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暴走列車 》(美國影片,但導演是俄國的安德列•康查洛夫斯基,1985年於美國首映), 劇情簡單, 說的是一部失控的火車頭,高速前進但無法剎停,害得控制室人員手忙腳亂,竭力設定各道岔上的「波口」,以避免列車發生碰撞,最後將火車頭引去一條荒廢的鐵路,火車頭漸漸在濃霧中消失,結局是 生死不詳的open ending,畫面十分淒美及悲壯。
整理舊照片,其中一張,勾起了一連串對火車的回憶。只怪時光流逝太快,柴油火車彷彿已是石器時代的事物。柴油火車年代,鐵路是開放的,人人都可以在路軌上行走,少年時代的筆者,已對路軌轉轍器 (俗稱「波口」)很感興趣,常常近距離觀察它的結構和運作。
柴油火車頭馬力強勁,可以拖拉十多卡載客車廂,或數十輛貨卡,但是火車要開往那裡,卻不是火車司機自行決定,火車頭沒有方向盤,轉向靠的是「波口」,而擁有生殺大權的,是「波口操作員」,或遙控「波口操作員」的控制中心。
九廣鐵路在電氣化之前是採用單線雙程的運作形式,即兩站之間只有一條路軌,只能容許一班火車在使用,假如「波口」操作出錯,兩站同時放行兩班車,但相反方向行駛,便有機會相撞,導致車毀人亡。
火車頭及火車司機,「波口」及「波口操作員」,放在大時代的洪流中能象徵甚麼?有很廣闊的想像空間,各位看官可自行解讀。