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京劇院 (國京) 以守正創新的藝術視角,經歷兩年精心創排新編歷史劇《納土歸宋》,2023年8月於北京盛大首演後,在內地不同城市演出好評如潮,今年6月將隆重亮相中華文化節,為文化節旗下的中國戲曲節揭開序幕。作品劇本取材自五代十國末一段頗具啟示意義的史實,講述趙匡胤建立宋王朝後,南征北戰,統一北方,時居東南一隅的吳越國王錢俶,為避免生靈塗炭,審時度勢,主動放棄王位,將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獻給宋朝,史稱納土歸宋。
作為國京近年新編歷史劇的代表作,《納》演出陣容強大,被譽為梨園黃金拍檔的京劇名家于魁智和李勝素,分別飾演吳越王錢俶及王妃孫太真,與劇院一眾國家一級演員包括王越、杜喆、胡濱、王珏、馬翔飛和優秀京劇演員禇澧怡、陳旭之等,共同呈獻這個氣度恢宏的製作。善於繼承、長於借鑒、勇於創新是國京七十年來的演出方針,《納》正是劇院探索傳統戲曲現代表演手法的又一力作,舞台呈現堅守京劇藝術本體,化用戲曲傳統程式,營造出波譎雲詭的歷史情境,以展現波瀾起伏的人物命運。國京表示:「主創團隊在編寫劇本時,著重歷史人物的複雜心境變化。于魁智緊扣主人公錢俶的風姿神貌,通過唱唸和表演不斷遞進其情感和心境,使其最終的歷史抉擇水到渠成。李勝素飾演的孫太真對錢俶歷史選擇有推動作用,細膩詮釋了角色的獨特氣質。」劇院在劇本創作階段亦借鑒了傳統結構,融入歷史哲思,例如通過傳統京劇道具「水旗」(繪上水紋的布旗) 等程式手段,拓展其語彙意涵和符號功能,以滔滔江水滾滾而來,象徵凝聚起歷史長河滾滾向前、勢不可擋的主旨。
京劇名家于魁智、李勝素飾演錢俶、孫太真
《納土歸宋》通過水旗符號化,象徵凝聚歷史長河滾滾向前
國京一直重視賦予京劇舞台現代化視覺內涵的追求,讓觀眾透過演員們精湛的唱腔演繹、精緻的舞台美術設計,深切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傳承。《納》的佈景設計以繩幕為主軸,融合現代審美標準的同時,突顯了京劇藝術的特徵,是這次演出的另一亮點。主創團隊闡釋以一條條繩子組成布幕,繩子與繩子之間的透視效果,有效營造自由且富有變化的舞台空間,展現戲曲藝術獨特的虛擬手法。
佈景設計以繩幕為主軸,讓舞台空間充滿象徵意義
團隊亦巧妙運用燈光的變化,包括光色的冷暖、光圈的大小、光質的軟硬,來營造吳越王宮、北宋儀仗、水陸戰場等不同場景,舞台視覺效果豐富,更有助於展現人物的豐富情感和營造磅礴的視覺氣勢。劇末團隊利用「以戲入畫、以畫塑戲」的手法,運用紗幕光影呈現「千里江山」的壯麗意境,重現宋代山水畫特有的層次感與空間美學,以連綿山勢、穿插江河的構圖展現咫尺千里的宏闊視野,既延續傳統美學基因,又賦予當代京劇劇場藝術新的解讀維度。
運用紗幕光影呈現「千里江山」意境
展現新編歷史京劇的創新魅力後,國京將緊接兩晚呈獻經典劇目《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及《白蛇傳》,讓觀眾全面感受京劇藝術的多元面貌。《群、借、華》作為三國題材的經典連台本戲,完整呈現赤壁之戰的壯闊波瀾,觀眾可欣賞到諸葛亮借東風的智慧妙算、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忠義氣節,以及周瑜、曹操等歷史人物的精彩對決。這部凝聚老生、花臉、武生等多種行當表演精華的劇目,全面展示了京劇程式化表演的極致美學。而愛情經典《白蛇傳》則以優美的唱腔、細膩的身段,講述白素貞與許仙的動人傳說。劇中〈遊湖〉、〈盜草〉、〈水鬥〉等經典場次,文戲纏綿悱惻,武戲精彩絕倫。這兩部經典將與《納》形成新舊對話,讓觀眾在比較中深入理解京劇藝術守正創新的發展軌跡,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永恆魅力。
《白蛇傳》
《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
(資料由康文署提供)
中國國家京劇院
日期:6月20至22日(星期五至日)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560、$460、$360、$260
網址:www.ccf.gov.hk/tc/programme/chinese-opera-festival-2025-opening-programme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