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多來,每次有Uber司機被警方拘捕,坊間都會有很多關於Uber是否合法、政府是否應該研究修例、的士服務如何不濟等等的討論。筆者過往對於這些問題,也曾經撰文闡術自己的看法。這次,我只是想講幾個我遇到的Uber司機的故事。
每次搭Uber,遇上健談的司機,總會跟他們閑聊幾句,問問他們是怎樣當上Uber司機、全職還是兼職、收入滿意嗎等等,算是自己趁搭車之時為這個新潮流進行的小小「田野考察」。有幾位司機,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文:Priscilla
個人經驗,除了車種比較平民化之外,一般來說UberX的司機通常沒有UberBlack的熟路,兼職的司機也比較多。記得有一次乘搭UberX,上了點年紀的司機駕駛技巧非常純熟,而且對路面十分熟悉,完全不需要倚賴GPS導航,忍不住稱讚他幾句,沒料到他告訴我,他是個有超過20年經驗的的士司機,幾個月前才買了一部油電混合車,加入UberX的行列。原因?的士租車公司要求他由本來租一更車,變成租兩更車,因為年紀漸大,根本沒有精神開兩更車,所以,雖然開的士賺的錢比較多,他還是決定供一部混合車,當個UberX司機,成本輕點,壓力也細點。旅途中,他還詳細給我解釋的士和Uber司機各自的經營成本和收入、的士司機揀客的「原則」、不喜歡過海的原因、「短加長減」政策對司機的影響和為何不少的士司機(包括從前的他)都把豐田石油氣的士當跑車來駕駛,把超速當等閒⋯⋯ 簡言之,一切都是錢作怪。因為車租高昂,自然要跑得快,揀客載。只有做到客如輪轉,才可以維持一個比較像樣的收入。據這位前的士司機的分析,現行的的士發牌制度,保障的似乎是車主和的士牌持有人,而非在路上營營役役的的士司機。
又記得有一次,在一個周末的下午,坐上了一輛由一位男士駕駛,車廂有不少卡通人物佈置的七人車Uber。忍不住問這位司機為何車廂佈置得如此溫馨,他告訴我他是個兼職的Uber司機,開工的時間通常都是在周末接送孩子到興趣班中間的空檔時間。從前還沒有兼職Uber,他會有點百無聊賴的四處閒逛,或者隨便找個咖啡室坐坐,打發這些零碎的時間。開始兼職Uber之後,他就趁這些時間接幾轉客,既可以賺點外快,遇到友善又健談的乘客又可以傾幾句,天南地北的當交個朋友,人也開朗了點。這位爸爸本來就擁有這輛車子,車和人閒着就是閒着,把這些資源透過科技釋放出來,我想大概是「共享經濟」的最佳體現。
另外一次,放了半天假,和家人湊熱鬧的「跨區」買餸。拿著一袋袋的新鮮餸菜
,我們又叫了一輛Uber,想不到駛來的竟然是一部非常亮眼的越野車。我當然又忍不住跟司機攀談,得知因為工作關係,他每天需要駕車到不同的地方,所以他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時間,都會把Uber app開著,並且指定目的地(據聞Uber司機每天可以指定目的地兩次),遇到有同路人,他就充當Uber司機,順便也賺點車費,幫補油錢。就這樣毫無壓力的「開工」,他一個月也賺到好幾千元。這個不就是外國和國內流行的共乘(Carpool)概念嗎?假如可以有系統地推展的話,共乘的確可以減少交通擠塞和碳排放。聽聞Uber本來也有意在香港推出這個服務,因為最近的拘捕事件,這個計劃唯有被押後。
此外,我還遇過兼職Uber幫補學費的大專生妹妹、剛剛退休但又希望有點「細藝」的前車行老闆、每天6時便起床開工希望供一輛屬於自己的Tesla的小伙子,還有⋯⋯都是些很好、很勤奮的人。
可以透過科技把閒置的生產力釋放出來方便市民,又間接令因循的的士行業改善服務,長遠對交通擠塞、空氣污染有幫助的一種服務,除了未被現行法例所涵蓋之外,究竟何錯之有?法例之於科技發展,無可避免必定滯後。世界各地,已經有不少國家修改法例,立法規管網約車。例如澳洲政府在2015-2016年便已經修改法例,把網約車合法化的同時,對其進行規管,包括要求網約車司機必須經過背景審查、車輛必須通過車檢、網約車公司必須提供所需保險及繳納有關稅項等 。其他已經把網約車合法化的國家還包括中國、英國、美國(大部份州份)、印度及新加坡等。香港政府何不從善如流,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透過立法規管網約車,使香港可以在智能城市發展方面方面,邁進一步?
相關文章:
Uber會在香港落地生根
論Uber之「不合法」
You don’t know what you have destroyed
智能城市 - 我們已經日漸被新加坡拋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