱橫時裝界至今逾四十年,成為無人不曉的時尚品牌,一提CK,除了高級成衣服飾,還會令人想起香水、內衣、牛仔褲等。
祖籍巴西的Costa,跟Calvin Klein一樣,自幼夢想成為服裝設計師。二十一歲時,他懷着為大公司設計服裝的夢想去到紐約,邊學習英語邊進修服裝設計課程,憑着天賦與熱情,很快便獲聘於大品牌工作,直至2003年成為Calvin Klein的接班人,他將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並分別於2006及2008年兩奪時尚界夢寐以求的CFDA(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美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女裝年度設計師獎。
Francisco Costa 和 Calvin Klein的設計夢,都從紐約開始。出生於紐約的Calvin Klein,小時候自學縫紉,大學時進入美國著名的服裝流行設計技術學院the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IT)就讀,畢業後遇上兒時好友Barry Schwartz,以2000美元合資組成了Calvin Klein Inc.,起初的業績很差,直至一天遇上紐約名店Bonwit副總裁,對方看中一件外套,於是開了一張50000美元的訂單,自此推動了他的品牌迅速發展。
八十年代起,品牌全方位發展,加入內衣、牛仔褲、配件等,後來開創多種副線,除了Calvin Klein Collection之外,更推出ck Calvin Klein、Calvin Klein Jeans及火紅的Calvin Klein Underwear等,產品營業額直線飆升,他更與Donna Karen、Ralph Lauren被稱為美國同期最負盛名的三位代表性服裝設計師。直至2003年,他將整個品牌經營權正式出售給美國最大成衣集團PVH(Phillips Van Heusen),然後退居幕後,設計重任分別交至女裝設計總監Francisco Costa和男裝設計總監Italo Zucchelli的手上,重新打造CK時裝王國。
在布料堆中長大
Costa接手後成為美國矚目的設計師,是一個由熱情走向專業之路的成功例子。他成長於巴西里約熱內盧附近的小鎮瓜拉尼,母親是一家童裝廠老闆,姐姐是位設計師,從小就在布料堆中長大,服裝對他而言並不陌生。在九十年代初,一句英語都不懂的Costa從家鄉來到五光十色的紐約,當時正值紐約時尚事業最輝煌的年代,在第五大道和第七大道上,各式各樣的漂亮時裝店節次麟比,要在時裝圈找份工作遠不像現在那麼難,於是他步Calvin Klein後塵進入了FIT就讀,一邊學習英語,一邊進修時裝設計。
「我來到紐約念FIT後,目標變得更加清晰,就是要成為服裝設計師。這是一個很長、很自然的過程。加上我的家庭背景是負責時裝工作,小時候經常和家人去教堂做義工,可能對我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在時裝學院奪得最佳青年設計師獎畢業之後,先後效力Bill Blass、Oscar de la Renta及Gucci。直至2003年成為Calvin Klein Collection 女裝創作總監,在時裝業默默耕耘十五年的Costa終於一夜成名。Calvin Klein Collection是眾系列中最負盛名的,擁有優雅高貴及簡潔奢華的格調,使用高檔具質感的衣料和各種創新的材料,呈現出一種引人注目的現代感。每一季都會在紐約和米蘭時裝周舉行時裝秀,除高級時裝外,還有一系列設計精巧的鞋履、眼鏡、手袋和皮件等配飾。
設計師Calvin Klein有句經典名言:often minimal,他的設計強調簡單高雅,適合任何場合,2003年Costa為品牌推出其首個系列直到現在,從未偏離Calvin Klein黑白和自然色的世界,反而更將其推向極致,正如Costa自身喜好基本的顏色以及白色T恤,不會穿色彩、圖案繁多的衣服。「回顧Calvin的設計,你會看到他總是非常精煉,恰如其分地簡單,色彩搭配、輪廓都很完美,我還未達到極簡主義的境界,那是一個過程,在過程中需要你擯棄很多雜念。」
命中注定的工作
Costa曾與Calvin Klein一同工作,累積寶貴經驗,Costa回憶時說:「Calvin對我以至所有員工都有很大的影響,他創造了一個安全、平和的環境,也留下了穩固的品牌基礎。Calvin的設計風靡了這麼長的時間,因為我們的服裝從來不試圖表現某個時代,而且不想重複,如果總是往後看,在意過去的東西,你就很難進步。」
屬於典型金牛座的他,是個樸素忠誠的人。「我是很金牛座的,非常了解和尊重我們所處的環境,同時,我們也很頑固,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要數人生中有趣的事,就在九十年代初,Costa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告訴他有一天會在Calvin Klein工作。他萬萬沒有想到,預言會成真。
Costa的職業生涯猶如其設計一樣簡單流暢,對他來說,沒想到成名,亦未考慮創建個人品牌,當下的工作已經很好。「我完全沒有想過出名,所有的事情都是很自然地發生,我還沒從學校畢業,就有了第一份工作,接着在Bill Blass獲得晉升,開始做一些品牌授權的工作,之後Oscar de la Renta僱用了我,工作五年後收到一個電話去Gucci面試,只跟Tom Ford聊了一會兒,就得到工作。整個過程就像進化,一切看似輕易得來,其實我對每份工作都很投入。」
CK產品給人的印象是美式、簡單,另一方面就是性感,這在過去廣告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亦曾經引起社會廣泛的爭議,例如在CK的廣告常採用裸體模特兒、內衣廣告以成年的女模特兒擺出性感姿勢等。
運用廣告製造強烈視覺印象是品牌的宣傳策略,不得不提的是,八十年代的經典廣告,由十五歲的波姬小絲在電視熒幕上穿着貼身的Calvin Klein牛仔褲告訴觀眾:「You wanna know what comes between me and my Clavin's ? Nothing.(你知道在我和Calvin Klein牛仔褲之間有什麼嗎?什麼都沒有。)」電視廣告一播出,即讓品牌聲名鵲起。連Costa也認為,沒有波姬小絲的廣告,大家都不會知道誰是Calvin Klein。
當然,在Calvin Klein的概念中,性感是多種多樣的,如不同系列香水個性鮮明,有神秘縱慾的迷情,也有傳統保守的Eternity,更有中性的如Be及One等等。另外,近年CK的廣告中不見了昔日的骨感與頹廢,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活力充沛、青春健康、有着燦爛笑容的年輕人,那份熱情的魅力同樣輕易擄獲了CK粉絲的心。
(文:林艷虹)
圖片由Calvin Klei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