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電影市場 表面風光開始沒落?

2017-05-15

表面上,美國電影繁花似錦,一片興盛景象。2015年全年破紀錄的上映了700多齣電影。2016年的票房和2015年一樣,超過112億美元,加上海外收益,總數逾386億,是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一年。可是,評論界仍有人疑問:電影是否開始沒落,甚至步向窮途?

Image description 自從迪士尼收購了盧卡斯影業、彼思動畫和漫威後,幾乎所有A級猛片都出自迪士尼。2016年十大賣座片中,4齣是迪士尼出品。(《海底奇兵2》劇照)

也許評論家和猶太先知一樣,天生有居安思危的DNA,或者他們總愛「語不驚人死不休」,可是,悲觀派不是全無道理的。首先,買票入戲院看電影的人次年比年少。2004年的15億人次,至今成為牢不可破的紀錄。之後逐年遞減,2015年是13.38億,2016年更減至13億。若加上通脹,2004年每張戲票平均6.21美元,如今是8.65美元。那2004年的票房總收入相等今天的129億。2016年的112億,已經下跌了13%。表面的繁花似錦,掩蓋了內裏的衰退。美國本土市場正在逐年萎縮,幸好有海外市場補救,才有表面的興旺。可是,當海外收益遠超本土市場時,危機永遠只是一步之遙。

其次,荷里活愈來愈一家公司獨大。自從迪士尼收購了盧卡斯影業、彼思動畫和漫威後,幾乎所有A級猛片都出自迪士尼。2016年十大賣座片(Blockbuster)中,4齣是迪士尼出品,迪士尼佔了整個電影業利潤的61%。影迷大概都猜到,4片都是卡通片和改編漫威漫畫的超級英雄片。票房高,皆因4片都是3D製作,票價昂貴,有以致之!

A級猛片獨大

這是荷里活的慣伎。每當有新興媒體挑戰電影的霸權時,荷里活便以「奇觀」應戰。在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電視興起,電影不再是首選的娛樂,荷里活便拍闊銀幕、人多勢眾、場面浩大的「奇觀」片:如《十誡》、《賓虛》、《聖袍千秋》、《埃及妖后》乃至大衞連的《沙漠梟雄》等等,將觀眾拉回戲院。

二十世紀末至本世紀初,數碼時代來臨,家庭影院興起,荷里活推出連串「電腦特效」片、3D片、IMAX等等,帶來10多年的繁榮。這些投資大、成本驚人的電影,近年幾乎沒有一齣失手。就算在美國本土賣座欠佳,例如《魔獸爭霸:戰雄崛起》、《長城》,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大陸──也可連本帶利賺回來。問題是,漫威的超級英雄漫畫已經改編得七七八八,誰知道美國和中國觀眾幾時會感到厭倦?要知道A級猛片籌備經年,一旦觀眾口味轉變,每部以億計的投資,可能盡付流水。

如今的情況是,A級猛片獨大,本土市場衰退,主攻本土的B級片面臨「空洞化」的危機,一如二十一世紀初的香港電影。為了遷就海外市場──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影迷──A級猛片愈拍愈爛。影評人艾理斯(Bret Easton Ellis)說,有一齣超級英雄片,劇本至少有30處漏洞,需要修改,但製作人卻說:不用改,反正70%買票入場的觀眾都不懂英語!艾理斯不禁慨嘆:如此下去,哪會出現另一個哥普拉、史提芬史匹堡或馬田史高西斯呢?查看這10幾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名單,誰能媲美上述的「大師」?誰有機會成長為「大師」?

Image description 最近10幾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名單,誰能媲美哥普拉、史提芬史匹堡(圖)或馬田史高西斯等「大師」?(網上圖片)

電視劇集復興

不少圈內人已知道危機暗藏。是以當中國新富提出收購時,不少電影製作公司一口答應。去年,傳奇電影公司便以35億美元賣給萬達集團。「聰明錢」紛紛離開荷里活,往矽谷找新投資機會去了。高質素的本土B級片,找資金愈來愈困難。今年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獎的《月亮喜歡藍》,便花了7年時間,才籌到足夠資金開拍。

現時,最願意出錢「購買」低成本電影的是亞馬遜、Netf lix等擁有串流網絡的公司。可是,它們跟一貫做法大異。一貫做法是,電影的所有收益,會分賬給製作人和電影工作者,包括票房、賣DVD的收入、租給電視台播映的收入等等。Netf lix等則名副其實的一筆過「購買」整部電影的版權,無論如何「叫好又叫座」,也沒有分賬。昔日,一部小製作爆冷賣座,幕後人名利雙收,年年的版權收益足可生活無憂。往後,替Netf lix等拍片,再沒這支歌唱了!

近年,電視劇復興,尤其是收費電視製作的劇集,不少成為城市話題。反之,電影能引起熱議者少之又少。過去,想認識時代精神(Zeitgeist),要看電影。今天則要看電視劇。這樣下去,電影怎不會走向末路呢?

撰文:占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