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Bruno Moinard的多重宇宙

2025-08-22

Image description

藝術家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堅持並脫穎而出本身已是一件很神奇的事,這次意想不到的在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Art Maco)見到一位除了曾獲頒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以及法國建築學院銀獎去讚揚他在建築界的成就之外,就連室內設計、家具設計、以及當代藝術都有出色表現的多元藝術家Bruno Moinard—— 由澳門銀河帶來的「Bruno Moinard意象境界」——「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特展,除了展出Bruno多幅油畫、拼貼及多媒體作品之外,亦還原了Bruno平日的創作空間,讓大家一睹藝術家的工作室空間,更一次過展出藝術家三十多年以來百多幅項目手稿,參透其創作背後的啟發,當中更包括全球首展作品,包括即將於今年開幕的奢華酒店Capella at Galaxy Macau的一系列設計圖,讓大家在酒店開幕率先一睹酒店的風采。適逢展覽開幕,Bruno詳細地介紹了展覽之餘,更有機會聽到他講述多年以來的創作故事,以及在設計與藝術之間所領悟到的人生哲學。

TEXT BY JAZ KONG
PHOTO BY BEN TAM
ADDITIONAL IMAGES PROVIDED BY GALAXY MACAU

Bruno Moinard的設計與想像

「我第一次來到澳門的時候是1985年。」當天訪問的時候,Bruno Moinard如是說;四十年前,當澳門還是一片魚塘農村的時候,Bruno已經到訪過,嚇得當時訪問的翻譯專家不得不再次確認到底是否Bruno說錯。四十年前的澳門當然不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模樣,但足以印證藝術家一路以來遊歷世界各地所參與的數之不盡的設計項目。他提及以往跟發展商Steve Wynn及卡地亞團隊一同開會的趣事——這個合作關係其實已有多年的歷史,Bruno亦為卡地亞全球多間精品店設計過。

Image description

這個不斷創作的歷程其實由Bruno九歲的時候已經開始,當年他的父母送了一套油畫顏料給他後,他隨即為筆刷和顏料而着迷,更愛上了以顏料畫紙去表達心中所想的,他的家人甚至找到他在15歲時所畫的故居Vendée風景畫,他笑說是為了賺零用錢而畫下的作品。16歲的時候由Vendée移居到巴黎繼續學業,並因此而就讀藝術學校。繪畫、雕塑、布料印刷、布藝、建築他都通通學過,後來就決定主修室內設計,他更驕傲地說是以班上的第一名畢業。藝術學校對他的影響極之深遠,除了打開了他的藝術之門,當年的老師更介紹了他到世界上最出名的女設計師之一Andrée Putman的工作室工作——最初去到的時候,Bruno憶述Andrée還未出名,二人一同打拼,Bruno更形容自己為Andrée的影子,而Bruno一待就是15年,亦到過世界各地參與不同的設計項目;後來就自立門戶,更於近年開始跟另一位年輕設計師Claire Bétaille合作,成立Monard Bétaille Atelier。Bruno Moinard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奢華的代表,不管是卡地亞世界各地多個地方設計精品店、還是Hermès總部、抑或是Karl Lagerfeld的大宅及於Chloé及Chanel時期的showroom、Yves Saint Laurent及Andy Warhol的工作室或家居等等,他在建築及室內設計界的實力的確毋庸置疑。

能夠駕馭多種不同的藝術表達,Bruno歸功於學生時代的訓練。「我來自一個以鉛筆學習的年代,沒有iPhone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老師們會帶我們走到街上、走到羅浮宮——這個方法對我影響深遠,因為要願意走出去,才會找到靈感;我就是這樣訓練雙眼的,透過觀察、透過畫日常所見的,去理解並嘗試創出不同的形狀。可惜的是,今天的教育未必再會有這種學習,都變電腦化了。」

Image description 「Bruno Moinard意象境界」——「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 」特展展出多元藝術家Moinard 30年的事業足跡及多幅油畫作品。

有生命的設計

踏進展場,在見到Bruno的畫作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像舞動中的絲帶的走廊,白牆上亦播放了Bruno在設計Capella at Galaxy Macau酒店時的過程及花絮等,彎曲的走廊亦是酒店的設計標誌之一。「那個像『S』字形的弧線形其實代表着生命,像河流或山上的小徑一樣,都是左右迂迴而不是一條直線的,象徵生命的軌跡,甚至乎這就是生命本身。加上這種設計比較舒服——我的建築不會『危險』的,沒有很鮮明或驟然而來的角,只有暢順的形態。」走過長廊後,就來到Bruno的藝術世界:一幅一幅像當代水墨畫的作品,走近一看,原來是水粉彩及多媒體拼貼作品,在不同材質的畫布上拼湊出一個又一個不同情感的世界。「這是一個材質和質感混合而成的空間,建築設計其實亦相若,也要運用不同的材料湊在一起。當我繪畫的時候,就連自己也不知道畫作會帶我到什麼地方,一邊畫就會一邊改變自己。」Bruno形容自己的畫作為一個廚房,「畫畫有點像煮菜——去不同地方旅行時,我都會收集不同材質的物料,東京、香港、巴黎等等,再將它們像食材一樣混合。我很喜歡到處探索,比我好的藝術家大有人在,但這就是我的風格。」

展場中間有一間由Bruno設計的「客廳」,入面的一切——空間、家具、甚至是地氈——都是出自Bruno的筆下。最吸引筆者的,是牆上的三幅聯畫,有點Francis Bacon的感覺;跟Bruno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他竟然說「一直都有人告訴我這件事!我沒有刻意去跟從他的風格,但我明白為什麼大家會有這個聯想:我曾經看過一個有關這位藝術家創作的影片,看到他如何將顏料『拋』在畫布上;然後,突然一瞬間,他覺得畫作很完美,就立刻停手了。以我的油畫作品為例,上面的留白其實是為了比例的配合,這是一個關於fullness及emptiness的故事。所以創作時的秘訣就是要懂得停下來,但這個『停』的概念是來自畫作本身,它有自己的想法,它叫我停我就會停。Francis Bacon也大概一樣吧,他的力量和停止不是來自他強迫自己的,而是畫作覺得,好了、夠了,就要停了。但與其跟Bacon比較,我反而覺得自己像American Brutalist畫風多一點,觀眾會見到畫作的大概方向以及筆觸的力量,也保留了大量的空間,因為有時候用得或畫得太多,反而會破壞了畫作的質素。唯一不變的,是第一個想法的spontaneity,在每下一筆之前,不論本能的直覺是叫我繼續還是停下來,我都會聆聽這個聲音,停下來後也不會再次回到畫作想繼續畫;想得太多反而會破壞作品。」Bruno對於此作品也是引以為傲的,不是因為風格像大師,而是當中要仔細欣賞才看到的細節。「畫作好像只有灰、黑兩隻顏色,但其實都足以造出不同的變化,正因為厚度及手法造出不同材質的對比。」

這讓Bruno聯想到他的生活,「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巧合,有時候我是建築師,有時候不管多複雜,我也要設計家具,有時候也喜歡繪畫創作——這三個媒介相輔相成,就像建築設計的時候,因為有太多想法、以及跟自己的對話,就會想去一個安靜一點的空間;但安靜待太久,也會想回到比較多想法的環境。人生就是這樣複雜的,也不能放棄任何一環,除了平衡不同的環節之外,各自也是讓我可以繼續走下去的動力,缺一不可。」

問問Bruno到底這種生活方式是否很French,或者有沒有在設計的時候將法式生活態度融入,他本人卻說這只是他自己的文化,即使相像大家都會感同身受。「可以同時身兼數職,大概是我們這個專業的強項吧,但我們(工作室)跟別人稍為不同的,在於大家的旅程不一樣,因此所收集而來的也不會相同,所見到的物料、光線、回憶⋯⋯可能再加上法式設計吧。」去到哪裏就到哪裏創作,隨遇而安可能就是Bruno的最大特色,「有時候想法會變得實在,但有時候也需要被捨棄,創作就是不斷的進化,直至作品或項目makes sense。」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展覽中展示出Bruno多元化的作品,包括油畫、水粉彩及多媒體拼貼作品等,更還原了藝術家的工作室及設計;當中也包括Bruno的攝影師好友為工作室及他的愛車拍下的影像。

在奢華設計中追尋生活的哲學—— 澳門Capella酒店的生命之樹

來到展覽最後的一部分,玻璃牆正好面對住Capella酒店的出入口,因此當然要好好地展示Bruno Moinard為 這個奢華項目所畫的草圖。Capella at Galaxy Macau將會是澳門最具標誌性的奢華酒店之一,延續Capella這個品牌的哲學,這幢17層高的酒店將帶來95間套房及penthouses,為住客帶來新鮮的住宿及旅行體驗。這個Capella的草稿區,被Bruno形容為酒店的prehistory,「有人問我到底有什麼是我設計的,我說上至空間比例、下至門柄,均出自我的筆下。」房間入面的鏡子、浴缸的大理石等等,都由Bruno親自嚴格設計,互相配合,「基本上只有酒店外牆的玻璃不是我的作品,因為要符合一系列的要求。」

展覽中見到最突出的一幅草稿作品,是Capella酒店大堂的一棵「生命之樹」。「大自然的一切——包括雲、霧、雨等等,它們都有各自的色彩,就像展覽中的一幅作品,以雲霧畫出懸崖、以祖母綠畫出流水。大自然是很有啟發性的,樹幹的姿態、草地的顏色,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每個時刻都是有趣的,但我們作為人類,可以做的就是將它們的語言『翻譯』成為設計語言,變成像霧一樣的漸變玻璃,由上而下慢慢變深,就像霧積聚在腳下的狀態;而門柄就以樹枝的形態為靈感,門後的金屬面板就像水流反射的潾潾波光。每個項目都由三大元素組成——地點、客戶及故事,三者缺一不可,而我的工作就是將三者之間的關係翻譯成為建築物的語言。」

還記得Bruno一開始提到當時1985年已首次踏足澳門嗎?選擇以Tree of Life去貫穿酒店的設計是不無道理的,「主題就是叢林,有流水、有小鳥、也有綿綿不斷的綠。在大堂中央的生命之樹是經過多次商討後的決定,但其實概念很簡單直接——生命之樹以線條組成,紮根在水中,以水作為生命之源,孕育樹上一切的生命。」在未有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繁華澳門之前,這片土地正好是在水中央的,多年之後,就養育着土地上的你我他。問到Bruno是否想藉由這個設計去鼓勵大家走回大自然,他卻給了大家另一個選擇,「不如說想帶大家到另一個時空吧,『大自然』在這裏雖然只是一個象徵意義,但正因如此,大家有更多空間去想像、去詮釋,受到大自然感染的話,就連一碗飯也可以是改變大家生活的創作靈感。在這個金碧輝煌的城市,可以一秒帶大家到一個隱蔽又充滿設計感的奢華空間,好像引領着大家到一個未知的領域探索一樣。」

Bruno之所以能夠將生命融入所設計的項目,是因為本身他就是一位很有生命力的人,除了設計、建築及創作,他也非常懂得安排及平衡生活,其中一個讓他驕傲的愛好就是古董車,訪問途中,他都忍不住要給大家看他為幾輛愛車特意在黃昏的公路上拍下的寫真,而他從容的笑聲又跟分享作品時那份權威式笑容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喜歡六十年代的古董車,家裏有四台,其中有Jaguar E-Type、也有Aston Martin,雖然我不懂它們的力學、機械等,但我覺得它們美得像雕塑,配合皮革的味道、引擎的聲音——一切都很引人入勝。」他的生活就是每個星期幾日在巴黎工作,餘下的時間就開着跑車回到Normandy的工作室,在山與海之間奔馳,享受工作和自由的平衡。大概這就是他擅於設計奢華項目的原因,懂得生活、對生命有熱誠,就是最大的奢侈,也是最大的成就。

「Bruno Moinard意象境界」——「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 」特展
地點:「澳門銀河」銀河時尚匯1樓「銀河藝萃」(GalaxyArt)
展期: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