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黃金」時代的金飾工藝師──世事都被譚師傅看破了

2021-01-20

Image description 景福珠寶珠寶鑲嵌師傅譚國榕先生,從事金飾工藝已有五十多年了。

Image description

十多歲跟老父入行做「打雜」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景福珠寶中環店也有一寶,就是珠寶鑲嵌師傅譚國榕先生。譚師傅雖然在鏡頭前有點生硬,卻滔滔不絕地說起當年入行至今的經歷。十多歲開始入行學師,譚師傅笑著回望這個童年,「當年要讀中學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加上家裏多弟妹,所以就決定去當學徒了。」至於為何選擇成為金飾工藝師而非裁縫等較為熱門的工藝,譚師傅就表示是因為父親原本也是金飾師傅,在當年那個「識人好過識字」的年代,在行內有相熟的人絕對是入行的優勢。之前訪問過一位壽司師傅,她覺得現代人對「拜師學藝」這個概念跟以往分別很大,不少年輕人不是抱着「玩玩吓」的心態,就是不懂得感恩師傅的教導;尤其是金飾工藝師這個行業,「學師的時候所做的金飾一定會有損耗的,所以一開始都不是由金、而是由銀器做起的,即使有損耗,但成本都相對較低。」

Image description 名副其實的「古董」,譚師傅說他入行當學徒時,這個機器已經開始為人民服務了;至今譚師傅仍然很依賴它去做一些拉薄金線等工序呢。

Image description 有此石,一試便知龍與鳳!這塊石跟譚師傅一樣功力深厚,客人將自己的金器帶到譚師傅面前時,師傅只要在石上輕輕一劃,再對比不同成分的 K 金所劃出來的顏色,就立即知道金器當中的足金成分有多少。

想當年,譚師傅的第一份人工只是二十大元,而假期也只得每個月兩天(筆者直問譚師傅:那沒有時間拍拖吧?師傅就笑而不語了,好神秘!)而初入行時,美其名是學師,但其實是「打雜」,「師傅半夜打麻雀,要食宵夜的話就是我的責任了!」但隨着手藝愈來愈熟練,所做的金器難度隨之而增加,薪金當然亦隨之而上升。三年學滿師後,譚師傅的人工就已攀升到每個月三百元;聽下去好像很少,但相對於當時的金價每兩也只是三百元左右,當年這樣的人工好像都幾「和味」!後來輾轉之下來到景福珠寶(景福)當師傅也將近三十年了,當時除了是機緣巧合,也是因為景福所出售的比較高級,看來譚師傅也是喜歡向難度挑戰的人呢!

Image description

回首七十年代金器業暢旺
但讓師傅最感慨的,是想當年在香港非常蓬勃的金器業務。「七十年代左右的時期,金器是很旺的行業,甚至可說是『做唔停』的。當時大概可分為做本地市場及外國市場的分別,有工場只是做出口到美國的金器,都可以做到每月數億元的生意額!」當年除了外國市場興旺,就連譚師傅引以為傲的龍鳳手鐲也跟現在大不同,「當年一隻龍鳳手鐲的標準至少一兩,現時的普遍大概只有五錢左右吧!」重景有別,除了是金價上漲,造工亦大概是促成改變的一部分。譚師傅之所以為自己鑄造龍鳳手鐲的手勢如此驕傲,是因為龍鳳手鐲也說得上是最考功夫的金器。「我們對工藝的要求很高的!不論是批花、還是在用台踩手鐲,鑿出半立體、高低層次分明的龍鳳手鐲也是一手一腳去造;現在就有機械幫忙了,可以用機器車花的方法做出各式各樣我的花紋,既準確又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損耗要比傳統方法要少很多。」

Image description 現時譚師傅再也很少由頭造起一件金器,在景福珠寶的店內有一個屬於他的小天地,主要職責是為客人更加金器的大小、長度等簡單工序,或為舊金器再鑲嵌新寶石。過程中,圖中這些小工具就缺一不可了:先是熱熔這塊穩重的蠟,將金器穩穩地安放在上,譚師傅就可發揮他的無限宇宙,因應客人的要求而作出金器的變動。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說到這裏,本身還擔心師傅會為機器的誕生及傳統手藝的流失而感到惋惜,但他比筆者還要更開明地面對這個轉變,「現在需要由頭到尾用手造金器當然仍然可以的,但『搵唔到食』了!」而且譚師傅亦表示甚至有些花紋是機械做到而他卻不能,所以譚師傅亦坦然地面對這個大勢所趨;雖然未有打算收徒弟,但他表示即使真的收了徒弟,也擔心行業轉變太快、手造金器的工藝太慢而連基本的維生都不能。

TEXT BY JAZ KONG PHOTOGRAPHY BY BEN T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