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溫泉的這條橋還不是《千與千尋》內的那一條嗎?
日本處於火山帶,全國有超過二千八百處的溫泉地,火山性溫泉比例就非常多,溫泉是大和民族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相關的酒店、旅館、度假村等都經營得非常好,甚至發展出不同特色,各有所長,有些日本網站更會每個縣選一個代表溫泉出來,東北部的青森縣呢?青荷溫泉是其佼佼者。
去青荷可算是一個緣分,我是去到日本才想起要浸個溫泉,所以出發前沒有做到準備功夫,幸好在下榻的酒店拿了些資料,其中有一本雜誌大大隻字寫着「青森第一湯:青荷溫泉」。既然讚到這般厲害,於是便驅車前往。由於起程較晚,去到山下已是日落黃昏,衞星導航系統顯示溫泉埋在群山之內。太陽慢慢往下沉,沿着山路兜了二十分鐘,天已發黑,正想放棄並掉頭回八戶時,才見到微弱星火,青荷溫泉果真隱沒在群山環抱之中。入到旅館後,只見昏昏暗暗十分不妥,是否已關館了?一盞燈也沒有亮!我們在玄關稍為疑惑之際,老闆娘已出來迎賓。登記過後,很多疑團還未解開已被她催促換上溫泉浴衣趕赴晚餐,她說晚餐只得一頓,不能遲到,究竟有什麼巴閉?這間店葫蘆裏賣什麼藥?
未有人迹秘境
青荷溫泉被譽為東北部做得極出色的秘湯,處於深壑密林內,方圓六點五公里都沒有任何人煙,旅館建立之前這山谷更是塊未有人迹的秘境。溫泉建立後便以湯治著名,到1929年東瀛短歌詩人丹羽洋嶽因為手腳麻痺來此療養後,更聲名大噪。
館的最大特色是與大自然環境合而為一,盡量與未經污染的天地作零距離相處,因此現時的溫泉都沒有牽入電纜,有限的電力使用也只靠自家發電,晚上更只用油燈照明,旅館內的二十四個房間及獨立屋都沒有電視、收音機等現代化設備,建築物都盡量不用鐵而以木為主要建材。在這裏度假大有把城市拋諸腦後,回歸大自然的體驗,所以連本地人也為之着迷、醉倒,更封青荷為「油燈の宿」。
寒天浸風呂,別有一番滋味。
走入食堂我不禁張口無聲——只見一張張低矮長餐桌有格局地在排列着,枱邊都圍穿着和式浴衣、跪坐着的日本人,飯堂盡頭坐有一位也是穿着浴衣、上了年紀,拿着津輕三味線的琴師。三味線據稱最早從波斯發源,一支轉往印度發展變成西塔琴,再到中國變成三弦,然後到日本變成三味線;另一支則傳去歐洲變成了結他與其他西洋弦樂器。所以它跟結他、西塔琴等是遠親的弦樂器。
我們坐下之後,音樂才響起,原來飯前表演要等齊人才開場,難怪老闆娘剛才那麼緊張。表演者拉動着三味線,沒有擴音器,沒有米高峰,然而所有人都默然不語,傾聽着老者那淡淡而不哀怨的歌聲,嘈嘈切切,聲線細少但清晰,配合着溫泉宿的氛圍,透着《聊齋誌異》的神秘。
二十分鐘的表演完結後,飯菜才開始上桌。食物送來時還嗅到炭香,難道他們連煮食都用炭?估計果然沒錯,餐食中就有一條灑滿岩鹽的飽滿燒魚,明顯是用炭燒出來,它就是青荷名物,用一根小竹棒插着的「鹽烤岩魚」。
一口咬下去,魚鮮味濃鬱,配合炭燒味及鹽鹹味,令我吃不停口。席間老闆娘走來替我們講解,原來剛才吃的菜是旅館自己種的,魚則是在山溪捉的,難怪那麼鮮!
外面很凍,裏面的風呂很暖。
整個山區都沒有電力照明,往溫泉要走過橫跨小溪的吊橋,再沿小山路走去,眼前所見的都是一盞接一盞的油燈,黃澄澄的光暈,加上溫泉水的裊裊蒸氣,整個山谷都視野矇矓,感覺就像走進了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的世界裏。
湯是單純碳酸泉,溫度四十五度,無色透明,無味無臭,是日本最有人氣的溫泉種類。含有的物質較少,刺激性弱,連高齢者也可安心入浴。對於神經痛、肌肉痠痛、關節痛、五十肩、慢性消化器官疾病、疲勞恢復等十分有效,被稱為「名湯」。
我赤條條浸在名湯內,仰望天上滿天繁星,呼吸山谷的青草氣息,全身都鬆軟下來,暢快之極,恨不得肌膚化成湯水,骨骼消散於蒸氣之中,相信這也是建館者期望客人融入穹蒼大地的目的。
回到四張榻榻米大小的房間,天花板吊着唯一的照明油燈,茶几上放了壺還熱的綠茶。雖然頗有氣氛的油燈相當淒美,但為了安全起見,老闆娘都提醒睡前要吹熄火焰!我軟攤在厚厚的墊褥上,體內因溫泉的功效,血液運行舒泰,我很想起身吹熄油燈,但又很害怕半夜要去尿尿時摸黑找不到房門,想着想着,便進入夢鄉了。
旅遊資訊
地址:青森縣黑石市大字沖浦字青荷澤滝ノ上1-7
交通:往青荷可在青森機場乘的士到虹之湖公園,再換旅館接駁車。
謹記:避免飯後及酒後馬上浸溫泉。青荷屬高溫溫泉,每浸二十分鐘已消耗二百卡路里,小心體力透支。
(文、相: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