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跟我沿着什麼 邊走、邊看、邊感受心跳

2023-12-11

Image description 是次參與創作的兩位香港藝術家——Keith林欣傑及Vicky馮穎琪。

旅行的時候,會聽海聽風,會看黎明看月圓,會放慢步伐,聽街上行人的聲音、聽禪院鐘聲繞樑三 日;但撇除一切外在的刺激,你知道自己是快樂還是擔憂嗎?在感受外界的新事物時,你有聽到自 己的心跳嗎?今年適逢太古酒店集團旗下居舍系列(The House Collective,THC) 再度開啟兩年一度 的藝術項目「異國的相遇2023」(Encounters Across Cultures)的新篇章,再次以art跟tech同台, 將 四位旅者包括來自香港的藝術家馮穎琪 (Vicky) 及林欣傑 (Keith)、以及結他手朱文長(Tjoe) 及二胡演 奏家和電影作曲家朱芸編 (Wan Pin Chu) 在旅途中的心跳及生理數據化為藝術品,將各自以熟悉的 自我放到陌生的空間,探索城市不同的脈搏之餘,套一句Vicky的領悟,「不要忘記自己的節奏。」

TEXT BY JAZ KONG
PHOTO BY BEN TAM (PORTRAIT)、ADDITIONAL PHOTOS COURTESY OF THE HOUSE COLLECTIVE

將冰冷的數字變成藝術品

THC不會稱旗下的酒店為「酒店」,全都是House、是居及舍。 在「異國的相遇2023」中,THC就安排了Vicky去到上海的鏞舍 (The Middle House)、Keith到北京瑜舍(The Opposite House)、 Tjoe來到香港奕居、及朱芸編到成都博舍(The Temple House), 感受該地的文化及特色;而今屆的art × tech特色在於每位旅 者都要在旅途中戴着可以感受心跳及各種情緒數據的「腕錶」 儀器Upmood、以及錄下所刺激到感受的不同聲音,之後就由 Keith將所得的情感數據解讀,根據Upmood的定義將其分為九 種不同的情緒如pleasant、zen、sadness、anxious等,每種情 緒都有相應大小的球體,再將「好」至「壞」的情緒由左至右 或上至下排列製作成立體的雕塑藝術品。而Vicky則負責為每件 作品配樂,根據Keith分析到的數據及圖表,Vicky的說法就是將 數字「translae」為音樂,為每位旅者所錄下的聲音度身訂造不 同的樂章,而節奏則是以各人在旅途中的平均心跳率為基礎。

Image description 現居於倫敦的Tjoe多年之後回到香港,重新探索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這個合作不但打破了旅程與藝術及科技的界限,有趣的是超越 了人類對自己的認知,將「情感」等organic、虛無的定義數據 化,將不能形容的溫度變成冰冷的數據,再將其昇華到spiritual 的層面,以藝術的方式呈現於大家面前。作為參與是次合作的 藝術家,Vicky形容她對THC的理念理解為「『House』跟這 四件作品的共通點都是講人與人、人與地的連繫,正如每個城 市都對每個人有不同的意義,可以是一個家、一個給予大家 rediscover的地方。」

Art × Tech = Art

假設大家到訪朋友的家,都一定不會只在門外遠觀,而是會走 入這個充滿朋友的個人特色的空間,透過裏面的裝潢、格局、 擺設、聲音、氣味讓大家以更立體的角度了解這位朋友;THC 亦如是,不同的居舍都有其特色。為了強調這個體驗,Keith為 大型及小型雕塑都加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擁抱。「它們 不應只是『發聲公仔』,我不希望只是展示一個關於旅程的藝 術品,而是想邀請大家走進我們每人的心路歷程:大型的雕塑 就可以讓大家坐進裏面,被雕塑及聲音環抱;至於小型的雕塑 雖然沒法讓觀眾完全沉浸於當中,但仍然造得像電頭髮的罩一 樣,有個位置讓大家探頭去聆聽Vicky的樂曲,大家可以抱着雕 塑、碰着雕塑,不論如何都可以找個方式跟它們溝通。」

近年愈來愈多關於digital art、tech art等討論,Keith作為這個範 疇的藝術家多年,見證着科技由10MB上網到現今人人機不離手 的年代,「我教的學生可能已經是二千年後出生的了,一出世 已是光纖入屋上網的年代。若然你問他們為什麼要用tech做藝 術創作,他們會反問,為什麼不能?當年的tech art礙於技術問 題可能要在內容上多作遷就,或者做出來的作品很techy,但隨 着現今發達科技讓一切來得輕鬆得多,反而可以將專注力重新 放回content,這才是本身應該追求的價值。」由賣弄技術回到 情感的表達,art x tech回到了藝術的基本要求,就是內容的表 達,「要說這個年頭的科技最好的運用就是不着痕跡的應用, 若然不告訴大家雕塑是科技的產物的話,它們可以是藝術家憑 感覺搓成的作品,這正是我的想法,不要將tech muscle放到如 此着跡,回到初衷——感觀體驗——就可以了。」

Image description 二胡演奏家和電影作曲家朱芸編(Wan Pin Chu)的成都之旅。

你快樂嗎?vs 你知道自己快樂嗎

旅行的意義,除了在於探索新城市新地方之外,其實亦是重新 認識自己的一個好機會。「很早以前我已覺得旅行不一定只是 快樂,正如問Tjoe多年之後回到香港有什麼感覺,『驚囉』, 生活節奏、文化的各種分別會否令大家有concern?這個不一定 是負面的情緒,而是對於未必認識的地方會否感到既興奮又緊 張?旅行就是一個mixed emotions,而這個複雜性亦令音樂更有 質感。」若然大家錯過了雕塑放在Upper House的時期,亦不妨 到Spotify、Apple Music等音樂平台欣賞Vicky的創作,尤其是大 家所熟悉的香港那一段,大家又重新發掘到新聲音嗎?「Tjoe的 香港旅程音樂是我很喜歡的一段,除了代表到香港的電車、紅 綠燈等聲音之外,我特意將這段設計成很多crossroads的,大 家會選擇何去何從?每個十字路口都可以是一個portal,讓大家 穿梭不同的時空;但面對如此多的選擇時,香港人仍然像Tjoe一 樣,即使去到不同地方玩音樂都要帶着初心,在不同時空都保 持自己的節奏,繼續做自己。」

Image description The Middle House展出了Vicky的上海之旅的多重感官體驗。

Image description Vicky根據Keith分析而成的數據創出相應的音樂,當中見到旅者的情感經歷、心跳等數據,再由Vicky以音樂說出他們的故事。


Image description

但知道要做自己和是否真正做到自己其實是有分別的,這次戴 着Upmood就是讓Vicky窺探自己內心的機會——原來自己是很 「emo」的!「在上海的時候,有人問我當時的感覺如何,雖 然我回答說很快樂,但手錶卻顯示我的情緒是『sad』,但這並 不關係到我是否真正的不快樂,而是一個反思,我們是否每日 在生活上都抑壓着自己的情緒?大家的身體、情緒都有特定機 制,會因應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而經營當刻的自己—— 這正是今次的藝術作品帶出的意思,大家可以如何recognize自 己的情緒?這個認識不是要去改變內心,又或者去放任自己去 悲傷,而是透過認知自己有不同的情感,不要去judge這個事實 之餘,更重要是謹記在變化中要保持自己的節拍,去做一個更 authentic的自己。」到頭來,探討的就是「人」的意義,在創 作這次的音樂中,Vicky大可以用電腦製造音樂,「其實沒有一 定說電腦製成的聲音一定不好聽,但我仍然堅持邀請朱芸編親 自拉二胡,正是因為human touch。」如何使用科技也是,正如 Keith所言,「科技本身(暫時)沒有意識,就是冰冷的,但data可 以反映很多資訊,Upmood的發明可以用於醫學,科技讓大家看 到平時會忽略了的範疇,但也可以是為大家提供多一個了解自 己perspective的方法。」

Image 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