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傢俬總裁嚴志明:設計就是要讓生活更好

2013-06-03

Image description Eric也很注重環保,他說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已會考慮它在壽命終結的一刻,物料該怎麼回收、怎麼丟棄。

Image description 以香港設計委員會主席身份探訪日本Good Design Award的主辦機構。

習慣提早到達受訪者工作地點,可初步窺探其公司文化和特色,亦可從中發掘有趣訪題。當記者身處科譽(POSH)在太古坊偌大的產品陳列室時,當然要乘機參觀一下,做點最後資料搜集。得到的印象是,POSH出品的辦公室家具,設計線條流麗,走比較簡約的路線。

科譽行政總裁嚴志明(Eric)準確無誤,在約定時間現身。他大步流星向記者及攝影師走來,明快的步調讓人感覺他是很爽快的人,而憑他很有力的握手,記者相信他是誠懇而精力充沛的人。

由一個有力而實在的握手禮儀,記者不禁想起Eric今年1月第二次拿到《鏡報》的傑出企業社會責任獎。

「其實社會責任這個獎,並不是很特別的獎。」他淡然說:「獎項不是我們公司特別追求的。」Eric說,所謂社會責任,對POSH來說不是一個特別企劃,而是日常工作必須照顧的事。很多人會說,企業賺錢全進老闆口袋,不算什麼社會責任。然而Eric不如此認為:只有賺錢,公司才能活下去,才能對股東交代,支撐員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於這個層面來說,賺錢也是社會責任一種。

Image description 支持並參與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舉辦家具設計課程。

生意信念

當然,社會責任也不是賺個錢就完事的,環保也是Eric的考慮。但環保就是裝個慳電膽嗎?這是很多公司的選擇,但Eric覺得自己可以多做一點。「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已會考慮它在壽命終結的一刻,物料該怎麼回收、怎麼丟棄,對環境將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深思熟慮後才動手生產,無疑是好事,但這豈不是增加了公司的生產成本?賺錢和社會責任,該怎樣平衡?

「一向對我來說,賺錢並不是終極目標,我覺得那是自然的回報。你的產品好,有人喜歡,生意便自然來。對於利潤回報,我沒有很仔細計算要怎麼平衡。」他說得雲淡風輕,背後卻是他對自家產品的自信。

Eric既是公司的行政總裁,也是POSH的首席設計師。許多企業會把「管數」和「管創意」的人分開,很少會讓兩重身份集於一身。Eric以設計師的身份參與企業經營的管治,影響的不只是產品設計,而是從設計的角度提出經營願景及策略建議,在商業設計與事業經營中同時取得平衡,是相當少見的企業文化,然而Eric是一個特例。

在建立POSH以前,Eric在英國和德國做過一段時間建築師,建築師的訓練和經歷對他影響不小。建築,是一門文理結合的學科,既需要對藝術、美學有一定認知,同時也必須關注結構、工程、力學,以至聲學及光學等數理元素。

身為一個建築師,他知道建築設計往往要受到時間、金錢、科技、法例、工業標準等限制。辦公室家具亦然。雖然他在金錢上未必會每一分每一毫都計較,但Eric也不會不計成本,只求產品完美。

「無論如何,只要有空間,我一定會繼續做好它。一個好的設計,可以為產品增值。我們着重的應是『價值』,並非『價格』。一件沒有價值的產品,價格再便宜,對人們都是沒有用處的。」

在英國期間,Eric在建築師James Stirling開設的事務所工作。Stirling在建築界聲望很高,獲獎無數。說到Stirling這位恩師,Eric露出雀躍神色,他興奮地說:「他很像個老頑童。穿襪子會穿綠色、紫色、粉紅色的,在公司又一點不管行政和賬目。」Eric坦言,自己也從他身上學了一些這樣的特質。

Eric素來喜歡看書,最初他接觸到一些有關畫畫的書,後來再看設計的、建築的。之所以修讀建築,就是因為這些書籍。但後來因為家庭的關係,由樓宇建築師變成了企業建築師。

為父革新

Eric父親是新興鋼具老闆,Eric說自己「開始做產品設計可以說是因一時的想法」,他當日因覺得父親的出品有改進的空間,於是跟他說:「你的家具款式都這麼舊了,不如我幫你設計一些新的吧。」POSH的第一步,就這樣踏出了。

「那時候的新興,只是單純地生產,以商品形式銷售鋼製辦公家具。其他如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品牌定位等都沒有。所以有很多機遇和挑戰,身為一個建築師,總希望能設計及構建自己的作品,我只是把『製成品』由『建築物』改為『企業』, 以設計的角度和理念來建立科譽。」

將父親一盤生意活化,在他說來輕描淡寫,然箇中付出的努力,經歷的辛酸可以想像。

好些人會以企業第二代來形容他。雖然他不算是白手興家,但也不完全同意這種說法:「很多時候,第二代接手的都是已經有相當規模的公司。」但當時新興只在香港生產及供應香港市場,比較POSH現時的品牌知名度和銷售網絡規模,的確不能同日而語。嚴志明堅持生產優質產品,成功發展原始設計製造(ODM)和原創品牌製造(OBM)業務,以拆裝結構的創新設計開創了辦公室家具業的先河,不但節省儲運成本,並減低碳足迹, 以「優質設計,優化環境」的理念,逐漸拓展市場至內地、亞太、中東、歐洲、北美等地。結合他在設計、建築和工商業方面的知識和創意,把科譽從一間香港公司發展成為一家國際企業,在辦公室家具工業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對於設計,他有自己的哲學。特定風格對他而言不是必要的。Eric認為,設計最重要的不是形狀,也不是顏色,而是用家如何去使用和感覺。「顏色、形狀、材質只是媒體,這些都是外在的。設計其實是要正視內在的意義並確實解決一個生活上的問題。世界上都那麼多家具了,為何還要多一張椅子?你總會覺得現在有些事滿足不了生活所需,而你的設計目的,便是解決這些問題。」

「最重要是讓設計改善生活。設計應從人們的生活本質去看,去思考所需要的設計,為人們的快樂與幸福設計。」

延伸到POSH,他說:「我們不是賣家具,而是設計舒適的工作環境及創造高效率的工作體驗。」這個對設計的見解,也是源於他的恩師James Stirling。

「每一樣事物都是設計出來,沒有所謂巧合。」他隨手拿起手旁的水樽:「像這個水樽,哪有那麼巧長成這個樣子?」他說,設計師都是先有想要解決的問題,傳達的訊息、意念,再把它們溶入設計之中。「設計」是用來改善人們的生活,是給全球社群共享的東西。

某種意義上講,設計師其實也是想要改變世界的「熱血職業」,我想。

家的感覺

身為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成員,Eric顯然是推動香港設計發展的中堅分子,他十分支持香港設計中心以設計與創新思維激發創意,創新價值,推動社會發展的公眾使命,並推崇本地設計師創新作品,展示香港設計力量;例如Eric已連續兩年出任由創意創業會舉辦的「『創』+『造』有效配對支援計劃」的師友計劃導師,以親身經驗指導年青設計師,在對品牌、市場推廣、知識產權、授權生產等各專業範圍提供意見。

另外,今年底由同心基金牽頭,聯同香港設計中心、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把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活化成為標誌性的創意中心「元創坊」(PMQ),為那些充滿創意,但卻缺乏資金的年青設計師提供租金優惠的作坊店,支持他們拓展品牌,推廣原創設計產品或服務。Eric不但支持這項目,更是評審委員會成員之一,為PMQ挑選有潛質的設計師,協助他們壯大自家品牌,甚至衝出香港,揚威國際市場。

而他對市場看法,則有自己的一套,他自言沒特別迎合市場。說到這一點,Eric可是很「藝術家脾氣」的。

「我是憑直覺而行,思考方式是基本及原始的。欣賞我的產品,你就是我的顧客。若不喜歡也無所謂,那麼大的環球市場,我也做不完,我也不需要每一個人都是我的顧客。」他對於選擇分銷商亦如是:「我選分銷商不是因為它財雄勢大,而是因為他們喜歡我的產品。你喜歡我的產品,自然有心去經營。你不喜歡,只當它是貨物來買賣,我們的關係也不會很長久。」

從事家具設計已有好一段日子,對於POSH的未來趨勢,他說很可能會愈來愈有「家的感覺」,這和科技發展不無關係。「好像以前上網都需要連線,現在都是無線了,科技不一樣,人們工作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

他說,工作方式和家具設計是互為影響的。要說誰先影響誰,大概是個雞和蛋的問題。可以是因為工作方式不同了,家具設計要跟着改變;也可以是設計者看到有那麼一個趨勢,以另一種設計來支持用家,讓人們透過產品,考慮多一種可能。

記者想起一句很老套的話:「設計源於生活,細節成就品質。」其實還滿對的,設計就是充滿對生活的熱情。

Image description 「設計驅動改變圓桌論壇」第二場會議,以「設計與經濟」為題。

香港設計業的危與機

香港設計中心主辦「設計驅動改變圓桌論壇」系列,雲集與文化、經濟、策略和政策相關的領袖和核心人士,透過與跨界別社會持份者交流意見,深入討論設計與香港文化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及教育等課題,希望社會各界廣納設計文化和視野,並將討論結果和意見轉化為針對業界發展及協助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的參考資料,為香港未來發展作出更多倡議和正面改變。早前舉行的第二場會議,以「設計與經濟」為題,探討設計作為一種產業在香港經濟發展中所擔當的角色。

分析香港最近創意產業數據,建築師及文化顧問許焯權指,雖然以經濟產值來說,設計業比重不大,然而它在十一項創意產業當中增長幅度最大,達24%, 而就業人數方面,設計業佔4.7%,反映無論從經濟產值或就業人數,設計業增長均最快。

香港設計總會秘書長暨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副主席劉小康指,在工業上,香港製造業普遍對研發(research & development)概念模糊,無法借用設計增值,反而視其為不必要的投資,導致整體投入率低。大部分中小企縱然理解設計的重要性,但也由於種種原因,如沒有自家品牌,或仍在嘗試階段,故無法加以發展。

善用中國市場

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名譽會長朱裕倫分析,現今香港不少廠家由OEM(原始設備製造商)轉型為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國內企業競爭力正逐步提高,香港要發展ODM,必須投入設計。然而許多廠家對此還未有充分理解。香港下一步要做的,是利用中國市場建立自家品牌。

OEM、設計業和內銷市場是香港最初的工業。在五十年代,香港是日本以外首個進行OEM的地方,美國廠家也來此設廠。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鍾志平認為,此一背景反映外國公司當時對香港廠家出品十分信任。因此,他認為現時整個制度應回流到五十年代。此外,他亦提到在設計和科技方面,香港希望能由勞工密集的製造業轉型至設計與科技並存,為此期望政府能推出政策,吸引更多外國公司來港,同時保留本土公司的生存空間。

亞洲專利授權業協會創會會長陳立邁指出,本地中小企對授權事宜不很了解,為此他努力推廣其優點。「利用授權為廠家解決困境。品牌可以增加產品吸引力;此外,由於設計必須由授權品牌審批,所以與爭取合格時,其設計也能提升至國際水平。而且廠家也能從授權中學習品牌的經營方法,再創造自家品牌,提升自身的價值。」

借鏡迪士尼引入「喜羊羊」的例子,朱裕倫認為,香港不單應鼓勵外地設計師來港,還要刺激本土和國內的需求。「香港是品質標誌,我們要把『香港設計,香港製造』的意念帶入中國製造業,建立香港品牌。」

參照展覽業在香港的良好勢頭,朱裕倫表示,業界數據有很大的重要性,因為它會影響到政府撥款和協助。此外,他認為香港可聯合亞洲國家成立亞洲設計聯盟;如此香港在競逐要職時將具相當優勢,屆時話語權大,對外的推廣力自然強。

會議亦提到,香港設計總會和香港設計中心希望在前海建立香港設計產業平台,和深圳合作服務珠三角,為全國提供設計服務資訊;也希望能吸引珠三角製造業,共同研發產品和品牌,更有望能吸引外國公司。劉小康認為,前海的好處在於低稅率,「若不與中國合作,香港將無法與北京、上海競爭;若與深圳合作,北京、上海比不上香港。」

(文︰余十八、圖︰郭錫榮)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及香港設計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