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Choon(秦安琪) 倫敦長大,後來在約紐居 住了22年。自1994年就是 David Zwirner(卓納畫廊) 總監,如今管理倫敦Mayfair 分號營運,也是大衛.卓納 的Senior Partner,二人合作 已有二十年。
LJ:《優雅生活》 AC:Angela Choon
紐約David Zwirner(卓納畫廊)今年第三度來港參與Art Basel in Hong Kong。他們專營當代藝術,代理包括了草間彌生及Jeff Koons。創立卓納畫廊的David Zwirner,在近兩年被著名藝術雜誌《ArtReview》發布的「Power 100」選為第二位,僅次於Tate Modern美術館館長Nicholas Serota。作為卓納二十年來老拍檔, Angela Choon這個亞裔女性,是歐洲藝壇的一號人物,她說: 香港已是亞洲藝術首都了(Asian capital of the art world)。
首重忠誠
LJ :David Zwirner被《ArtReview》列為全球100強第二位,作為他的多年合夥人,他有何特別之處?你認為他與其他畫商最大分別是那一點?
AC:David從不隨波逐流。他認為自己必須感受到我們代表的藝術家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他珍惜和同事之間、與藝術家之間、及與客戶之間的信任。他把自己的做好,然後你可以見到他跟我,共同營運這畫廊已有二十年了。他重視忠誠。
LJ:每間畫廊都有一種哲學,你們的哲學或任務是怎樣?
AC:我們重視藝術家生涯的每一個面向。我們與藝術家關係密切,尤其在我們不斷擴充畫廊面積、又代表更多藝術家、處理更多資產之時,這種關係對我們十分重要。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耕耘並保護藝術家的遺產。
LJ:David Zwirner代表一些著名的日本藝術家,像草間彌生、河原溫(On Kawara)。亞洲藝術家在歐美是否越來越受歡迎?
AC:我想,亞洲作為新興經濟火車頭,亞洲藝術家的曝光率及表現也在日益增強。特別經過Art Basel in Hong Kong成功這幾年,現在越來越多機會將亞洲藝術家呈現給西方藏家了。
數重要展覽
Luc Tuymans 《Allo! IV》2012 布面油畫 50 3 / 8 x 71 5 / 8 英呎 (128.1 x 181.9 公分) 圖片由卓納畫廊紐約 / 倫敦提供
LJ:你加入David Zwirner已有20年了,那一個展覽是你的最愛?又有沒有那個展覽,對David Zwirner藝廊的歷史來說是最重要的?
AC:我不能選一個最愛的。但2012年在我們倫敦Mayfair的藝廊舉行的Luc Tuymans《Allo》個展,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對David Zwirner來說也代表了一個新里程。剛好,我們目前正在舉行的展覽也是Luc的作品,他正展出一系列畫作《The Shore》,此系列是特別為我們倫敦的藝術空間而製的全新創作。
去年,《Bridget Riley: The Stripe Paintings 1961-2014》同樣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是David Zwirner首次主辦的Bridget展覽, 同時,它也是Bridget自從2003年在Tate Modern的展覽後的展出。最後,還要一提的是2014年Kerry James Marshall的《Look See》展覽,展出的全是他新的畫作,也是這位畫家與David Zwirner的首次合作。這次展出令我們成為城中焦點,它其實是畫家自2005年後在卡姆登藝術中心(Camden Arts Centre)舉行個展後,第一個個人展覽。至為重要的,是這位畫家得到了他應受到的關注。
LJ:你會認為在藝術圈中作為亞洲人,又是個女性,是個異數嗎?
AC:作為少數是一種獨特經驗。今天比起當我入行時,藝術圈已經很不同了。當年藝壇之中的確很少女性,其實亞洲藝術家、策展人、藏家、畫商都少得多呢。
香港與倫敦
Kerry James Marshall 《Untitled (Pink Towel) 》 2014 塑料彩, PVC 壁板 24 5 / 8 x 21 7/ 8 英呎(62.5 x 55.5 公分) 圖片由卓納畫廊紐約 / 倫敦提供
LJ:2012年畫廊發展至倫敦,英國《獨立報》把它叫做"The American art invasion"(美國藝術入侵),又稱「藝壇最大的玩家都來了」。為何是倫敦?
AC:過去二十年,我們曾與歐洲這麼多藏家、博物館合作過,我們知道是時候要給大家一個實實在在的觀賞空間,來看我們的藝術家了。選倫敦很合符邏輯,你看近年加上這麼多藝廊選了在倫敦開業,大家都說它已成了歐洲藝術世界的首都了。倫敦同時是個財經樞紐,就是它的時區,也令我們與新藏家更接近了。我們選了在Mayfair開店,因為我們想位處倫敦市中心,況且,它也是歷史上的畫廊區呢。
LJ:你會認為,香港現下在世界藝壇上,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呢?
AC:香港已成了亞洲藝壇首都了。Art Basel in Hong Kong絕對把香港放了在世界焦點上,也使它成了藝術展覽及交易中心。自從Art Basel in HK開展以後,不論英美,都來香港開設衛星藝廊了。這證明了這個城市,在藝術市場上是如何地有價值吧。
LJ:香港有多獨特呢?你們有在香港開分部的打算嗎?
AC:David Zwirner的運作是世界性的,我們對於在亞洲增加能見度和客戶網絡也是心存興奮的。這些計劃還請大家拭目以待。
LJ:作為一個gallerist,有那一點是最經常被誤會的呢?
AC:坊間常有錯覺,會以為我們關心金錢多於呈現藝術家的最好一面,大多數人都不明白我們做法是很有彈性的,他們也不了解我們為了要展示旗下藝術家的作品,經常會與不同機構做很多非商業性的合作支援呢。
LJ:經歷在藝壇二十年,你認為甚麼是圈中最大的變化?
AC:商業制度的需求總是在增加,但在紛亂的世界之中,要保持真誠,協助藝術家工作和成長,就是我喜歡在藝術圈的原因。
LJ:如果要你在藝術史中任選一個Artist來簽,你想簽誰?
AC:Jan Van Eyck。
文:何兆彬 圖:Roger Keller (圖片由卓納畫廊紐約 / 倫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